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事业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永不停息的奋进中书写进步和发展的轨迹。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中不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顽强奋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5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5年,是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阔步前进的5年。5年的实践昭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务实求新、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5年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5年前,党的十六大顺利完成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海内外舆论关注着这个问题。
*年11月15日11时40分许,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宣示。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以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逐步认识、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年早春,一场灾难突然袭来。非典疫情肆虐,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总书记出现在疫情严重的广东,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了10%。
抗击非典的斗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错综复杂的世情、深刻变化的国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
就在这次全会上,党中央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四个建设一起抓,“四个轮子”一起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前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面对一个时期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们注意到,*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以往提法相比,“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加强,国民经济连续4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年的*多美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过去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投资重点向农村转移,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动下,农村大地发生了新的巨变。*年至*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增加1111元。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由*年的39.1%提高到*年的43.9%,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着眼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大江南北,从东到西,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基石是制度保障。
*年9月15日,首都各界代表35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增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出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专门文件,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取消、调整近2.4万项行政审批项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物权法、监督法、企业破产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审议通过……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个民族要发展,不能没有精神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一根主线清晰鲜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条件怎么变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
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要坚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则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点。
辛苦劳碌在城市中的数千万农民工,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从中央领导,到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媒体舆论,都把关怀的目光投向他们。给农民工讨工资、找工作,帮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题,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奔走呼号……
教育公平,是极为重要的公平。党中央强调,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权威部门统计显示,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长量的70%用于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617.83亿元,增长到*年的5161.08亿元,增长7倍多。
从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到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对高校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到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使这一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与此相应的是,自去年来,仅西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已有约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约34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领到生活补助。此外,随着新的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的实施,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名大学生和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
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人民的喜忧,牵动着中南海。党中央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截至*年6月底,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年全国所有县市区将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截至*年初,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出台一系列鼓励服务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为扩大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辟更宽广的空间;政府发放小额贷款,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缓解就业困难……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社会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就业促进法。这部重要法律把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要求,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体系法制化,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制度化。
正视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实,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直面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下大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态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开展全国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传递到城市乡村、千家万户。
牢记党的庄严使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年来,一种作风在全党进一步倡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年12月5日,一个瑞雪飘飞的下午,20天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和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来到西柏坡,重温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在86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清醒和自觉,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和考验,在血火、风雨中不断成长、壮大。新世纪新阶段,新机遇新使命,中国共产党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来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这是一次寓意深长的亮相。在西柏坡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革命圣地,总书记向全党郑重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为民、务实、清廉――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6字要求”,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谈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中央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党中央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对党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人们忘不了:总书记佩戴着爱心红丝带,来到艾滋病患者病房,微笑着主动伸出手,和患者亲切握手、交谈;人们忘不了:每年农历除夕,总书记总是和革命老区、困难地区的群众一起辞旧迎新、共贺新春;人们同样忘不了:、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次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解决民忧……
党风,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效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全局,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在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学习《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到结合新的实践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三级联创”、在国有企业党组织中创建“四好班子”、在城市社区构建“一社区一支部”党建工作新格局,到精心组织和顺利完成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从不断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坚持集体学习,定期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到印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5个法规文件,制定颁布《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重要规章,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和决策、质询和罢免、诫勉谈话、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重要制度……5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有力保证。
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对先进性的不懈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史。
*年新年伊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进性教育活动分3个批次、3个阶段在全党逐步推进,广大党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连结点,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5年来,中国共产党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公生明,廉生威。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必定是保持自我完善、加强自我约束的党。
*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北京揭牌。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加速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又一重大举措。
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全党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成为5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特点。
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支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5年来,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起亿万民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科学分析形势,规划宏伟蓝图,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
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规划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第三步战略作出更具体的规划,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艰苦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日益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提前实现了在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同样前所未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号召。
讲话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勒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