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抚育甘露赈黎民十五以工代赈工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抚育甘露赈黎民十五以工代赈工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抚育甘露赈黎民十五以工代赈工程

*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发祥地,又是欠发达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老区贫困地区人民十分关心,倾注了热切的关怀和大力扶持。以工代赈作为国家一项“德政工程”,它注视着每一个贫困地区,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个需要扶助的地方。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以工代赈工程在*大地掀起了阵阵热浪,描绘了一幅幅斑斓的画面。“十五”期间,全省共安排以工代赈投资11.56亿元,其中以工代振资金10.78亿元(国债资金3.63亿元,预算内资金7.15亿元),省配套5274.6万元资金,重点用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和减贫致富工程,一是围绕农业生产增收,建设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二是围绕群众生活增质,建设饮水工程;三是围绕产业优化增劲,建设林果业示范基地和草畜牧场;四是围绕改善开放环境,建设农村交通;五是围绕投工投劳增收,实施劳务报酬制度,并置换9000万元资金支持整村推进工程移民扶贫搬迁工程。为贫困地区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上披绿装,田中禾苗壮,屋里粮满仓,山区变通途,村貌变了样,生活大提高”,以工代赈这项民心工程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确保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广泛赞誉。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一组组宣传照片来看看五年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情况,感受光荣和喜悦、艰辛和汗水、成绩和辉煌。

建设农村交通,劈出致富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已成为扶贫开发、加快农村发展的经典共识。为了尽快改变贫困地区交通落后面貌,改善对外开放环境,以工代赈扶贫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中,并不断修通省际间、县际间的断头公路、不断完善经济开发路和乡村出口路。披荆斩棘,逢水架桥,成效显著。五年来,交通建设项目共投资68825万元,新建公路537条,共计2626.5公里,扩建道路1234条,共计6675.9公里。其中跨省乡村公路20条,跨设区市乡村公路11条,跨县乡村公路104条,连接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135条。建设中小桥梁270座,总长11717延米。

建设农田水利,夯实农业之基

以工代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很多地方还存在挂壁田、忘天田,水利设施差、水库年久失修等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通过5年来的以工代赈,共投资2866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1.1万亩,加固维修病险水库297座,开挖衬砌灌渠1053.5公里,兴建和改造电排站265座,新增和改善灌面各54.7、152.7万亩。通过建设农田水利项目,扶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人畜饮水工程,造出生命之源

“一天难挑三担水,两里以外洗衣裳”曾经是很多贫困乡村吃水难、用水难的真实写照。即使是在鄱阳湖周边的一些县城,常年受到血吸虫的困扰,一到旱季人畜共饮问题也非常突出,健康得不到保障,何来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共投资4156万元,按照“开源治劣(治理劣质不卫生水)”要求,通过打井、铺设管道、建集雨工程、修筑塘坝、建蓄水池和简易自来水等工程,解决了100.15万人,74.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饮用水更为安全,新鲜的生命之水为贫困地区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治理小流域,建绿水青山

我省是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光山秃岭浊水流、千沟万壑土迸裂”,令人触目惊心。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以工代赈加重对小流域治理力度,投资2170万元,小流域治理859处,总面积达到562473亩。如今,放眼望去,过去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田里稻谷飘香,人民安居乐业。

开发林果业五年结硕果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富民富乡的重要措施。五年来,以工代赈认真实施全省果业发展规划,坚持“南橙北梨”的发展重点,按照“高标准建园、规模化种植、良种化改造、高效益示范”的原则,扶持一批有着山地资源,平均温度高,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的优势地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林果业示范基地,投资1087万元,并带动一大批农户,改善种植结构,改良品种,建设引导了具有示范效益的脐橙、早熟梨、笋用竹、甜柚、大甜枣、薄壳山核桃等31个示范基地,开辟贫经营新路子,使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花果山”、“聚宝盆”。

促进民族大团结德政工程得民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省虽属民族小省,但以工代赈工作始终从小处着眼办民族大事。五年共统筹安排以工代赈等资金944万元,重点帮助民族乡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收到了既改变当地山河旧貌,又富裕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双重效果,民族间感情更加融合。

兑现劳务报酬增收富民之策

组织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获得了大量的短期就业机会和相应的劳动报酬。五年间,按照“前期工作中体现、资金计划中安排、项目实施中监管、财务资料中反映”的要求,全过程执行劳务报酬政策,在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中共安排劳务报酬专项资金15439万元,直接发放到参加工程建设的贫困农民手中,带动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