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公益事业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益事业发展和事业单位建设,并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进行相应改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形成了两条重要经验,一是公益事业应当由政府主导,二是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公益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的公益事业和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年12月,共有事业单位126万个,从业人员2900多万人。其中,教育单位48万个,从业人员1400万人;卫生单位10万个,从业人员400万人;文化单位8万个,从业人员150万人;科研单位8000多个,从业人员69万人。总体上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和各种类型的文化服务机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立了基本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网络,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其他公益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客观上要求在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改革。期间,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以转变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作为行政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探索。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3000多元人民币。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对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公益服务需求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对公益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既把公益服务这块“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匀;既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又做到主动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研究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既要立足本国国情,也要借鉴国际经验。我们注意到,*世纪*年代中期以后,不少国家掀起了一轮政府改革浪潮,主要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从*年代开始,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为公共服务不宜过度追求市场化,公益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不能简单套用经济领域改革和企业管理的做法。正如世界银行《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中指出的,政府放弃公共服务而把一切交给私营部门是错误的。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忽视发展公益事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引发社会问题的现象,也需要引以为戒。
为了切实解决现阶段中国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的矛盾,中国政府未雨绸缪,在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就决定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公益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的公益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些地区“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问题;三是解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公共投入效益和微观运行效率不高问题;四是解决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薄弱,一些事业单位片面追求收入,不同程度地偏离公益目标问题。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改革,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坚持公益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的方向,整体配套,分类推进。深化改革的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规范、发展、搞活”六个字。
所谓规范,就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政府对公益事业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范围,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规则,确保事业单位公益目标的实现。一是明确政府拟定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基本公益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社会参与的职责,确保各项公益服务的有效提供,保障公益服务的公平公正和优质高效。二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将完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保留的公益事业单位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和管理措施。三是在条件具备、客观需要的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以理事会等形式为主要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事业单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四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资质和依法运行的监督管理,并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分别建立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五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完善公益服务的价格管理机制,提高公共投入的使用效益和公益服务的社会效益。
所谓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公益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完善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政策。二是优先发展、重点保证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公益服务。三是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益服务水平的差距,重点发展面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基本公益服务。四是坚持普惠原则,逐步实现公民不受身份、收入和居住地的限制,都能公平享受公益服务,尤其要让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公益服务需求得到保障。五是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公益服务。六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直接创办事业单位,或通过捐助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
所谓搞活,就是按照公益事业和事业单位的内在发展规律,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强化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确保事业单位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履行法人权利和义务,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二是推进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着力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制度。三是建立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分级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与机关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衔接,促进人才流动。
总之,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促进公益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