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进参政议政年会上的讲话节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进参政议政年会上的讲话节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进参政议政年会上的讲话节选

*年是民进全会贯彻落实《民进中央关于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意见》,并取得多层次、多形式成果的一年,参政议政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呈现了新特点,取得了新成绩,成绩是喜人的。刚刚闭幕的民进十一届五中全会对我会参政议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被大家的工作成绩所感动。接下来,我就今后全会的参政议政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揽全会的参政议政工作。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这两大战略思想是统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方针和总原则。也是我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特别是参政议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这两大战略思想全面、准确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了我们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应该说己经解决了。现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个重大问题在理论、方针上做出的正确的回答和科学的阐述。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在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回答了"要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在发展目的上,强调发展要为了人民,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依靠力量上,强调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发展成果上,强调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基本方针,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木保证。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执政的申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政治、文化需求。以往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并通过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政治、文化需求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

需求既是在社会发展中提出来的,又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实现和满足。只有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充分、更公平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政治和文化需求。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同在的复杂情况。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处理好各阶层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好各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全力以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互为表里、辨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这个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目标是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既是科学发展的根木保证,也是科学发展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作用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

作为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我们必须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指导意义,并以这两大战略思想来统揽全会的参政议政工作。在今后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多、关系复杂,领域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理念,紧紧围绕、时刻关注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为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不负执政党重托,建言献策有新思路,说到点子上,议在关键处,有创新,出成效。

2、全会要继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出力。

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共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民进作为参政党在今后一段时期继续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之所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在三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西部大开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参政议政工作,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在这些方面努力,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上去审视和分析问题。要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参政党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政党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出力的着力点。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学习贯彻好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把精神实质贯穿到具体的参政议政工作实践中去。中共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拥有13亿人口的,曾经相对落后、现在仍不发达的东方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是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

第一、二代领导核心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研究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志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政治",也就是无产阶级政治、无产阶级专政。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正确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共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从单纯地强调政治,发展到经济建设为申心、政治、经济并重。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国内外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了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先进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升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中共的治国理政思想在、邓小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上有了重大发展,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特征,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九大目标任务,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是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的一个总体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中共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实现了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斗争哲学”、“以经济建设中心”思维转变到对社会利益的整合、统筹、协调上来,全面顾及、通盘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各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和风险。大家要认真学习六中全会有关文件,积极思考,从我们的实践生活中,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对比中,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智力集中、视角超脱、贴近百姓等优势,加强自身建设,更有效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更加主动地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地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民进的历史任务,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找准我们今后参政议政工作的方向。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这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艰苦努力。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上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是确立于己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通过主导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竭力维护其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过去,发达国家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一般采取三种手段:一是军事;二是科技,三是金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以及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使用军事威慑,因此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手段也不得不更新,由原来的军事、科技与金融逐渐更替为规则、科技与金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经济利益日益成为努力攫取与维护的最主要利益。发达国家将他们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转化为决定国际商品与服务"贸易条件"的经济规则。发达国家从这些规则中直接"兑换"的经济利益,比他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所获得的利益更多、更大。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美国每年从全球化中获得的收益超过1万亿美元,而付出的成本只有500亿美元。还有就是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将知识产权保护植入国际公法或公约中,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然后利用该协定在全球范围内大肆进行知识产权针圈地运动",积极拓展专利的内涵与外延,凡是能纳入专利的都被毫无遗漏地纳入,甚至将诸多依照传统理念根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的商务模式、技术方法、服务方式等纷纷纳入专利,全力构建维护先行者利益的保护屏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己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牵引极之一。因此,发达国家对中国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上述所说的种种规则,其主要目标之一,或者说是重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

从国内形势看,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大国,经济还不发达、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高度的社会和谐不会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它必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明显增多。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为紧迫的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渐突出。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0493元、3255的元,实际增长9•6%、6•2%。但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反映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警戒线。

当前,不少地方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重视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课题,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的参政议政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某个地区、行业、群体中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同志要立足国情,认真研究这个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出力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也是包括派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是摆在参政党面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我们参政党参政议政为之努力的方向。

为此,广大民进会员要始终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要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中共和人民的重托,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反映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对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而又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共事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要求我们发挥派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化解矛盾的优势,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的和谐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帮助政府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情况,反映社会各界民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帮助执政党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民进全会要继续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文化领域,对别国进行文化干预和文化渗透。世界是否和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协调,更深入到文化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文化形态的多样化。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申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民族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使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努力实现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和谐文化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继承发扬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关和谐的思想,是传统思想的精华。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崇尚和谐的精神,使之成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涵。创新是文化永葆先进、永葆活力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进行文化观念、文化形式、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更好地培育和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同时,我们要看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了思想和文化的多样性,正视思想和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使多种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整合、交融和升华。还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是摆在我们参政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民进作为以文化、教育、出版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的庄严使命。民进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广泛发动会员自觉投身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就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在云南、广西、贵州进行了为期数年的大规模调研,并召开相关研讨会。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系统地归纳、梳理已有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会的力量,更广泛地争取社会文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我们对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理性思考。

4、继续关注教育方面的参政议政工作。

教育是与建设和谐文化紧密相连的领域。素质教育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学校是继承和创造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民族大化的核心,也即理念、信仰和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传承和创造全在学校。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申国被强大的资本主义思潮包围、渗透;同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被人为割裂,是造成年轻一代正确价值观失缺的重要外因和内因。要认真研究、切实继承中国教育的传统优势。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切实的经费保障,需要高素质的、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的师资队伍,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新课程改革,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纳入政府的职责之中。要依法进行素质教育。国家的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只有认真落实好各个法律中关于保证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规定,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民进要义不容辞地为加强素质教育积极建言献策,同时要为营造健康约有益于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多方呼吁,多作贡献。

5、继续建立和完善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有效办法的参政议政工作系统机制。

全会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参政议政工作的系统的长效机制上。我们的制度建设要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步伐,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的制度,健全参政党工作机制。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参政议政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和机制。

此外,参政议政为构建和谐社会献策出力,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靠的是人才。我们的组织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我们要借组织换届之机,发现和造就一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年富力强的参政议政工作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才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