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对村民贫困状况的调查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村民贫困状况的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对村民贫困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下基层、心连心”工作,我们对联系点衡山县贺家乡永坪村村民贫困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对该村的调查分析,我们对当前我市农村贫困现象有了初步印象,认识到农民要从整体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任重而道远。

一、永坪村经济发展及贫困面情况

永坪村位于衡山县东部湘江之滨的大源渡库区,全村320户1058人,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盛产西瓜、花生等。大源渡蓄水后淹没稻田250多亩,全村现有稻田530亩,人均不足五分田。全村1000多亩旱地没有进行规模开发,村里集体企业空白,村民生产增收门路不多,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年村民平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在全乡属经济条件中上水平的村,绝大多数村民建有红砖瓦房,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剔除在外务工经商,单纯在乡务农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元左右,大多数村民家中存款不超过*元,贫困户多数负债,多的达几万元。但是,组与组、户与户相比,发展不平衡,富裕户家产超过100万的有几户,生活困难衣食无完全保障的也还有69户,占总户数的20%以上,贫困面还比较大。

二、导致贫困的原因

总体上看,农村经济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步改善生活条件,有的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由于自然的、历史的、人为的等各种原因,农民脱贫致富的步子还不快,由富变穷、穷上加穷的情况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因灾致贫。我市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基本上“靠天吃饭”。特别是包产到户后,集体公益事业无人组织兴办,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遇大涝大旱,村民生产生活就遭受重创。永坪村*年遭受特大洪灾,50户无家可归。经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帮助,有23户倒房户易地搬迁,当时每户仅获得建房补助4000元。尽管经历了十年灾后重建,由于伤了“元气”,受灾倒房的仍有10多户经济水平仍低于全村平均水平,基本上属贫困户之列。

(二)因病致贫。农村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有限,疾病预防保健体系不健全,一些村民小病拖成大病和大病拖成“没命”的情况屡见不鲜。永坪村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贫困的有13户,所患疾病大都为可防可治的肺气肿、结核病、肝炎、风湿病及糖尿病等。小病舍不得看,拖成大病花费大量的医药费,有的最终造成残疾或死亡,有的虽然康复了,但经济上负债累累,没有资金发展和扩大生产,坠入贫困深渊。如九组村民陈交华,曾经在外务工经商,生活美满。由于小病不在意,五年前肺结核、糖尿病两魔缠身,丧失劳动力,先后花费医药费2万多元。现大女儿12岁,小儿子才5岁多,一家生计全靠身单体薄的妻子一人撑持,生活十分困难。由于两病治疗措施相克,陈交华的病情至今无法逆转,儿女面临辍学危险。二组村民肖细莲因丈夫患癌症去世,欠债3万多,儿女均失学打童工,生活困难。

(三)老弱致贫。农村经济没有总体上达到富裕水平,加之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年老体弱的村民在子女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赡养不到位,则走向贫困。据统计,永坪村全村70岁以上老年户大都按传统家庭养老办法,由子女供给稻谷700斤左右,再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更谈不上治病保养,生活十分困难。全村这样的老年贫困户有20户左右。近十年来,因年老体弱贫病交加而自杀的老年人,全村有4人。

(四)智力因素致贫。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农村文盲半文盲占有一定比例,部分村民一无文化二无技术,农业生产上不去,外出务工也赚不到钱,死守几分田,致富无门。有的因文化素质低、头脑不灵活,没有发家致富的长远计划,不会打算不会勤俭持家,安于贫困现状,过一天算一天,难有“翻身”之日。有的因素质低下、心胸狭隘、好吃懒做而造成家庭破裂。近十年该村有3户因素质低下、家庭失和而自杀,导致家庭解散而贫困。据统计,全村有近20户因文化科技素质低等智力因素而致贫。据村干部介绍,一位文盲村民去衡阳打工,因不识字不会坐车,竟然沿湘江翻山越岭走路几十里回家,成为一时笑谈。

(五)超生致贫。受传统传宗接代观念影响,个别村民想方设法超生、躲生男孩,最多的一户生5胎。超生、躲生荒废了生产又增加了经济负担,这部分村民大都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泥潭不能自拔。即使自身能力强,超生户勉强能抚养超生的孩子,但降低了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大部分超生户子女辍学务工。同时,超生难以做到优生优育,该村有2户超生户出生智残儿,人为增加了家庭负担,导致贫困。

(六)智力投资致暂时贫困。在农村,有部分村民思想开明,十分重视教育培养子女,宁愿自己受穷吃苦,也要让孩子读好书。目前农村村民收入水平低,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负担重,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高,农民教育负担沉重。据估算,目前农村培养一名大学本科生,从学前教育算起学费累计近十万元。为了教育培养子女而忍受贫困“折磨”的,该村目前有9户。有的村民为子女就学,负债5万元以上,短期难以脱贫。

三、脱贫致富对策探讨

我市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的富裕程度还不高,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农民总体上致富奔小康,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扶持,需要“治穷先治愚”,需要科教兴农,更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脱贫致富又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在局部解决的基础上实现总体突破。要以“输血”治穷为辅,“造血”治穷为主,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确保长富久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的主导功能,实行让利于民、休养生息,激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立和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保证,逐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三农”政策,构建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富强必须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裕为标志,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小康。长期计划经济使中国农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发展到现阶段的条件下,必须以工业反哺农业为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民实行全方位优惠政策,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以免征农业税为契机,大力增强引导、扶持、服务功能,从根本上实现由“索取”向“给予”的职能大转变。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每一项涉农政策措施都要充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帮富和扶贫统筹兼顾,重点引导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树立脱贫信心,增强致富本领,先富带后富,后富赶先富,形成浓厚的发家致富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创造财富的潜能,全面提高农业经济实力,走出农业“简单再生产”恶性循环,朝着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目标迈进。

(二)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贫困与愚昧是孪生兄弟,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文化科技素质极低。勤劳只是致富的一个方面,依靠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致富才是长久之计、治本之策。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要“从娘肚子里抓起”,把优生优育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努力减少农村先天肢残智残人口比例,减轻农村残疾人口给农民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要继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要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尽可能减轻农民教育负担,让所有农民的孩子扎扎实实接受义务教育。要根据农村人口基数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有限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大部能学到一门职业技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素质保证。要对农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制定优惠政策,努力扩大各种非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率。农村成人扫盲及科普教育要经常化、持续化,并建立考核机制,作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要强化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帮助低素质农民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致富技能。积极探索和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提高农民群众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破陋习、树新风,遵纪守法,建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只有以教育、培训、引导为主要手段狠抓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脱贫致富才真正打牢了基础找准了方向。

(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之穷有的不完全是人为的穷,恶劣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能力受到很大制约。“要致富,先修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逐步实现村村通油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旱涝保收增产增收;逐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互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部分村民戒除打牌赌博等恶习,一心一意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在农产品供给充足的新形势下,农民增产增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更重要的要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规模农业效益,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改良品种,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培养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民种养收入。要采取各种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务工经商发家致富之路。要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各种政策障碍,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建设、第三产业等领域成为就业主体之一,平等享受劳动收益,改善经济条件,逐步脱贫。

(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很大一部分难以在短期内依靠自身力量解困,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帮扶。对因自然灾害致贫的,政府要启动救灾扶贫的各种机制,实行对农民灾民的倾斜扶持。救灾救济要着眼长远,把发展生产的困难作为重点解决对象,增强灾民生产自救、脱贫致富能力。对因病致贫的要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之前,建立过渡性的大病扶助基金,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农民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早日脱贫致富。对智力因素致贫的,可以采取农民对农民“一帮一”、干部对农民“一对一”帮扶等办法,因人制宜“各个击破”,不断增强这部分农民的自我解困能力。对老弱致贫的,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之前,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稳定家庭赡养体制,提高赡养水平;另一方面,具备条件的可以创办农村养老所,探索农村社会化集中养老途径,使自身养老条件差的贫困老弱农民晚年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对于教育投入致暂时贫困的,要逐步建立农村扶贫助学基金,实行无息借贷,缓解这部分农民暂时困难,集中精力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