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未来新城发展的若干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未来新城发展的若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未来新城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是城镇规划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对于规划内容,用地组成和规模,人口数量和结构,布局形态和特色,规划步骤和方法,市政设施标准等都有决定性影响,是城镇规划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情况城镇性质分为两大类,即区域性城镇和地方性城镇。

A)区域性城镇是一定经济区域内城镇分布体系的基层环节,其服务和影响范围不局限于周围的集镇和农村,而是扩大到整个经济区,其中有的甚至在全国的经济体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般都同更高一级大、中城市间保持着密切联系。

B)地方性城镇是地方性人口分布体系的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是周围小集镇和农村居民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服务。

2、*撤县建区后,*新城的功能性质已由地方性城镇转变为区域性城镇。

其功能和服务影响范围不能再局限于本区的集镇和农村,而应扩大到整个*乃至“长三角”经济圈,这是在新形势下,*新城调整规划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变被动为主动。否则难以破解规划滞后建设,建设等待规划的瓶颈。

3、建议*新城发展的性质、规模争取为区域性中等城市,人口50万。

二、*新城争取为区域性中等城市的有利因素。

*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世界城市,而创新城市形态是*建成世界城市的突破口。这为*新城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1、创新*城市形态*新城人口有条件达到50万。

*创建世界城市全市人口规划总量控制在2000万。具体分布:中心城区人口流入100万,流出100万总量保持在800万。郊区人口净流入300万,其中市区流入100万,外地流入200万总量达到1200万,郊区原十个县,平均每县120万人口。*区若以120万人计,*新城人口规模为50万完全能达到。

2、创新城市形态*城镇布局将全面调整。

郊区县的城镇布局不再维持大城镇20~30万人,一般城镇2~3万人。星罗棋布的地方性小城镇现状。而以轨道交通、开发区和节点城镇“三位一体”为基础的区域性城镇布局。即在全市形成3~4个50万人规模的中等城市和20~30个10万人规模的节点城镇。*新城有希望进入3~4个的中等城市之列。

3、创新城市形态,需降低商务成本,加速轨道交通和开发区建设。

郊区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可抑制中心城区乃至全市商务成本的过快上升,留住向外转移的产业和外资,从而避免出现城市产业空心化。*有较多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有规划轨道交通R2线终点站*新城;有市政府批准的56.2平方公里的市级开发区面积和降低商务成本的优惠政策。将其优势突现并转化为动力和能量,*新城完全能成为中等城市。

4、*世界城市的建设推动“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大都市圈的发展又支撑了*的更大发展。

*是*的西大门,是唯一与江、浙两省接壤的区,与江、浙两省有着紧密的经济、交通、生态环境、区域旅游等联系和互补性。完全可成为*向长三角圈幅射的西部枢纽型的中等城市。

5、*区有区委、区府富有活力和富有成效的坚强领导班子;有全区人民努力拼博奋斗所积累的区域经济和实力;有全市独有的风景如画、生态极佳的淀山湖及古文化旅游资源——江南古镇朱家角。有经多年努力已建成形的*新城的区域框架和实力。

三、*新城争取为区域性中等城市的不利因素。

1、在创新城市形态战略布局中,中等城市只设3~4个,可见各郊区县的竞争是十分激烈。

2、在打造“郊环工业带”中,*因无市域亮点产业及特色开发区,故未立入加快之列。

3、在规划*未来世界城市形态基本框架中,要重点整合调整现有城镇,开发区与交通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规划。变过去的城镇、开发区和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三张皮”为“一张皮”。关键是轨道R2线终点站*新城是否会被调整、整合。

四、实施*新城为区域性中等城市,促进*经济腾飞的建议策略。

我们应根据*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加速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所特有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古文化,水文化及交通优势,实现*提速发展。

建议之一:*朱家角联手打造新城。

为充分发挥古镇朱家角和淀山湖在市域中的作用,*新城应向西发展,合并朱家角,紧靠淀山湖,使之成为最具古文化、水文化的魅力新城,为打造中等城市铺垫了坚实的内涵和发展的潜力。

原因一、*打造世界城市就是要建成国际性非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地,世界金融、贸易、交通运输、信息和文化中心,大规模国际和国内移民的目的地,具有强大的对外经济辐射力的城市。与市中心区形成强烈反差的优美湖水风光、洁静生态环境,同样也是国际性非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落脚的理想之地(如日内瓦)这就是淀山湖最大活力魅力之一。

原因二、水上景观与相关产业带由淀山湖——淀浦河——黄浦江——长江组成。该带是*水生态景观和城市休闲活动空间的新亮点,成为*未来世界城市中教育产业、住宅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展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带。*新城若沿淀浦河向西发展合并朱家角,贴紧淀山湖,这样上述相关产业为*新城发展增加亮点和活力,而*新城的发展又支撑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原因三、淀山湖周边有*的商塌镇、金泽镇、西岑镇、朱家角镇,江苏的淀山湖镇、锦溪镇、周庄镇、莘塔镇等。组成了一个淀山湖区域。悠久历史和同一自然环境使它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淀山湖区域由于江、沪分割及交通等原因各项优势没有整合,经济比较薄弱成“经济盲区”。以*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的突现,开发淀山湖区域,发展淀山湖经济(包括住宅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水上体育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展产业及国际性非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落脚的服务产业)的条件已基本形成。此时规划*城向西发展,贴紧淀山湖,*新城必将成为开发建设淀山湖区域的龙头。其作用、地位在市域内其他城镇是无法替代的。这样就扩大了*新城的区域作用和辐射范围。

建议之二:打造区域性工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要抓住*工业园区作为*市降低商务成本的三个试点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扩展至56.2平方公里的极好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特别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市某一行业的领头企业群,或市的不可缺少的行业主体。

建议之三:建造始发江、浙、皖乃至全国的公路客运、货运、仓储中心,内河货运、旅游观光中心,使*真正成为*的陆上“西大门”。

针对全市放射状的轨道交通布局状况,建议在郊区西部地区连线成圈状且收敛型的轨道交通网。加上*境内现有的沪宁、沪杭、沪青平、同三等组成丰字形的高速公路网。及吴淞江、淀浦河、太浦河、红旗塘等主要内航河,经过整合、规划、营销,完全有可能成为*西部公路、内河航运的交通枢钮。

建议之四:向市争取将现代服务产业带向西延伸至*新城。

*现代服务产业带布局从西向东由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虹桥机场、虹桥开发区、南京路、外滩与陆家嘴、浦东世纪大道、浦东机场组成,并以这条现代服务产业带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现代服务产业势能,并以此塑造新的发展亮点。“朱镇”和淀山湖的旅游资源,现代服务潜力绝不亚于佘山。如果*新城中含有“朱镇”、淀山湖就可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上大大缩短淀山湖与中心市区的距离,为现代服务产业带向西延伸至*新城创造了条件。使*新城的发展又多一个亮点功能。

建议之五:向市建议江、沪两省市联合开发淀山湖区域,发展淀山湖经济。

抓紧前期合作,实行联合开发。可以考虑在几个区域层面上及早与江、浙共同规划共同开发。有11个西湖大的淀山湖资源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极其宝贵的特有自然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该资源为世界城市添彩,必是市委、市府领导关注的热点之一。建议以我为主、以我为先组建两省市联合开发淀山湖区域领导小组,筹建高起点环淀山湖区域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生态发展规划。进而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