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新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都有重大发展。

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即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进行升华,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

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9年看,包括十七大在内,我们党召开了6次代表大会。如果说每次代表大会都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那么刚刚闭幕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总结,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十七大报告同前几届党代表大会报告一样,是一个富于理论思维、具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报告。科学发展观,就是十七大报告的重中之重。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对它的理论地位及与其他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关系做了明确的定位,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一、新的理论诞生的回顾:科学发展观由来的几个关节点

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先提出的重要理论,也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它由最初提出到逐渐完善,经历了一年左右时间。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年春天“非典”期间。“非典”发生后,如何防治“非典”成为一个时期的首要工作。*年4月,到最早发生“非典”的广东视察,深入了解防治“非典”的情况,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路子。这是科学发展观思想最早的雏形。

*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已见端倪。

同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会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指出,全党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年3月,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讲话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充实、提升,至此,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地位意义大体明确了。自这个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后,媒体宣传一直处于高频率状态,研究著述琳琅满目。但是在理论界,在社会上,如何对其科学定位,见仁见智,议论纷纭。

*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阐发。

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他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个讲话为十七大报告作了重要准备,也为论述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框架。

二、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

十七大报告有12章,报告的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集中展开阐述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第三章是专门论述这个理论的。通过专章论述,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新定位,在理论认识上,主要明确了这样五点:

一是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报告在说明大会主题时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同时还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两段话,一方面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其他理论一样看待的,因而属于党的指导思想系列;另一方面又不将其作为与其他指导思想理论具有同等地位的表述。这在新修改的党章总纲中反映得非常清楚。总纲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是讲指导思想的,没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属于“深入贯彻落实”这个层面的工作方针。这种新的表述,反映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务实作风。

二是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尽管都很重要,但按其类别划分,属于总揽全局性的,最主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如何认识,因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同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回答,从两个层面说明了两者的关系。首先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这是将两者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说的。其次,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定位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层面,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是讲两者的纲目从属关系。在我看来,这是现阶段对两者关系的最全面、科学的说明。

三是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这是报告阐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四大要求的首要一条,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概括,不仅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同基本路线的关系,而且对基本路线的认识提到了兴国之要的“生命线”的新高度。这个新概括既是对基本路线认识的提升,也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是明确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里讲的“科学内涵”,最初叫“主要内涵”,基本意思一样。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归纳为四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过去没有并在一起讲过,是在“6·25讲话”中首次提出的。这四句话即四大要素都很重要,但有一个如何把握各要素关系的问题。报告指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是突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作为基本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这是对四大要素的功能定位。

要指出的是,对这个内涵要素的明确定位,是有实际的针对性的。因为“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提法,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不久就说了。在*年2月的报告中已阐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要再次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个思想呢?这除了是将其明确为科学内涵的内容需要强调这一点之外,我以为,还有一个要纠正一个时期对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的片面性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前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才是全面发展,因而是对“经济建设中心论”的否定。这既是对“经济建设中心论”的误解,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因为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不仅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拨乱反正,而且也没有忽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家所知道的,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要求全面发展的形象表述。再则,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否定“经济建设中心论”。它恰恰是以邓小平讲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讲的“发展是执政党第一要务”而作的理论升华。因此,科学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同志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时就讲过: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第一要义是发展”,正是强调对科学发展观要科学理解。

此外,报告讲的科学内涵还揭示了四大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凸显了内涵要素的协调性。科学内涵的四大要素,在“6·25讲话”前,对前两个要素有明确定位。前面讲了发展是第一要义问题。关于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年2月的报告中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解释是明确的。尽管“核心是以人为本”不是这次新的提法,但是作为科学内涵与其他要素放在一起来表述,则强调了它的核心地位。对后两者的重要性过去也都讲过,但没作目前这样一为“基本要求”、一为“根本方法”的明确概括。对后两者作目前这样的定位,在我看来也是准确的。这四大要素都很重要但功能不同,不能相互替代,而必须协调配合,发挥整体作用。就功能言,后两者属于实际操作层面,前两者属于理论层面。没有后两者的实际操作,不可能实现前两者的理论要求。因此,绝不能轻视后两者的功能。目前对科学内涵四大要素的功能定位,充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充分发挥这种协调性,才能展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所以,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归纳的四句话,是全面、深刻、鲜明的新概括,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是明确地论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报告在论述科学发展观这一部分时讲了两个基本要求。上面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本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四大基本要求。这四大基本要求不同于科学内涵的那个基本要求。前面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在理论分析上作的功能定位,这里的四大基本要求,则完全是讲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工作问题。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报告对这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也有明确规定,即第一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样的明确规定,有利于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它是十六大以来的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因此讲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科学发展观不仅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首先,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示,就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也是“发展”二字。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终于探索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形成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有一个著名论断: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还强调: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这几个观点,可视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ABC。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不仅重申《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理念的回归,而且将我们党所追求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和现阶段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作了区分,即目前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来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奋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进一步明确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和一切人的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从而也是对我们党的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之所以得到社会和学界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我以为,首先就是因为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数十年久违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科学发展观里将其作为第一语来宣示,使人耳目一新。尽管从实质上说,“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在相当长时期这个观点被淡化乃至噤若寒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以人为本”,使这个思想首先获得新意。我们讲的“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人”,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这里的“人”与执政为民的“民”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概念。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人”既指群体,也不排斥属于这个群体中的个体。过去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只代表群体不代表个体,是说不通的。比如说,它包含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讲公民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很具体的、有实体的,不是空洞的、无主体的。强调“以人为本”,也是对一个时期“左”的观念的纠正。

还应当指出的是,科学发展观还实现了由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所谓社会发展,主要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的发展则指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发展。这两者既是统一的,又是相矛盾的,也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根据上述老祖宗的观点,人的发展比社会的发展更具根本意义,因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状况。但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是以牺牲人的发展来实现的。这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是很明显的。实际上,关于解决发展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处在初级阶段,在过去的相当长时期也是以社会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这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得十分落后,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进入科技飞快发展的时代,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才的作用、知识的力量空前提高,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这样,党和国家的发展观开始实现由以社会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这个转变,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将以往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等问题的认识,都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再次,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提出的,并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早已实现了历史方位的转变,作为在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其思维理念、领导方法和历史使命都应有相应的转变。党的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就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思考,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因此,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那么虚,比较“实”,好把握。这样,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对它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提升。但是,我以为,最重要的还不是对它的理论认识怎样实现新的飞跃,而是使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怎样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实现新的飞跃。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完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具有全面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