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在当今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件事物不可能被旅游业所利用。有许多机会实为“从天而降”,一部电影《廊桥遗梦》使鲜为人知的美国小镇温特塞成了游人如织的新景点,旅游者的消费绝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旅游业本身受益,而是使整个社会受益。

近年来,*县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旅游发展机遇,以“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旅游产业”为指导,大打“山水廊桥”等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1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和33.2%;接待入境旅游者612人次,创汇7.5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3.6%和20.1%,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正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课题试结合*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当前*县旅游业发展简况

(一)旅游资源特点

*是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山区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土特产丰足,旅游资源特点主要表现为:

1、优美的生态环境。*县境内平均海拔490多米,千米以上山峰179座,森林覆盖率达74.9%;地处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大气为一级,被誉为“天然氧吧”;溪涧纵横,水质优良。在*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中,*县排名第九位。

2、丰富的资源总量。*县旅游景区面积广、密度大,种类多,旅游资源单体有295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82个,占全市的12.6%,五级资源单体3个,包括*古廊桥、承天氡泉和乌岩岭,占全市的12%;四级资源单体13个,包括华东大峡谷、天关古道、飞云湖、*木偶戏、溪东桥、仕阳碇步、徐岙底古村落等,占全市的13.5%,比全省平均多5.5个;三级资源单体66个,包括白鹤渡、雪溪碇步、三十六洞、东垟书斋、百福岩古村落等,占全市的12.5%,比全省平均多一倍。

3、鲜明的资源特色。*县的承天氡泉表露水温为54-62度,是浙江省四个温泉中温度最高的一个,含氡量达21.4埃曼,富含人体所需的40多种微量元素,理疗养生价值突出,在华东地区独一无二。*县古桥众多,县境内存有900多座各式古桥,其中15座廊桥和仕水碇步今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南北植物汇流之区,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4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0种,区内还有温州市第一高峰白云尖,海拔16114.1米,终年白云缭绕。*拥有畲族人中2万余人,畲族风情古朴大方。*地方俗歌文化底蕴深厚,木偶戏、百家宴、斗牛等享誉甚远,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药发木偶今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众多的南北文化交汇特色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遗址、遗迹,*年*被《旅行者》杂志评为中国九大“即将消失的圣地”。

(二)旅游业发展初显成效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生态小康县建设目标,顺应国内外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加强旅游宣传,*旅游业有了较好的发展。

1、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确立。在《*县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优先推进旅游主业化”,“构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突出“廊桥文化”和“生态山水”主题,有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形象策划和市场营销投入,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建成浙南闽东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对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坚持规划先行,目前*县正在编制或已初步完成了《九峰-氡泉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国廊桥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氡泉景区控制性规划》、《秀涧景区修建性规划》等,为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规指明了方向。

2、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先后成立了四家旅行社和温州氡泉开发中心、温州氡泉香溢度假区、*氡泉峡谷、瑞龙生态旅游、红岩漈、仙居等旅游开发公司,先后引资建设了氡泉梅林山庄、白鹤山庄、氡泉香溢度假村、*国际大酒店等接待设施;初步开发了氡泉峡谷景区、红岩景区、天关山森林公园、飞龙山公园、三插溪漂流、雪溪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飞云湖东方云顶旅游度假广场、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氡泉欧洲小镇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在落实中;全县拥有星级标准旅游饭店4家,加上社会旅馆高中低档各类床位数达2000张,其中标准客房床位数1100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3、旅游发展环境日渐改善。*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载体,在财政困难的条件下,统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58省道、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一批古廊桥、古建筑如泗溪北涧桥、仙居桥的修缮等,为全县发展旅游业的硬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4、旅游综合收入逐年上升。*通过抓宣传,积极挖掘廊桥文化、温泉文化、茶文化、畲族歌舞文化等,积极挖掘抢救木偶戏、药发木偶等传统民族民间艺术。通过举办畲族“三月三”风情节,举行木偶戏汇演、舞灯等表演,以及百家宴、元宵烟花等节会,提升了民众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同时举办了“万人千车游*”活动,拍摄《*风光》旅游宣传片,出版《*廊桥》大型画册。并通过召开*旅游推进会,成功签下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年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1.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今年1—6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88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5.7%,实现旅游综合产值740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9.6%。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业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周边及旅游发达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发展环境急需进一步改善

*县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景区开发和人文资源开发不足。交通方面来看,新58省道正有建设中,通景区的公路等级差,景区景点分散,一时难以形成大市场。如泗溪、筱村、司前等资源较为集中的乡(镇)之间交通连接差,使司前的山水、筱村和泗溪的人文以及氡泉等几个单体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景点不能形成组合优势;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形成在全省以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旅游景点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特色工艺品少,游览项目单调,娱乐场所少,公厕、停车场少等,与客流量的逐年增加不相适应。

(二)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县旅游发展事业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每年10万元的宣传促销经费杯水车薪,没有随财政收入的逐年递增而递增。对已经挖掘的旅游资源和已经形成的旅游产品因无财力进行有效地宣传促销,新客源市场无法打开,影响了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与周边的文成县相比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3万人次,多于*县8.13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为2.17亿元,多于*县1.05亿元。

(三)旅游专业人才紧缺

尤其缺乏旅游规划、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四)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风景旅游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风景旅游资源管理分散(如乌岩岭属乌岩岭管理局管理、承天氡泉属氡泉管理处管理、天关山等森林公园属林业部门管理、飞云湖属库区办管理等),产权复杂,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宣传等方面存在各自为政、无重点等。另外,在风景名胜区内同时出现文化、林业、宗教等多个主管部门,如在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成立了隶属九峰乡人民政府、业务上接受县文化广电局指导的纪念馆管理所等,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

三、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县生态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比较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政府重视、群众热情等,但由于基础条件差和资金短缺等具体因素的制约,要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除了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按照上级部门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战略部署外,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旅游前期经费的投入

政府部门需加大如景区景点控规、详规的编制经费和精品项目的策划包装经费等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精品项目的策划包装经费的投入,突出廊桥文化、承天氡泉、飞云湖畔及乌岩岭等特色精品品牌,做好“山、水、泉、桥”的文章,主要是开发温泉理疗养生、休闲度假、会务旅游,建立以廊桥文化为背景的泗溪廊桥古镇,开发以飞云湖东方云顶旅游度假广场为中心,银珠瀑、飞云岛、南浦溪等风景区为分点的旅游度假区,发展乌岩岭夏日避暑度假,从而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档次与品位。

扩大对旅游基础建设、对外宣传促销等基础性投入和导向性投入。加强旅游景点间的道路联接建设,致力推出一至二条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线路。鼓励旅游景区(点)参加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引导景区(点)创新旅游产品,增强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经费的投入,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并适时举办各类旅游推介促销会,扩大招商引资范围。

(二)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充分利用*县优美的生态环境特点及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趋势,调动、发挥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农业休闲观光园,发展“农家乐”项目,开发以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的运动养生型如“乡村运动俱乐部”等项目。在投融资方面,单靠农户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三)大力培养各类旅游人才

针对*县内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旅游人才培训,加强导游队伍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根据县内各旅游景点的特色,组织人员进行各景点导游词的规范编写,使每位到过*的游客都能很好地了解*的景点特色及风土人情,并能够很好地加以宣传。加强和省内、市内旅游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每年组织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和更新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并促进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在旅游行业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人才加以物质及精神鼓励。

(四)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明确保护管理的责任,并落实到位。建议对旅游区门票实行统一管理,并征收资源维护费,以此增加县内的旅游经费,为更好地宣传*、开发景点提供经费保障。此外,随着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应成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统管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文化、建设、土地、林业、宗教等相关部门,较好地理顺管理体制,减少交叉重复管理,避免出现大家都插手旅游业,但谁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