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消费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消费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消费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2456美元,国内消费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正在向消费型过渡。据测算,到2014年,中国将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3月24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对中国

的消费市场充满了希望。

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要发达国家消费增长呈下降趋势之际,中国消费市场异常活跃。2008年1-2月份,中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口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2%和31%,中国的进口保持了30亿元的增长,预示着中国消费市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增长”

“到2020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将为消费品市场供求规模的快速增长创造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所长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7858元,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人均GDP将达到31432元,约合4500-5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消费增长的动力。

此外,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约为14.39亿,比2006年增加1亿多,消费规模将大大增加;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来看,城市化率每年以1%的速度提高,预计2020年达到60%左右,表明城市人口将以年均1000多万的速度增加,必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

正如力拓矿业集团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所说,中国工业生产与城市投资总额大幅增长,这些趋势意味着中国未来对金属与矿物的强劲需求。至少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中,“中国正在从西方手中接过经济领袖的重任”。

“中国正在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增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表示,在过去五年里,居民消费不断上涨。以前人们的消费主要是自行车与一些日常生活消费品上,现在消费出现了转型。比如教育、卫生、健康以及食品饮料,还有旅游等等。尤其在城市和沿海地区,消费市场非常广阔。这种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扩展到内陆地区,尤其是对住房及交通的需求非常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吃穿用等基本生存消费为重点向生存与发展并重的方向转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背景报告《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前景》表述,1992年,城乡居民用于吃穿用三项基本生活支出的比重在75%以上,到2006年已下降到50%左右。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与住行等方面的开支快速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此四项支出比重为44.5%,比1992年提高了24.6个百分点。

2006年,城镇百户居民拥有家用电脑47.2台、移动电话152.9部、家用汽车4.3辆、人均住宅建筑居住面积达27平方米;农村百户居民拥有家用电脑2.7台,移动电话62.1部,人均居住面积达30.7平方米。同时,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品牌消费、绿色消费、休闲消费、健康消费成为时尚。

“如果中国人现在每天多花1元钱,中国人一年将增加消费4930亿元”,于广洲说。中国是一个超级的市场。200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在2007年11.4%的GDP增长中,消费贡献了4.4%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自2001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进口需求也不断增加。2007年,进口额已经达到9558亿元,居世界第三位。

据高盛集团研究统计,目前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量已达6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总份额的12%。未来中国奢侈品消费需求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9%,销售额将达115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更大份额。中国消费市场已向满足人民生活的多样化需要和多层次商品、服务结构转变。

“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在加快、消费结构在升级”

“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在加快、消费结构在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

从发展态势来说,上世纪末,经济降温致使消费增长放慢。卢中原分析,在经济低迷时,与刺激投资增长相比,促进消费增长比较难,“消费行为就像马头,强按马头不喝水”。1998到2001年,剔除当年零售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消费增幅大体在8%-9%左右。到2002年后,经济逐渐开始升温,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投资增长速度较高且相对平稳,每年25%左右。经济升温相应拉动了消费增长。近些年来,按当年价格算,消费增幅保持在14%-15%左右,而实际消费增幅都超过10%。2007年,现价消费增幅高达16.8%,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包括物价上涨的因素。剔除当年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后,实际消费增幅为12.48%;2006年实际消费增幅为12.62%。从实际消费增幅看,2007年比2006年略有放缓,但都超过了12%。

近两年城乡居民消费为什么会保持12%以上的实际增长速度?在卢中原看来,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加上国家近些年采取的刺激消费的政策陆续产生效果。2007年,剔除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为12.2%,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为9.5%,当年GDP增幅为11.4%。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超过了GDP增幅。数字显示,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提高7.6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提高7.12%。城乡居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改革初期的161元提高到2006年的5812元,增加了36倍。

此外,整个工业效益提高较快,2004-2007年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达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在30%以上。从国家财政增收角度看,近些年财政增收幅度都在30%以上,增加的财力可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国家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金,实行全国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等,这些公共开支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

从消费的结构升级来看,这一轮的结构升级是从温饱到小康阶段的结构升级。卢中原解释,温饱型消费结构是指居民以满足或改善最基本的吃穿用为消费热点,小康型消费结构则是在改善居住条件、出行条件、交往条件等方面出现新的消费热点。过去耐用品消费是百元、千元级的,现在的耐用消费品则上升到万元级、十万元级的,如住房和汽车,人们的消费更多地满足居住条件、出行条件和交往条件的改善,更多地满足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从消费类商品结构发生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端倪。2003年-2006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3类主要商品零售额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车类,为52.3%、通信器材类为5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为28.9%、家电和音像器材类为18.3%。

“总体上说,人的收入水平提高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开支下降,也就是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卢中原表示,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恩格尔系数在0.5-0.4是小康区间,0.4-0.3为富裕区间,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0.37,已经进入富裕区间;农村是0.46,城乡合计约为0.45,都进入小康区间。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小康指标的综合测算,2006年我国的小康实现程度达到69%以上,粗略地说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已经进入小康,还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口没有进入小康,这部分人群主要是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农村市场流通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越来越多,农村消费也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连锁农家店25余家,覆盖了全国75%的县,扩大农村消费830多亿元,使三亿农民受益。

卢中原认为,消费升级是老百姓的需要,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也是人民的新期待,“中国消费市场前景是乐观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平均消费率稳定在77%-79%。而中国收入差距大与社保体系不健全制约着消费市场发展,2007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7.25万亿,比上年末增加1.09万亿元。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在消费上仍存在后顾之忧。另外,农村消费水平低、城乡消费差距大、区域之间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消费发动机的启动。

因此,随着市场供求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买方市场”的形成,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着力点。

十七大报告中也阐述,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刚履新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本次高层论坛上表示,“将健全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

在任兴洲看来,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她建议,一方面,要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加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此外,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消费水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任兴洲说。

根据商务部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率将为11%,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13196亿元,消费品市场将以每年增加1万亿的速度跃上新的台阶。

“2010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任兴洲执笔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前景》报告显示,如果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7%-8%的速度保守测算,2020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84亿元,将比2010年翻一番。

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如何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于广洲向在座的中外嘉宾介绍,未来四个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是绿色消费。从绿色产品到再生利用,从资源节约到生态保护,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是信用消费即将成为时尚。近年,中国的信用卡发放量年均增长80%以上,消费信用额已经达到6300亿元。这为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此外,网络消费渐入佳境。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3亿,消费总规模接近4000亿元,预计今年将增加到5800亿元,将带动IT、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第四,租赁消费的空间大。

电子信息类产品消费、健康保健类商品和奢侈品消费量将快速增长。今后十几年,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15%-20%左右的增长速度,电脑、手机、消费类电子产品将成为世界增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市场。此外,节能环保产品、服务性消费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展望未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些机遇在向国内外企业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