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740万人口当中,60岁以上人口为104万,占总人口的14.4%。近年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加快养老福利事业社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扶持力度,完善养老体系等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福利为依托,国办机构养老为示范,民办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服务中介连锁机构为网络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已发展到184家,床位1.3万张,托老、照料及康复活动场所1629个,为数万户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初步缓解了养老需求压力,推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确定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
一是领导重视,推动养老事业全面发展。通过调研,充分认识我市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对我市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市关于开展“敬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政高书记等主要领导多次在专题会议上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把为老服务和建立养老保障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重要任务给予关注。
二是分类指导,建立养老服务管理体系。为确保养老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我市成立了以老龄、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在老龄及民政部门设置办事机构,统筹指导社会化养老工作。市区制定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方案》,初步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统一协调运作的组织工作体系,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同时把国办机构的工作重点放在转变经营理念上,幅射服务,发挥示范作用;把民营机构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规范服务,积极扶持发展;把社区上门服务和中介组织工作重点放在评估管理和网络建设上,做到互惠发展、规范运作,推动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三是统筹规划,夯实养老事业发展基础。针对“未富先老”和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背景下产生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问题,我们在立足解决当前养老难题的同时,全面启动了各项长远准备工作。制定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列入我市整体发展规划;将《*市实施养老服务五年发展规划》列入市民政事业“十一五”规划,各区、县(市)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本地规划,明确了养老事业发展方向,为实施“狠抓重点,全面推进”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机制,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一是政府引导,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关于*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审批及管理的通知》,减少并理顺了审批程序,为民营机构的发展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按每人给予100元标准对接收“三无”、“低保”养员的民办机构实行“民办公助”补贴,并指导各示范区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补助新建民营养老机构。如沈河区在按床位给予1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又按本籍入住养员数量给予每月100元标准的补贴并列入财政预算,全区投入58.9万元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吸引社会投资1000余万元,新增床位400余张,缓解了老城区对养老机构床位需求,实现了政府和社会双赢。
二是整合资源,拓宽社会养老服务领域。根据新建养老设施投入大,周期长的实际情况,积极促进社会闲置的房产设施与养老福利事业相结合,变劣势为优势。如黎明养老院利用过去的大型幼儿园,投入400多万元,改建成4600平方米、270张床位、绿化覆盖4000平方米的综合型养老机构;“阳光之家”托老所利用社区闲置的供暖设施建立社区托老连锁机构;大东德济老年人健康俱乐部与和平区老年康复中心借助中小型医疗机构并利用医疗技术人员,各投资300余万元,幅射周边社区,开展康复指导、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健康义诊等活动,为数千老人提供义务服务。同时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邻里结对子”、“小手牵大手”、“连心桥”、“爱心对讲电话”、“小饭桌”、“百名优秀教师、医疗专家进社区”“夕阳红旅游专列”等活动,仅“夕阳红”专列就开出29次,组织2.6万名老人浏览祖国风光。
三是加大投入,增加养老事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市共投入5.9亿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中:投入近3亿元,用于“星光计划”项目、社区托老照料及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市区投资9000万元新建具有示范性的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设施,新增床位800多张,还将投入1.24亿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投入1500万元购买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并为民营机构提供物资和公助补贴。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机构投入也高达8000多万元,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
三、完善体系,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全面覆盖
一是依托社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进程。市民政局、老龄办、劳动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做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组织培训4050人员对1539户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空巢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对1.5万户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有偿照料服务。市民政、财政还共同下发了《关于下拨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通知》,建设社区服务站1043个、星光老年之家418个、健身广场39个、日间照料站212个,让数万名老年人享受救助型普惠型为互补的养老服务,又解决了“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也使和谐社区建设丰富了内涵。
二是管办分离,提供多样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寻求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走市场化路子。对此,我市积极培育民营中介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扶持“大管家”、“管婆儿”和“幸福之家”三个品牌连锁机构的发展,采取与区民政部门签署框架协议、以养老助残为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功能配套,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其核心是为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养老中介”、“健康指导”三大服务项目。
三是创新方式,构建社会养老立体网络。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市区积极投资兴建数字信息平台,实现养老资源共享、信息动态管理、服务内容丰富三大主题目标。铁西区与专业机构合作,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平台,与养老中介组织设置的站点连接,形成立体服务网络;沈河区与软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在新北站街道200户空巢老人家中试点运行“应急救援呼叫系统”,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方位、广受益的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四、营造环境,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持续发展
一是典型推动,发挥养老服务示范作用。为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首选沈河、铁西、和平、市养老院、山东庙街道、兴工九委和高德、德济等中介机构作为试点,市、区出台《创建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和评比标准。本着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搞调研、出经验、推作法,两次召开全市经验交流大会,有35个示范单位和12名个人受到表彰,促进创建活动的深化发展。
二是人才支持,满足养老事业发展需求。为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支持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各区实行三级培训制度,培训基层服务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50余名有关人员赴10余个国家进行老年福利项目考察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和服务模式。同时依托国家“社工”队伍培训考试在沈试点,积极筹建与相关部门、沈师大、中医药大学和中介机构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氛围。紧紧围绕省民政厅“敬老行动”三年规划,与各相关部门开展“十大孝子”、“敬老十大标兵”、“敬老新风户”、“敬老好儿女”和“敬老养老金榜奖、助养老服务功勋奖”、“老有所为奉献奖”评比活动,有70个单位和300名个人获奖。配合省委、省政府召开欢度重阳节大会,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主流媒体合作,采取调研、提案、主题宣传等方式,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增强公众敬老意识,从社会大环境入手营造为老服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