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始终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党内外高度关注的敏感话题。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政治体制却没有实质性变化,政府采取的是“先经济,后政治”,甚至是“经改政不改”的策略。您怎么评价这种观点?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只要读一读邓小平那篇名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可以体会到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由于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各种意见都会有。这就决定了在中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

您认为,“经改政不改”的判断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个很大的误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么多人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误解?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误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邓小平的战略思想研究较多,而对于他领导改革的策略思想研究不够。联系这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注意到,其实从邓小平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是将战略和策略配套实施的。

那就请您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具体阐述一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至少有八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是应该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曾经作为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正在实施的被叫做“大部制”改革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针对“”中出现的把民主等同于无政府主义的状况,以及中国社会中长期涌动的民粹主义倾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30年来,我们修改和完善了宪法,废除了不合乎宪法和民主精神的法律条文和法规,制定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建立了律师制度,并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几千年形成的人治社会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彻底纠正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践踏人权现象,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发展经济,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允许和支持公民创办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并确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行身份证制度,允许公民自由择业包括异地择业;实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许公民出国留学和出境旅游。最近这几年,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些变革,既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又激发了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大特色。在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村民直接选举制度和乡镇改革试点,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社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基层民主建设正在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

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中国的八个派和工商联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是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有四项:(1)参加国家政权,包括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职务,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3)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4)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特别是规定了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专委会中派和无党派人大代表的比例。这几年,在执政党的支持下,参政党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六是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有7300多万党员,比欧洲许多国家的国民还要多。党要保持先进性,并且在引领全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中体现先进性,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已经废除了终身制,完善了以民主为原则的干部任免制度,给广大德才兼备的从政人员提供了竞聘上岗的机会,等等。这些党内民主举措,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民主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是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大功绩,就是重新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几年,在党内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且把党内监督与群众举报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特别是媒体介入监督序列,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八是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选举票决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不仅在公民自治组织的范围内实行了直接选举制度,而且在其他实行间接选举的领域扩大了差额选举,完善了候选人提名方式;特别是在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中,扩大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和中央、地方党委成员差额选举的范围,实行了候选人无记名投票推荐等民主形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协商民主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中国特有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推动和组织中国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的政协委员,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很有成效;各级政府也主动实施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各人民团体在民主协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八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已经使得中国社会在这30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以务实精神研究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形成真正有用的民主政治的体制和机制

您在文章中曾多次强调,要重视对民主政治实现形式,包括对协商民主的研究,是出于什么考虑?

有些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谈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而老谈民主形式?我不是不谈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而是多年来以讨论民主的内容和实质为名已经讲了那么多的套话大话空话,应该换一换思路了。哲学家常常说,要使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找到同事物的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我们应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一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形成真正有用的民主政治的体制和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践中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选举(票决)+协商”两种形式构成的。正如2006年2月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我当了五年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学者,一边履行委员的职责,一边观察和研究政协的运作过程及其机制,并且比较了中国其他的民主政治机构的运作机制,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人民政协制度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大有可为。过去,我们总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既不是西方的上院,也不是政党组织,有点不伦不类。其实,我们的人民政协集中了中国各个政党、各个人民团体、各个民族、各个界别的许多精英。他们的不少提案和报告,不仅敢说真话,切中时弊,而且有真知灼见,对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有很大帮助。说实在话,这种制度一旦用好了,对于人类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热潮,其重要原因在于,以往以选举(票决)民主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民主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在民主化潮流的激荡下,人们希望在政府决策、政府施政、政府监督、社会治理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更多的参与权。我们应该重视并跟踪他们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有很多相似之处。严格地说,是西方的“协商民主”与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之所以要这样倒过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而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在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所以,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向人家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应认真总结人民政协近60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研究人民政协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动和内部结构出现的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制度,规范程序,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当然,协商民主不仅指的是我们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还包括浙江台州推行的基层民主恳谈会制度和许多地方实行的听证会制度,等等。我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创造出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民主的好形式。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领域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这条发展道路的走势是什么呢?

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值得重视的走势: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这三大走势的指向很明确,最终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我们注意到,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一个统一”、“四项制度”的精辟概括,即: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理解,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然要涉及通过什么来发展民主的问题,那么,您认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是什么?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是按照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这“两个适应”,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内在关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和社会基础,为我们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指导。

在此基础上,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了“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的原则。“一个方向”,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根本”,即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个目标”,即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领会。

您在《应当怎样纪念改革开放》一文中谈到,“只有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才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那么,您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将如何深化?

十七大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一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当家做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并提出了一系列扩大人民民主的新举措。

二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十七大报告引人注目地提出,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

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进一步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坚强信念。

四是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就此进行了部署。

五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即:“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对未来一个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六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一句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并明确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除了这六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并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党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在筹备和召开十七大过程中,无论是报告起草、党章修改,还是“两委”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都充分发扬民主,有些举措在党内还是第一次。

所有这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领域。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正如您前面所说,在讨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的还十分尖锐。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如何才能既坚持思想解放、大胆探索,又在保证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我感到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路,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国情现状。我国现代民主发展,如果从算起,中经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又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进展,反复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而我们致力发展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民主道路和民主形式。在民主政治问题上,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妄自菲薄。只有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国情,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十七大关于发展民主政治许多观点和举措的认识。

二是坚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这些理论成果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持。离开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际,抽象地、空洞地谈论这个民主那个民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害无益。只有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中,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与政治民主的辩证关系中,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深刻、透彻地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重大部署。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时起步的。改革开放之初,废除,建立乡镇政权,确保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利推行。包括后来的农村直选,都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决定着政治发展,并为政治发展开辟前景和道路。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给人以另一方面的启示,即任何一次经济发展的飞跃,必然存在着一定政治变革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珍惜几十年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意分析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上,尤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和举措进行准确的领会和把握;又要结合各地各部门情况特别是新的实践,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把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这次人大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即人们所说的“大部门”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组成部分,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许多国家改革的历史表明,实行大部门制度是一场很不容易的攻坚战。我们的学习,要与这一已经启动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结合,注意思考和解决改革面临的问题,推动实际工作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把学习同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密切结合,同提高自己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密切结合,同增强自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本领密切结合,在学习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领会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要特别注意破除高度集权、排斥民主和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把民主与无政府主义混淆起来的错误观念;破除把人类政治领域成果一概视为资本主义性质、排斥有益成果的僵化观念和把民主等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两院制的错误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深化对十七大关于发展民主政治的许多观点和举措的认识。

在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时,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习,又不盲目照搬?

关键是要明确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这就是要明确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为了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不仅众说纷纭、相互对立,而且许多相左的意见背后都有一个无形的参照物,即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政治体制模式。对于世界各国在政治体制问题上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机械地照搬。又要学习,又不能照搬,怎么使二者统一起来呢?这就要明确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问题,从邓小平开始,我们党有许多论述,应该很好地加以研究和概括。

我认为,我们不管实行哪一种民主制度或民主形式,都必须有利于人民权益的实现和富裕幸福,有利于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安定有序,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和国家统一昌盛。凡是不利于这一民主政治终极目的的政治行为或民主形式,不管它有多么动听的名称,进行多么富有诱惑力的宣传,都不能轻信和照搬。

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刚刚起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化。我们致力于探索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形式。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向人家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既要积极推进,但也不能盲目发展急于求成。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在经济上能够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政治上也同样能够创造出既顺应时展的进步潮流、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