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汶川地震看当代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此时,*点*分,最后一个版面刚刚结束。
汶川地震,牵动了国人心灵。这里,作为一个晚报编辑,我想说一下媒体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
5月12日中午,我去门口一个长去的山西饭馆吃饭,就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地震的新闻。7.8级,虽然当时由于记者还没有深入一线采访,镜头里也没什么灾难的镜头,最厉害的是成都的一个女的头好像被碰破了,但看到成都人们惊慌的表情,职业的敏感性告诉我这场地震的灾害性一定不小。
我想到了不小,但是我没有想到会是那么大!
在当天的编前会上,时事体育部的主任汇报了这一事件,但当时大家也没觉得会有这么大的伤害,但是已经确定了要做专版。因为有比较,唐山大地震的级别还没有这个高。就在当天晚上,网络媒体已经在不断刷新死亡数字,大概是4000多人。已经是一个大的数字,但我隐约觉得死亡数字还会有不小的提高。
第二天,报纸出来了,我供职的晚报是采用了一个2、3版通版的形式来表现。按说力度已经不小,但是因为各有一半的广告,所以看起来也不是很大。这一天,各地已经零星开始了陆续的捐献活动,但是好像还没有形成规模。到下午已经有单位通讯员送上来了此类捐款的新闻。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在第一时间内写出了一个《汶川地震,我们更需同舟共济》的评论。在当天的编前会上,大家已经对这个事件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但是,当时确立的报纸表现主题还是在围绕市里的捐献活动展开,也包括了市委、市政府的捐款活动。第二天的报纸出来,一版、二版都是一些官方的倡议捐款的内容,包括了市领导的活动。后来用社长的话说,这样的晚报版面表现手法就是太政治了。
此时,许多媒体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严重性。各大媒体都基本上已经调整了正常的出版、播出常规,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24小时滚动播出,报纸的表现手法就是采用特刊的形式,有五六个版面的,也有十几个版面的,全是地震的新闻。
一场新闻硝烟就此点燃。
以后就是抽调了专门的人员去做地震的版面,人员也进行了调整,我也被专门抽调到了时事体育部去做地震的版面。当时统一的商量就是策划出统一的版式,将四川地震的国内新闻和本地新闻打通,放到一个系列里来做。新华社的稿件也采取了网站的方式,一句话一句话快讯这样把地震的新闻在第一时间内公告。在最开始的情况下,新华社一直到最后快到凌晨了,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大稿件,全是这些或长或短的小消息,有的只有一句话。就这样,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一个新闻编辑想不熬夜都不成。第一次作地震特刊的那一天,大概是到第二天凌晨四点钟,最后一个版才组版完毕。后来熟悉了,情况稍好一点,可以在凌晨三点钟就将工作结束。
在这次地震报道中,媒体是透明的,也是负责任的。许多一线记者深入灾区往回发来报道。中国的老百姓也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清楚了解到了地震灾区情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具体情况到底如何都不是很清楚。在媒体的报道中,中国老百姓的热情以及同情心也被点燃了起来,一场从上到下的大范围募捐活动也迅速在中国开展起来。与中央的重视有关,但是媒体的功劳也是在那里明摆着的。
看看全国各地的都市类报纸,几乎就没有不做地震特刊的。我估计这样的报道方式还将持续三到四天。等情况稳定以后,报道肯定还会强势继续,但应该不会像是这几天这样猛烈了。
在这里,我想说下的是《深圳晚报》。他们因为有记者派往灾区,做新闻的时候,更强调了本地性,最少和全国各大报纸首先是从内容上就区别开了。其他的,虽然表现具体版面设计可能不一样,但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作为一个编辑,我祝福灾区人民早日可以走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