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

*传媒学院因专业性特征明显等原因,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呈现出自身特殊性。本文在对*传媒学院学生进行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回顾*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查找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路。

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历来是学校培养人才第一位的目标――无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人才培养理论,还是国家教育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把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21世纪,人才竞争全面展开,社会更加开放,社会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们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远大的价值理想和抱负,开放的环境、激烈的竞争需要人们有更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敬业精神,以高科技为手段,以分工进一步细化为特征的社会生产运作机制需要人们有高度的协作精神,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需要人们树立起守法、诚实、守信、勤奋、节俭、负责、尊重他人的道德人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预备队,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类产业是朝阳产业,*传媒学院作为培养传媒类高级拔尖人才的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综合类高等院校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传媒学院大多数专业是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办法与普通院校不同,专业特征也十分鲜明,这又使*传媒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存在着某些差异,从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呈现出特殊性。本文在对*传媒学院学生进行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回顾*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查找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若干思路。

一、*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得到落实,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近年来,随着*传媒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美誉度的提高,学院党政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学院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了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设了“传媒先锋”网站,配备了一批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形成了院党委领导,党委学工部、学生处管理,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等党群部门密切配合,系部总支和行政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到*年5月,*传媒学院全日制学生6200余人,有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人员70人,其中政治辅导员26人,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13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20人,专任教师11人。这支队伍中有博士1人,硕士10人,本科58人,1人本科在读。另拥有一支由班主任、德育课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组成的约100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兼职队伍。较为完善的网络在*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形成了传媒特色

1、“两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发挥作用。为切实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院加强了“两课”教育的师资配备,在学院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只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只有%的情况下,社科部11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教师8名,占比例为72.7%,副高及以上教师6名,占比例为54.5%。“两课”兼课教师也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社科部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推行“两课”教学改革,德育课课程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理论课由资深专家、教授和党群领导讲授,实践课由系总支书记、辅导员负责,从而使德育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上都得到加强。*年起,社科部还推出“两课”教师联系系制度,每个教师必须选择一个系作为联系单位,全面参与联系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做到了因材施教。

2、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有力。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党建工作创新方面,针对生活区学生集聚、生活设施尚不完善等现状,*年,校播音系学生党支部把温暖送进学生公寓,在学生公寓开辟了“学生党员之家”,学生党员轮流值日,“家”里订有青年学生喜爱的报刊、书籍和党建类杂志,备有针线包、常用药、茶水,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讨论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党支部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创新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今年年初,这一经验开始在全校各个学生党支部中推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活力、战斗力增强,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以社团为抓手,以培育以浙广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为培育“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浙广精神和具有*传媒学院独特风格与内涵的校园文化,学院精心打造社团文化,成立了摄影协会、电子协会、时代剧社、凡石文学等多种社团,全校70%以上学生进入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时代剧社《雪落无声》在全省大学生戏剧大赛中荣获金奖,影视作品《漂流》选送波兰国际大学生影展,《无题》荣获第二届中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媒体作品大赛“最佳音乐片奖”和“最佳摄影提名奖”,校辩论队参加*省“联通时空”杯辩论赛荣获季军,“摄影协会”“凡石文学”两大社团获省级优秀社团称号,动漫社团参加国际电脑节COSPLAY比赛获优秀奖,动画作品被新浪网选登。精品社团真正成了学校出精品文化、学生骨干、专业骨干的摇篮。学院还经常邀请校内外影视专家、文化名人如余秋雨、张纪中、徐克、童自荣、周传基、敬一丹等来校讲座,每年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型文娱竞赛活动,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组织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鸦儿川支教活动、主持人大赛等,学生参与面广,中央和地方有关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大学生整体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明显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明显。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突出地表现为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强。*年学院经历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事――升格为本科院校和迎接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估期间,*传媒学院师生一致充分表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评估专家随机组织的各类各层次座谈会、调查问卷中,学生“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维护学院声誉的强烈的爱校护校意识和整体性原则给所有评估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年12月,在本科合格评估结束时,评估专家高度赞扬和肯定了*传媒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认为这是学院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外,*传媒学院学生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更为明显的特征是:乐于接受新事物,对革新和变革持开放态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公众关注的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现在或未来,思想乐观。

二、*传媒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上。*传媒学院学生在整体素质上虽表现出了令人欣喜的一面,但在诸多具体微观层面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学风建设仍任重道远。4月中旬,我们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190名学生进行了*传媒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采样调查,其中男生57人,女生133人;农村生源85人,城市生源105人;大一学生27人,大二学生143人,大三学生20人;普通文科生72人,普通理科生54人,艺术类学生64人;专科生114人,本科生76人。所统计的数据反映出了*传媒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上的“冰山一角”,经过梳理,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淡泊,缺乏抱负,价值理想失落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缺乏对自己未来蓝图的勾画,有的同学认为追求理想、谈“三观”是幼稚可笑的,毕业后找个经济效益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作单位才是实际的。本着这种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处世哲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他们认为与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十分重视,但对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缺乏足够的兴趣,对《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德育课、基础课重视不够,上课不专心,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缺乏从思想上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观念。

2、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差。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周用于学习的时间22%的学生在5小时以下,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只有25%的学生在15小时以上;有24%的学生较多或经常上课迟到或早退,另有5%的学生经常缺旷课。在对学风情况的总体评价调查中,有71%学生认为*传媒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或十分严重;有72%的学生认为大多数学生不热爱学习。

3、部分学生片面强调个性,缺乏集体意识。在对待外部评估、检查中,*传媒学院学生“爱校如家”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层面,*传媒学院学生则往往表现得“自我中心”有余而集体意识不足。部分学生热衷于举办个人书画展、自办社团,或忙于社会兼职,营造个人的小社会,因个人社会活动或参加比赛上课请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学院或系部组织的全院性的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反而参与热情不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校园集体活动明确表示感兴趣的只占18%,而对能充分发挥个性、施展个人才华的活动兴趣持肯定态度的则高达75%。

4、部分学生漠视人文素养的陶冶和积累或人文精神失落。有些学生对中国历史很模糊,对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认识很肤浅,对唐诗宋词的了解也仅限于小时候学的那几首,有的甚至连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省会城市都说不出来。对学院举办的各类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的人文学术讲座,感兴趣的学生较少,以至学院在开办类似的活动时不得不以行政手段(如指定班级,实行点名)保证听课率,这与普通高等院校学术讲座会场座无虚席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艰苦朴素意识,不懂自尊和尊重他人,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2%的学生对高消费持否定态度,29%的学生认为,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大学生高消费无可指责,而49%的学生对此不置可否或认识模糊。一部分学生追求高档服饰,讲究时尚,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还未赚钱,而父母亲给的钱是用于学习和吃饭的。

(二)成因

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各种价值观念碰撞冲突的结果。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旧体制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及铺天盖地的高新技术、信息的视听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惶惶然中还未确立起科学理性的精神,从而在理想和信念上出现了错位,*传媒学院学生也不例外。

2、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招生规模扩大的结果。从*年开始,我省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传媒学院也由此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年,*传媒学院(*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仅有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年原*省广播电视学校与*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年学校由部委管理转为省部共管、以省管为主,*年学院升本,在一系列的大变革下,院党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年,*传媒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数已达6200余人,相比*年扩大了7.5倍。但招生规模扩大的负面效果是生源整体素质在某种意义上的下降。加之艺术类专业招生的特殊性,*传媒学院学生年龄、阅历、文化基础、价值观念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更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3、大学园区化造成的管理上的真空尚未消失。建设高教园区是*的一大创举。*传媒学院于*年7月整体搬迁至下沙高教园区。由于种种原因,园区作为“大学城”其相关建设至今尚未到位,师生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建设滞后,周边治安环境复杂,目前*传媒学院除数量较少的教工单身宿舍外,基本没有配套的教工住宅。尽管学院实行了政治辅导员随住学生宿舍制度和中层干部值班制度,但广大教职工与学生缺乏课后的交流与沟通,这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从学院教育的主观上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仍较薄弱。*年以来,*传媒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但与新时期学院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相比,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体素质上都不相适应。就政治辅导员队伍而言,按照*传媒学院“一个年级配备一名政治辅导员”的设想,目前政治辅导员的缺口在40人左右。另外,这支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硕士研究生以上比例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数;且大多数属近年新分配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较为缺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上办法不多,急需加强培训。

2、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两张皮”,思政工作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特别是后“两张皮”,相当一部分教师和行政管理工作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群部门和思政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很多老师授课过程中不注重育人,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45分钟,上完课就走,对学生课堂以外的情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甚至一部分系主任也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管的,自己可以超然与外。“两张皮”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传媒学院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上有过很多办法,作过很多尝试,建立了很多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往往是抓一段,好一段;抓一抓,放一放,没有持之以恒。有制度却不执行、不考核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长效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学院学风状况时好时坏,*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任重道远。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整体协调的系统工程。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适应*传媒学院升本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总结*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特色,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准的社会有用人才。

(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构建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1、重点建设好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化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自身的道德水准、素养和业务能力非常重要。一名优秀的思政工作者,他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结构,特别是要学习了解所处院校的特色专业知识,能与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进行对话交流;他要积极接触社会现实,要有健康的心态,要学会尊重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姿态与学生相处;他要掌握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既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道义说教,又能以开展体验式教学、心理辅导等多形式的教育活动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自身素质、理论修养和专业化水平。

2、提高全院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内联动机制,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局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成为单一的行为,不然的话,其教育效果很容易被负面的东西抵消。因此,要努力形成一个开放的、联动的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断强化、巩固。这种联动机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手段联动。各种思政教育手段要互相关联、互相激发、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形成立体化的态势。第二,人员联动。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专职思政教学和管理人员的事,也是每一个教职员工份内的事,这种意识应该贯穿学院的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学风问题关键在教风,我们这次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内,学生们认为,对自己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人是任课教师。因此,专业教师一方面要提高专业水平和讲课艺术,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课堂,另一方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要做学生的表率,通过在专业课中贯穿思政教育内容,通过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要人员互相配合、相互呼应,在各自的管理和服务行为中体现相互融合的思政教育内容,使育人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三,环节联动。要打造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环环相扣、紧密协作的流程,让学校的行政、管理、后勤、媒体等环节环环联动,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3、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形成合力。21世纪的高等学府,不再是与社会远远隔离的象牙塔,学校无法保证学生不接触社会,而社会的现状和发展也不可能按学校的教育口径来迎合学生。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必须与社会衔接好,面向社会开放;要尽量减少学生与社会的疏离感,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要发挥好*传媒学院建立的各类社会实践基地、校友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举办“常回家看看”毕业生成才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请进来,走出去”,通过社会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另外,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传媒学院近年坚持开展的新生家长会,是学院与家庭建立沟通联系的良好渠道,应进一步完善、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二)结合专业特点,构建有传媒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传媒学院是以培养广播电视及其他传媒专业人才为己任的高等院校,专业特性使*传媒学院学生个性特征明显。他们大多性格活泼、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对僵化、死板、传统的东西比较排斥。因此,必须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有*传媒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以专业为依托建立实践育人体系。一方面,可结合专业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播音、公关礼仪专业可组织学生为名胜、古迹、展览馆提供义务讲解活动,音乐舞蹈、文艺编导专业可开展“心连心”文艺下乡活动,美术动画类专业可开展志愿者采风活动,普通文理专业可开展扶贫助学、社区见习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人文、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使他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些活动形式因能充分施展学生个人的才能,往往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结合专业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传媒学院已建立的遍布全国各地的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好队伍,选择题材,摄制精品专题片,形成学院品牌,让学生在共同的专业实践中发挥主体的创造精神,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2、进一步创建有传媒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一要进一步打造好以社团文化、艺术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多组织社团活动、文艺活动,多参加主持人大赛、DV大赛、动漫大赛,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把观念的东西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二要建设好、利用好*传媒学院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让学生参与实验电视台、“未来之星”电台的实践和积极创办系刊、班刊、党刊、团刊,让学生在媒体的宣传实践中,用节目的形式、用作品的形式使自己受到教育。三要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建好“传媒先锋”网站,使校园网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中,课余生活主要用于上网或看电视等娱乐活动的占35%,在所有的选项中(其它选项有:“学习”、“运动”、“外出游玩”、“其它”)占第一位。而在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中,网络媒体也占了最高比例,在男生中比例尤其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正确影响、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非常值得研究。学校的校园网要成为学生网络交往的主渠道,形成健康交流的网络社区,使学生的想法得到交流,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情绪得到疏导。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网络大赛等,引导学生在网上参与健康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四要多举办高品位的人文学术讲座,大力支持社科部、图书馆等推出的“阳光讲台”,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来校交流、访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制定和完善学生德育考评制度和评优评奖制度,构建以长效管理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

*传媒学院各系部大多建有学生德、智、体综合考评制度,但在德育考评上往往过于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是院级考评与系级考评相脱节,你考核你的,我考核我的,最后在学生的综合考评上体现不出来,这是造成学生轻德的又一重要原因。学生对“两课”教育、对院级管理部门平时抽查迟到早退现象的漠视,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学院一定要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个人德育考评制度,并纳入《学生手册》,在考评的内容上做到务实化、量化,通过考核考绩兑现奖惩,使学生在主观上重视德育,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习惯,从根子上解决长效管理问题。具体做法是:学院职能部门统一制定考评办法和检查,各系部和二级学院具体操作,每学期考评一次。考评内容分“两课”成绩考评和思想品德考评两方面,前者考评以学生“两课”总评成绩为准,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两学期成绩都在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学年三好学生、奖学金和其它优秀评比,“两课”考评不合格者第二年要重修;思想品德考评要认真设置考评表,量化计分操作,量化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集体观念、基础文明、学习态度、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同学关系等各方面,每个学生给全班同学打分,班主任、学生导师或辅导员给每个学生打分,各占一定比例,最后取加权分。考评结果同样与奖惩挂钩。同时,学院已经行之有效的各种机制、制度,如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就业方面的“院党政一把手联名推荐品牌毕业生制”等,要加强宣传、贯彻和落实。这样,在制度出台和完善的基础上,学院层面加强教育和管理,学生间相互监督和竞争,讲理想,讲正气,讲学习,讲道德必然会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总之,尽管*传媒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些另人不满意的地方,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是,只要建立起完善的育人网络,找准切入点,找好工作载体和抓手,并以成熟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能向前推进一大步,从而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