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型大学与高职院校的四化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
*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技术、经济、社会的急剧变迁,大学传统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也在不断调整,一个更加积极、进取、开放的大学新范式正在形成,人们称这种大学为“创新型大学”、“企业型大学”等。可以说,*年建立的英国华威大学开创了新大学的先河,并引起欧洲一些大学的转型热潮。*年11月,欧洲范围内的国际性组织网络——欧洲创新型大学联盟成立,包括丹麦、葡萄牙、西班牙、瑞士、法国、德国、芬兰、英国等国在内的11所新兴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著名高等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伯顿·克拉克敏锐地捕捉到大学转型的信息,于*-*年十次访问欧洲,深入研究英国、荷兰、瑞典、芬兰5所大学运营案例,于*年出版了《Creating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OrganizationalPathwaysofTransformation》一书。该书围绕大学转型的五个要素,总结出了*世纪晚期大学对多样、复杂的社会需求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提出大学发展的未来形态是按企业化方式运作的新大学——“企业型大学”,该书被誉为欧洲大学革新的“圣经”。他认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宽的事业组织、多元的资金来源、卓越的学术群体、整合的大学文化是企业型大学最明显的五个特征。普通大学通过领导力建设、组织机构延展、社会服务提供、核心专业建设、创新文化培育等五个主要路径向企业型大学转变。企业型大学理论为我们审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二)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工业化大生产培养一线技术员工的教育类型,源于较早发生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中国现代工业的萌芽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年,首批13所地方性职业大学应运而生;截至2007年5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接近1200所,占普通高校的60%,700多种专业,800万名在校生,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转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正在形成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去年,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项目启动后,高职总体特征呈现出两大明显转变,从量态扩张转向质态提升,从外延扩展转向内涵建设。
从“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等方面来看,高职院校还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办学观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一些学校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既不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又不了解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二是管理粗放不讲绩效,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潜力。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三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高职的特色。高职的使命是为中国现代化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既会熟练操作,又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
现在有些高职教育高不成低不就,要么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要么成为中职的“发面馒头”。因此,高职教育面临着世界制造业转移、工业化转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三股力量的严峻挑战。职业教育不能满足世界制造业转移带来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技术工人的结构与跨国公司的需求相距甚远。职业教育无法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劳动者素质的技能要求。产业升级换代,促使劳动者结构从“体力型”、“经验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化。职业教育无法满足城镇化对新市民职业技能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等方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挑战也是机遇,怎样在观念、制度、技术层次进行深刻变革,就成为摆在政府、学校、企业面前的严峻话题。面对高素质劳动者供需之间的突出矛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很快成为共识。*年,教育部等部委连续召开了六次全国性职业教育专项工作会议,频率之高、力度之大,为历年所罕见。在政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后,职业教育能否振兴,关键还是职业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根据伯顿·克拉克企业型大学的理论,我认为新型高职院校应导入企业家精神,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走紧密校企合作之路,追求办学绩效,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一,职业院校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培养主体意识,走市场化办学之路。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独立办学。职业院校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厂商、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第二,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强化应变能力,走柔性化办学之路。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树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质量目标。职业院校必须面向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内实训基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院校在运作上更具弹性;针对企业用工淡旺季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坚持和完善小班教学、定向培养、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使教学管理更符合学生和企业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形成一套新型教学柔性管理机制。
第三,职业院校必须改变办学模式,强化经营意识,走集约化办学之路。办职业教育要有企业家精神,要有投入产出观念,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进行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集成化经营。
第四,职业院校必须加大对外开放,树立国际意识,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条款,高等教育也将向国际市场开放,而最先开放的就有可能是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因此,高职院校将面临来自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国职业院校必须主动出击,尽快学习先进的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运营机制,把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借鉴、创新、共赢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