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经济中期的预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经济中期的预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经济中期的预测

今年上半年,*经济继续处于高速增长期,经济运行呈现出质量、效益、速度、结构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宏观经济有过热的趋势,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国家将可能进一步采取更加紧缩的宏观调控措施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上半年,全省GDP增长13.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增长呈现稳中加快的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1-6月,预计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8%,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出现亏损面和亏损额双下降的可喜局面,呈现了*以工业为主导增长的格局。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收入质量的不断提升。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39.4亿元,增长2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8.4亿元,增长26.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2%,同比增长近1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3.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收入增幅为近五年同期最高。

2、依托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化效果明显

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省工业园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7个,资金总额420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个,资金总额13.5亿美元,两项资金占签约资金总额的60%左右。工业园区在经济扩张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预计上半年全省94个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32.1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工业增加值502.4亿元,增长29%,占全省工业GDP新增部分的九成以上来自工业园区的发展;上缴税收89.5亿元,增长45.6%,安置从业人员114.08万人,同比增长2.47%,新增从业人员2.75万人。

3、开放型经济质量与效益并重,大开放格局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9.89亿美元,增长62.7%。出口总额23.48亿美元,增长52.6%,增幅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二。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1.8%和208.8%,增速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外资加速进入我省的势头不减,上半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433个,增长11.9%。其中,合同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重大项目39个,增长21.9%。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三分之一涉及各地的支柱、优势产业;合同金额24.79亿美元,增长达64.3%,创2003年来同期新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80亿美元,增长24.2%,增幅居中部第一。

4、全民创业效果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坚持学习浙江经验,鼓励全民创业,制定了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全民创业的软硬环境。今年上半年,全民创业效果明显,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上半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83.3万户,增长9.8%;从业人员357.0万人,增长11.7%;注册资本1634.7亿元,增长25.5%;销售收入1194.0亿元,增长13.5%。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39.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7%,拉动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34.8%。非国有投资完成695.8亿元,增长38.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4%。其中,民间投资完成603.4亿元,增长39.4%。

5、重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一是重大产业后劲项目明显增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项目开工3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项目开工5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项目开工17个。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扶持的23个重大项目中,21个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展顺利。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领域的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按原定计划加速推进,预计到年底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0公里,新增统调电力装机202万千瓦。

6、民生进一步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我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3%,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4.5%,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随着就业措施的落实、经济适用房的推进、公共投入的增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利民措施的落实。我省居民收入增长更具潜力,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从已经公开的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扩大,预计下半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增长。这将有助于我国继续实施国内宏观政策,加快经济增长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据世行、IMF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长率为5.2%,与去年持平,这是自2003年以来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4%,为二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阶段。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从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受益。虽然,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主要是住宅建筑继续萎缩的结果。但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下半年的形势将比上半年稍好,有望实现“软着陆”;OECD预测第三和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分别为2.3%和2.5%,全年增长将为2.1%(低于去年的3.3%)。日本经济明显增长。OECD预测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日本GDP将分别增长1.9%和2%,全年平均增长率为2.4%(高于去年的2.2%);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OECD预测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欧元区增长率将为2.5%和2.4%,全年达2.7%。

2、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扩大

OECD估计,今年头两个季度世界贸易增长将分别为6.7%和7.7%;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约20%。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企业并购出现新高潮。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达2.78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其中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并购交易达1.23万亿美元,占全球并购交易总额的44%。企业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资源、金融、媒体及电信业等领域。

3、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

国际油价从今年初每桶50美元升至6月下旬70美元左右,上半年平均油价为60美元,低于去年平均价格(65美元),但仍高于前几年。同期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也在上升。

4、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失衡问题仍有所扩大。贸易赤字问题已成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会以贸易失衡为由向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施压,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5、全球证券市场价格偏高,波动加剧

全球证券市场价格偏高,波动加剧,潜在着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扩散的可能性,反过来,如果出现经济增长缓慢又将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不少金融或企业人士担心近些年出现的全球流动资金充足的局面将结束,国际信贷市场可能将出现拐点。

国内经济形势:

2007年上半年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较快,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基本延续了近年来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在高位运行中进一步加速,使许多矛盾更加激化,外贸顺差急剧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1、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上半年,2007年全国GDP增长达到10.9%,比2006年略高,表明我国经济仍处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

2、消费需求下半年仍会加速增长

消费品零售额加速增长势头下半年仍会延续,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5.8%,比去年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这将是1997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的最快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位运行

2007年下半年固定资产增速仍将保持高位,预计2007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增长将使未来社会总供求矛盾更加深化。

4、外贸顺差下半年增速减缓

未来我国外贸顺差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随着我国对要素价格水平的调整,外贸顺差扩大的速度将有所减缓。预计2007年全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增长26%,进口总额增长19.5%;预计全年外贸顺差将高达2750亿美元,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55%,增幅比1~5月下降28个百分点。

5、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今年以来,人民币呈加速升值态势,截止6月25日已升值2.49%,而去年全年才升值3.35%。基于下半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和高额贸易顺差存在等因素,以及我国经济运行对本币升值的承受力加强,预计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超过2006年。

6、资产价格高位运行

流动性过剩、存款负利率和炒作人民币升值的国外“热钱”大量进入,将继续推动房价上行,增大资产泡沫。

7、国家将会采取稳健偏紧的政策取向

总量政策将会从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等多方面调整要素价格水平,着力控制贸易顺差扩大和投资增速反弹;宏观调控更要加大结构性政策调整力度,加快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形势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三、对2007年全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和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综合分析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对我省2007全年经济走势的主要判断是:

1、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国际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势头良好,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已经初见成效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省基础设施和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这些都将促使我省下半年整体经济走势处于高位运行。

2、工业生产仍将平稳较快增长

总体看,我省目前煤、电、油、运生产能力较好,不会形成制约。国际、国内、省内经济态势决定了需求仍然较旺。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投产和储备使得我省工业生产后劲仍然很足。

3、投资增速将继续趋缓

国家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调控手段将进一步强硬。我省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也正在加强,因而我省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有所放缓。

4、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升温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我省消费增长将保持稳中趋快的势头。随着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落实和国家对社会保障利民政策的出台,居民消费将逐步减少顾虑,继续升温。但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预计还将进一步显现。

5、利用外资可望继续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增速可能放缓

随着国际贸易、投资的进一步活跃,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势头仍将较好。我省目前正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对外资仍将保持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国家对外贸顺差加大调控力度,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外贸出口。可能影响我省出口增长。

在以上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模型测算,我们对我省2007年全年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是:

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速可达13%。其中,一产增速5.6%,二产增速17.2%,三产增速10.5%;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24.4%;投资增速继续趋缓,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消费稳步提高,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8%;预计出口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增速58%,实际利用外资增速18%;财政总收入增速26.5%;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2.5%。详见下表:

四、政策建议

总体判断,我省经济仍处于增长期,全年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对经济形势采取的紧缩政策措施,在调整投资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调整投资结构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调整投资结构,集中资金确保关系全省发展后劲的一批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业、运输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加快招商引资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

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我省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围绕已有的引进项目,制订配套项目引资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资工作。内外资并重,在内资引进和外资引进中,实施同等的所得税、土地、软硬件基础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落实产业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努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工业企业和过剩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变化,坚持以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等特色产业。依托我省各大矿藏产地,打造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依托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信息、物流和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

4、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降低万元GDP能耗,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必要措施,在土地供应、项目评估审批等方面严把能耗关、环保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高耗能项目一律不予办理有关用地手续。积极推进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实行“环保部门核定、税务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监管”的征收体制。加快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同时,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投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推广专项资金。采取利率差价,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实行利率差别定价,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减排奖励制度。

5、加强价格监控,采取措施应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消费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切实落实国家对肉、蛋等产品生产的补助措施,有效加大供应力度,保障居民生活。严格加强价格监控,特别防止流通领域哄抬消费品价格行为,防止出现消费品价格上升既不利于居民生活,又未能使农民得利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