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如何以迎奥运为契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承载着和谐、和睦、和平的人类共同理想,正一天天向我们走来。说起北京奥运会,我们的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一个"中国印"的独特形象。这一创意独具的奥运会会徽,不仅形似运动员、形似"京"字,还兼具"文"字的神韵,蕴涵着"人文"、"文明"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不仅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更是人文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展示,一次国民素质的锤炼,一次社会风气的洗礼。随着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临近,作为东道主的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为什么说奥运会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发端于1896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和全球性的文化庆典之一。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它的魅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于主办国,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奥运会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当今世界,难得有像奥运会这样充分展示国家形象的机会。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既是我们的奥运,也是世界的奥运。中国将向世界展示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我们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世界也将向中国展示各国独特的历史风情,展示各个民族的文明素质,展示世界人民对于和平安宁的追求。届时,北京将迎来1万多名运动员、3万多名记者和50多万名外国观光者,全球将至少有45亿人次通过不同方式欣赏奥运赛事。各国运动健儿和全球友谊使者将汇集在这一盛会中,敞开心扉、和睦相处、彼此学习,一起践行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体会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奥林匹克宗旨。唱好奥运"这出戏",必将在同世界的体育和文化的交融、沟通中,极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奥运会是激发民族精神的盛大舞台。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对个人、民族和国家内在和谐的表达,体现了自古以来各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团结一致、超越自我、奋发向上的共同情感。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借助举办奥运会所迸发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忘不了北京申奥成功的不眠之夜、忘不了中华民族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如今成为奥运会东道主的历史性跨越。从燃烧的火炬祥云到温润的奖牌玉璧,从宏伟的首都北京到璀璨的明珠香港,2008年奥运会在神州大地上的召开将极大地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增添强大精神动力。
奥运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1964年东京奥运会,被视为日本战后经济重振、进而起飞的催化剂。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韩国这条东亚"小龙"提供了新的动力。由于奥运会的影响,韩国当年经济增长12.4%,三星等韩国本土企业因赞助奥运会而崛起为世界品牌。据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每年对北京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还会带来约180万个就业机会。
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大国举办,不仅将有力地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深深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期待着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我们也对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举办一次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那么,我们怎么向世界兑现这个承诺呢?在世界和中国的最亲密接触中,奥运会对我们既是空前的机会,又意味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既将考验我们的经济实力、组织动员能力、科技水平、体育竞技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等等,同时也将考验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文明素质。
如果问奥运会什么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奥运会后有什么是令人难忘的?是盛大的开幕式、精彩激烈的比赛,还是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耀眼的世界冠军?这些都没错。但是许多人会更长久地记住这个城市,记住这个国家,记住这里的人。在东京奥运会和汉城奥运会上,日本人周到细致的服务和韩国人的微笑给人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那么北京奥运会最能打动人的是什么呢?"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形象。"何振梁先生的话一语中的。
因此,我们举办奥运会,不仅要通过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奉献给全世界一场竞技体育的视觉盛宴,更要通过这个窗口集中展示13亿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让世界看到一个泱泱大国团结奋进的姿态,一个古老民族宽广开放的气度,一个和谐社会健康文明的风尚。
毫不讳言地说,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北京市市长坦言,举办北京奥运会,市民参差不齐的素质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修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设施,可以构建起北京的绿色屏障,使北京在短短几年里来个"整容"。可是,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如何与举办奥运会的要求相适应,使每一个人心态、言谈、举止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呢?成功举办奥运会,最大的挑战恐怕就在这里。
为什么说多哈"京骂"给北京奥运敲响了警钟?
2006年12月,多哈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半决赛现场,中国队与印尼队激战正酣。由于印尼观众声势浩大的助威声占据场上优势,加上裁判的几个明显不利于中国队的判罚,看台上"京骂"声响成一片。印尼拉拉队中懂中文的观众纷纷以嘘声回应。
这些中国观众的表现着实令国人汗颜,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是否也会给人留下同样的印象?我们对世界的承诺是否会成为一句空话呢?
应该说我国公民文明素质总体是好的。我们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道德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不断焕发出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我们下大力气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市出台《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连续开展了"公民道德实践年"、"文明礼仪年"、"礼仪北京、人文奥运"等主题活动,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2006年2月,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来,北京市共有400多万人参与了"微笑北京"志愿服务活动,有20多万名志愿者在公共场合开展了示范引导工作,数百万市民参加了各种文明宣传活动等。北京的大街小巷,迎奥运热情不断升温,奥运氛围愈加浓厚。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综合调查"课题组的2006年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69.06分,比2005年的65.21分提高了3.85分,这反映了北京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在其他奥运协办城市中,"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沈阳,"迎奥运、学雷锋、树新风-社区志愿者服务和谐行动"把奥林匹克精神带入寻常百姓家;青岛市正式启动了"我们微笑、我们承诺"系列文明活动,伴随着"迎奥运微笑圈"不断发放到市民手里,佩戴在更多人的手上,真诚的笑容遍布整个青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不和谐、令人担忧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看看我们的赛场表现。雅典奥运会上,希腊观众对每一个国家的选手都热情地加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在有中国观众的赛场上,经常看到起哄、倒彩不断,过激言行四起。另外,在国内国外许多赛事中,观看滑冰、体操、射击等比赛时随意走动,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相机闪光灯闪烁不停,都已司空见惯。中国观众不止一次因违反观赛规则被驱逐出场。
看看我们的公共秩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争分夺秒行动敏捷;上公交车,争先恐后你推我搡好不热闹;在银行里对"一米线"熟视无睹;在景区景点为了占据照相有利位置你争我抢;在马路上,开霸王车、闯红灯、并线不打灯……不仅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也给他人徒增很多烦恼和不便。
再看看我们的周边环境。一个黄金周,天安门广场就留下60多万处口香糖残迹、200多吨垃圾;古老的长城城砖伤痕累累,刻满了"某某到此一游";电线杆上、车站站牌上、墙上都贴满、涂满了小广告,成为城市的"牛皮癣"……我们是否要把这样的环境一直带到2008年?
上面提到的这些小毛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一些生活小节,无伤大雅,无关大碍。其实不然。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往往是从少数人身上折射出来的。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往往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特别是在奥运会期间,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被放大,受到世界的关注。关键时刻这些"小毛病"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影响奥运会的举办水平,关系奥运会的成败。
如何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007年2月11日,北京市迎来了第一个"排队推动日"。10万多名文明乘车监督员、志愿者和各界人士走上街头,引导百万市民自觉排队。北京市把每个月的11日定为"排队推动日",就是希望改变公共场所乱拥乱挤、城市交通乱行乱停等不文明行为,为奥运会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目前,市民自觉排队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有序上车,乱拥乱挤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随着国家博物馆前竖立的奥运会倒计时牌不停地闪动,随着一座座比赛场馆拔地而起,随着奥组委工作人员的细致准备工作,2008年奥运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古老美丽的北京和热情好客的国人在准备张开双手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体育健儿和友谊使者的时候,作为"奥运名片"的每一个中国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好引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公共管理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通过实施绿化城市、整治交通、改善环境、清洁空气等工作,使举办奥运会的过程成为惠及群众的过程。同时,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宣传奥运理念,使奥运精神不断深入人心。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主办城市和协办城市的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来,形成"万众一心迎奥运"的局面,使人们在参与中认识自身的责任,增强约束不良行为的意识,从而逐步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
经验表明,在这方面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主办城市和协办城市的社区、学校、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各种文艺、体育和社会活动,宣讲奥林匹克知识,传播人文奥运理念,增强人们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企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要重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培养人们良好道德风尚中的重要作用。不久前,在中超联赛北京国安队的主场比赛中,一支由北京市球迷协会组织的"绿色狂飙"拉拉队成了看台上的一大亮点。他们服装统一、口号一致,还自创了一套很有感染力的助威动作。为促进赛场文明,北京球迷已经陆续组织起多个拉拉队,还专门建立了球迷学校,培训了几万名球迷。在他们的示范下,球迷们已经能够做到赛前奏国歌时自觉起立,赛后退场时带走垃圾,"京骂"现象也逐渐减少。在我们的身边,活跃着许许多多像球迷协会这样的组织。它们组织形式灵活,联系群众广泛,号召力强,有大量的参与者。大家都行动起来,就能形成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强大力量。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最终要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奥运精神的载体,都是展示文明风采的"窗口"和"名片",都应当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创造、共同分享一个新奥运。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就是最好的参与,就是最实在的奉献,就能得到最真实的快乐。比如,每月少开一天车,公共场所小点声说话,观看比赛不迟到,在比赛中不乱拍照,乘车、购物时排队礼让,遇到陌生人有困难时热情帮助,乘滚梯时靠右站立,不在禁烟区吸烟,赛场奏别国国歌时也起立……这些小事并非高不可即,往往是举手之劳,人人皆可做到。件件小事,点点滴滴,彼此呼应,互相感染,就会构成一道喜迎奥运的风景线。
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只有短短16天,从申办成功到开幕要经历7年,而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赴赛空手而归,到2008年中国成为奥运会东道主,跨越了77年。奥运会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梦想,"中国印"镌刻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誓言: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
2008年,到北京来,到中国来,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