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与经济的相关性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融资为已任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邓小平同志十分清晰地洞察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年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小平同志精辟地论述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瞻远瞩地指出了金融在发展我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金融与经济的本质联系,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金融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处于转型时期的江西经济要实现既快又好地发展,必须要正确把握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资金是商品经济的“血液”,金融则是商品经济的“血脉”和调节“血液循环”的枢纽,是融通资金、调节资金、聚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剂。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钱跟物走”,货币资金只是实施生产计划,物质分配计划和经济核算的一种附属工具,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规律是“物跟钱走”,货币资金不再处于附属和被动地位,而是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和配置生产要素的作用。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业本身也需不断壮大和发展。
1、通过金融的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金融机构能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的效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增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2、通过发挥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推进,而金融机构是连接储蓄资金和投资资金的桥梁。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融通,这就决定了它有条件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畅通的金融桥梁,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动员储蓄便利交易,从而通过影响资金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3、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枢纽,是国民经济的信贷收支、现金收支和结算的中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透过金融现象,可以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同时,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贷款限额、利率等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和结构,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在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的过程中,金融业也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有规律不断推进着自己的发展进程。现代金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使之在运用金融手段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通过自身产值的增长为经济发展直接作出贡献,直接成为国民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也迅速增长,从*的27.33亿元上升到*年的88.39亿元,是*年的三倍多。
二、经济发展要求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金融业的需求。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走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1979—1984年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个体经济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以及“拨改贷”等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那时起,银行改变了只作为财政的“出纳”来执行调拨任务,而不是通过自己的主动运作来配置资金的模式。财政从投融资体制中逐渐退出,金融成为投融资体制中的主体。1985—*年间,经济体制改革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向“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期间推出了金融、物价、税制、流通等多项综合改革措施,利用外资和外向型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经过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机构由单一的国有银行转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投资方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转为金融机构贷款,债券融资、保险等多元化,对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受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限制,这期间我省金融业的发展仍是由国有银行贷款的大量增加所决定,其他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也只是起步阶段。*—*年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股份制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农村和城镇信用社、证券公司等多种非国有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像雨后春笋般,遍布全省城乡。在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使金融业自身的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资产构成看,国有银行贷款在金融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年以后,我国金融规模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金融深化程度随之大幅度提高,从信贷规模上看,全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快速扩展。到*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8.34亿元,是*年的15倍;各项贷款余额为2854.02亿元,是*年的8倍。上市企业从无到有,到了*年底,上市企业24家,共募集资金130亿元。同时,金融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竞争力的推动下不断增强,体制创新获得突破,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需以金融业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1、产业关联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根据*年我省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测算,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327,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83.4%,仅次于交通运输、金属冶炼及钢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等行业。就是说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亿元的最终使用时,需要金融业提供的服务产值为1.327亿元,感应度系数大说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高,体现了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大,也充分说明了金融的核心地位。
2、绝对量分析
经济增长需要资金支持引发贷款需求,贷款增长会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贷款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绝对量分析,贷款年平均余额与江西生产总值高度相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省生产总值由*年的428.62亿元增加到*年的3495.94亿元(见下表)。按现价计算增长了8.2倍。同期江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平均余额(由于缺乏本外币的历史数据,只能用人民币贷款,下同),由*年的306.52亿元增加到*年的2596.02亿元,增长了8.5倍。
从总量看,我省经济与贷款总量都快速扩张,根据*—*年统计资料,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贷款年平均余额与生产总值作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我省贷款年平均余额与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达0.96,金融机构贷款年平均余额与生产总值高度相关。
3、相对量分析
贷款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中度相关,下表为*年至*年贷款余额增幅与生产总值的增幅(为了可比,采用当年价计算,下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我省贷款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多数年份都比较高。从两者增幅变动趋势观察,*年至*年贷款贷款的增速变化相对平和些,生产总值的增幅变化幅度较大。*年以后,贷款增幅开始出现大于生产总值的增幅。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贷款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作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贷款增幅与同期生产总值增幅相关系数小于0.5,如果考虑到贷款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用滞后一年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作线性回归,得出的相关系数为0.55,贷款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中度相关。
4、贷款资金直接产出效益分析
考察贷款资金的直接产出效益,可以用生产总值与贷款年平均余额比例系数来衡量,下表是*年到*年江西省和全国的生产总值与贷款年平均余额比值。
第一,江西省这一比值在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我省贷款资金宏观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江西省生产总值与贷款年平均余额比例系数从*年以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信贷资金运行质量在提高,金融与经济越来越趋于协调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省的金融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货币市场与资金市场同时并行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同时并存的融资体系。金融结构的上述变化,对增强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抑制
1、金融市场结构问题
金融业最基本的功能是优化资本配置和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实现这两大功能需要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的金融市场体系。但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格局尚未改变,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到目前我省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额比重为80%以上。同时,从市场的服务层次结构看,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缺乏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我省年短期贷款中,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只占8.4%,企业债券的发行基本由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股票市场的服务对象也基本是国有企业。以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二板市场,我省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金融市场不健全形成的金融抑制,不仅制约了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2、金融产品结构问题
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的,而新的金融服务或金融工具的出现,通常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我省金融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体制创新不断获得突破,产品结构也日益多样化,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相比,金融机构创新还不足,金融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其一是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我省金融机构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业务领域,金融中介等业务不足,且传统的业务领域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在证券业中,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债务余额占金融资产的比重极小。相对于债券市场,我省的直接融资发展较为迅速,但同样比例不高。其二是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中,金融业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的电子化、网络化。我省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既提高了金融业电子、网络化的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其自身的快速发展。
3、企业融资结构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多元化,特别是债券、股票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使我省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融资结构趋于优化。但受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且存在诸多制度性准入限制的约束,银行贷款仍是我省企业外源融资的主渠道,企业的贷款融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股票融资份额很小。这是由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引致的金融结构不合理所决定的。从*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负债过高,特别是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所占比重过高,对企业发展和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是不利的,一旦发生危机,很容易引致债务连锁反应,形成经济与金融双重危机。因此,需要调整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以缓解银行贷款压力,防患于未然。
4、信用环境问题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是金融的命脉。经济与金融运行中处处存在着信用,信用是经济与金融运行的平台。发达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健全的信用体系。没有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经济是难以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然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影响信贷投入的巨大障碍。从外部来看,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逃避银行债务,少数地方和部门忽视银行债权,拖欠债务,部分地区司法部门执法不公,加剧了商业银行风险预期。从而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扰乱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金融部门的配置效率和经济的活力。
5、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
成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以及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市场的把握缺乏前瞻性,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由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没有及时到位以及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手段落后,方式不活,品种单一,导致金融对农业的支持较弱,*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85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的农业贷款仅为254.6亿元,比重为8.9%。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上做了较大努力,但由于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的保障,服务农村经济的水平没有较明显的提高。
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金融抑制会损害经济增长。我省经济已经进入到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还需金融业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五、协调金融与经济的政策探讨
1、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在加快金融业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尽快推进期权、货币互换等衍生工具完善衍生市场,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支付结算、银行卡、银行承兑汇单、多用信用证、保函、投资理财和代收代付等各类型中间业务及产品。使中间业务成为金融机构的支柱业务;积极开展银行团贷款、项目融资、保业务等新的借贷业务;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加快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积极培育票据市场,完善贴现制度,支持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建立专业分支机构,集中办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票据融资业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票据兑、贴现业务,逐步使票据贴现市场成为企业和银行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及人民银行实施间接调控的工具和载体。
要探索产融结合的道路,帮助清仓利库,清收贷款,提供融资和结算等方面的信息,实施方便、快捷、周到的金融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更新营销观念,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满足江西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变“等客上门”为“送货上门”,使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及时获得信贷支持,解除企业做大做强受到资金瓶颈制约;变简单地把条件欠佳的企业拒之门外为尽可能地帮助其改善条件,使之符合贷款要求;变偏重于“锦上添花”式贷款为注重寻找和培植潜在的优质客户,不断扩大经营状况好,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复杂化。这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适应这种变化,改变过去比较单一的服务方式、手段和渠道,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把金融创新作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途径。
2、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
一是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有效引导银行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把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提供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二是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要一视同仁,各商业银行可对中小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一次核定,循环使用。三是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金融部门应积极与各地贷款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组织合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担保方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重视信用建设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发达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健全的信用体系,因此加快建立信用体系,整顿和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是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加强信用观念宣传和教育,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切实维护银行债权,加快全省信用系统建设步伐,在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我省个人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及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评价制度,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诚信观念。工商管理部门要与银行共同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信息网络,将企业的诚信程度作为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重要指标,金融机构也要通过对守信单位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增加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4、加强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农村劳动力很难和资本相结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本在农村越来越为一种稀缺的要素。致使农村近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仅能在城市谋求有限的就业机会,而不能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与资本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然受阻。
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业务布局。加大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做好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和扩大工作,支持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民增收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金融部门要与地方政府之间积极进行沟通与协调,在严格监管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创新。
农村金融支持是一篇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要靠政府的高度重视,也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更要靠金融部门,特别是涉农金融部门的积极努力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更好地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
5、充分发挥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金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金融业要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和手段,加强信贷总量的调控,切实缓解目前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和落实在金融上,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与金融关系,关注宏观经济中出现的各种不均衡现象,比如,投资的增长远高于消费的增长,城市的发展快于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与农村居民情况差异较大,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等。面对这些情况,金融部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保持必要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时促进各种矛盾的有效缓解。
要发挥好信贷政策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信贷运行监测,逐步建立钢铁、汽车、电力、科技、农业、房地产等重要行业与基础产业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并通过完善机制继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扩大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强化利率的传导作用,增强利率机制的调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