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存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存的突出问题和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存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随着农业税收的全面取缔,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工作性质和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年初,我们深入各村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座谈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全镇农村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相应的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要求的新问题。

农民素质偏低问题相当严峻。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国家巨额投入的长远利益,斤斤计较,使农村各项工作很难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科技含量低,不懂科学管理,不善科学经营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除常规的种养技术外,能够掌握1——2项致富本领的农民只占2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致富的特殊技能。三是思想陈旧落后。有人说中国农民穷就穷在思想上的愚昧和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在一定范围内,一些腐朽的东西有滋生蔓延的趋势,传统落后习俗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先进思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为可怕的是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农民受穷天经地义,缺少“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精神。四是市场意识不强。入世后,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农民推开家门就是国际市场。所以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前提。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15%至20%的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传统农民,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总是看到人家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单闯门路,最终成为跟不上也进不了市场的落伍者。

二、干部领导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镇村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一是历史责任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大部分镇、村干部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难,公益事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壮大难等问题束手无策,有些人不能正确地看待困难和希望,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和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昂扬斗志。二是市场知识不多,“双带”能力不强,80%的村级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强,自身既不能为各行各业树立典型,带头致富,又不能提供各种服务,带领致富。据调查保守的讲我镇干部和村干部熟知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致富本领的也只占到20%和10%,根据全镇调查情况来看只有20%的村干部拥有自己的产业,自己不愿承担生产和经营中的风险,单靠说教方式去做群众工作显得空白占大多数。三是职责定位不准,工作方法不当。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镇、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把自已的工作职责仍然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或传达指令上,而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中不会服务,服务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调查中,大部分镇、村干部仍旧思路不开,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收效甚微,农民不买账,工作很被动。

三、村级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推着干,发展没有思路。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经济发展思路模糊,有的村思路不清,有的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无长远打算,又无短期安排,把工作仅仅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保证该村稳定上,至于农村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工作跟着干,发展思路不清,有的村虽然有经济发展的思想,但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发展思路制定之后就是为了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全是一张废纸,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还有个别村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分析自已的优势,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不能大胆开拓创新,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而是亦步亦趋,上面部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学啥,甚之大喊大叫的做些样子,善于用虚招、摆样子,作表面文章。

四、镇村两级债务一直影响镇村两级各项工作,据掌握,截止2003年来,全镇13个村和镇政府债务累计达400余万元,债权60余万元,债权债务相抵后尚有债务340余万元,造成镇、村集体债务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多年历任村级干部表面上为群众办事,实际上为个人谋私利,使村级债务越累越多。二是历任村级干部之间矛盾、互相争夺利益形成的村级债务。三是前多年村办学校因资金少,村级干部竞以几分的息借贷筹集资金,使建校的村又形成了新的债务。四是由于管理不善,跑、滴、漏,村干部吃喝贪占,欠款回收无力给集体带来损失,造成亏空。五是利息滚动,不断增加债务。由于村集体经济逐步趋向恶化,没有偿还能力,借款贷款利息逐年积累,致使亏空越来越大。

五、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十分棘手。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组织可支配的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从目前我镇的实际来看,除少数个别村外,其它村在“一事一议”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事难议、事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的地方虽然能议成,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有的地方简单的事能议成,但复杂的事难议成;有的地方让村民不掏腰包的事能议成,让村民掏腰包的事难议成;有地地方原本议成的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遇到阻力也大多夭折。由于“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我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甚至部分村出现倒退。

六、加农村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愈发明显。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村工作机制中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是部分村在并村后的干部设置上还存在着干部超员问题人多事少的、如部分千口人的村子,设置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会记,但有为了情面,还虚设村支部副书记,村副主任,据了解这些副职大部分长年在外务工,给子女看小孩,既是这样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工资,减少这部分副职及虚假的职位势在必行。二是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在我镇、村两级干部工资标准低,没有与实绩挂钩,从根源上无法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极性和能动性。因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思想支配下,一些村级干部表现为不求上进,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部分干部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能躲就躲,见难题能绕就绕。

对策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村级组织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它由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组成。塔尖是党组织;塔身是自治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包括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其次是村民小组、党小组、团小组、骨干是党员和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具有代表各业大户等;塔基是全体村民。加强村级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治本之策。抓好村级组织体系建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就能实现村级其他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就能把党组织的决策顺畅地贯彻和落实到群众中,就能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的目的。

要想建好村级组织体系必须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引导成立村级民间组织,并纳入村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的关系是指导、协调、渗透的关系,与其它组织是平行的关系,是继村级党组织、自治组织之后的第三种组织形式。成立民间组织,吸纳、教育和培养能人,能够使民间协会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和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实施“1311”议事决策程序。免征农业税和取消“两工”后,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必须通过群众代表“一事一议”来决定,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实施“1311”议事决策程序是最好的办法。该程序中的第一个“1”就是决策重大问题时,首先由村党支部召开会议,初步确定一个指导性意见或建议;“3”就是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其它组织三个渠道分别征求意见;第二个“1”就是召开“两委”会议,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一个“1”就是将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一锤定音。这个决策方式,既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能突出村民代表及各类能人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了村民自治,又能实现党组织意志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免征农业税和取消“两工”后,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弱化,镇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没有“章程”,迫切需要一套完备的村规民约来教育约束村民。村规民约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违反村规民约而不接受处罚的村民,除实行强制性措施外,还可用非强制性的道德舆论手段来解决。

二、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发展,关键在人。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选准带头人。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大刀阔斧地把那些只说不干,没培养价值和潜力的平庸型村干部,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淘汰出村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他们统、带的能力和本领。今后在选拔村干部的标准上,要大胆地把那些既能自身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有门路、懂经济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合理设置新形势下村级干部岗位。努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建议从兼任村支部书记的乡镇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采取评议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把他们中“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样既可以调动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他们投身村级管理的热情。

三、搭设农民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那么,县委带头在各乡镇是否成立乡镇农民培训学院,每个乡镇在相对集中的村设主分院,下设党建、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场信息等设农的科目。教师来源除部分来自于乡镇站、所、学校外。县上为了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素质,可否成立一支农村多学科的专业教师队伍,每星期分赴各乡镇学院及村分院授课。教学教育对象可分为,村干部、党员、农民三个层次。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电化教育,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是否可行,可参考或通过试点,不过根据了解,农民群众还是盼望有知识的科技专家下乡讲课。

四、改进村级干部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他们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这就要广大基层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办事情,作决策,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镇村干部在深化农业产业调整结构中,要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其次是要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信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咨询。要做好“四个引导”即,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和效益观念,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走向市场。规划引导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典型引导,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五、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物质是基础,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要靠大力发展经济。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有实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强化党员经济意识,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对接点”让党的政治“贯穿”三农建设,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双丰收”。一方面,要按照我镇的实际,主动适应村组合并的新趋势,改革和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农民协会和经济联合体上。把党的建设渗透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各个环节中去,更加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开展“支部+协会”等形式。找准与各行各业发展对接的路子,使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环节中,促进我镇党和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