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淡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价值功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将和谐民族关系列入党代会报告,就在于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独特的办学性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创建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创办民族院校,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就把创建民族院校放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和建设、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考虑,先后成立了13所民族院校,累计培养出了30余万毕业生,占全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21%,使许多少数民族从此有了本民族的第一个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民族院校成为了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特殊的贡献和作用使民族院校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影响已超越了高校的一般功能,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从实际效果看,民族院校已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有效载体,通过民族院校的培养使广大少数民族更直接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民族政策的温暖,在少数民族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积极的心理影响,成为维系少数民族与党和国家的感情纽带,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创建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对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先进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成功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并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了国家稳定和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进步和繁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需要民族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未雨绸缪,在认真总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的跟踪调查,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前瞻性的理论探索和研究,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包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建设与发展。对于各民族文化既需要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诠释和表现形式。民族院校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共存、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各显异彩的“百花园”,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在发掘、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对各民族文化进行着新的整合和创新,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又促进了“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和谐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多民族的学生构成增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为前提,彼此间需要交流和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区域在不断扩大、流动性在增强,各民族成员间交往在增多,因对彼此的文化和风俗缺乏了解或尊重不够,有时就可能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普及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民族院校是一个多民族的校园,学校在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使各族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56个民族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结,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国家观,增强了他们维护民族团结、抵制和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另外,各族青年朝夕相处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交往中使他们对兄弟民族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有了更深的了解,消除了不应有的误解或偏见,在沟通和相互帮助中增进了各民族青年的友谊,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服务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社会和谐,不是局部的和谐。实现这一宏伟的社会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前提。目前,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东西部间、民族地区与内地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断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民族院校有着学科和人才的优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是其办学的宗旨,不仅能够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而且还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诸如传统食品、医药、服装、工艺品等方面的市场化高附加值开发,以及先进技术的有效移植、小区域建设、小流域规划、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为民族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各民族人民都能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