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山区设施建设存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十五”期间,*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实施流域治理工程284条,完成小流域治理443.5平方公里,建设农田2460公顷。累计实施7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土地6.0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33万亩,新修石坎梯田2.49万亩,河堤48.6公里。全面完成“普九”建校硬件工程,基础教育得到保证。一期农话改造全部投入使用,无线接入电话“村村通”工程完成计划,实施农村微波电视数字化改造,4000多户村民能够收到37套高清晰电视节目。特别是2005年,旬河沿岸土地整治工作,新修农田6000亩,新增灌溉面积6000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58处,完成小流域治理72平方公里。在51个扶贫重点村实施“五通四改三建”488户,完成扶贫搬迁162户790人,工赈移民367户1630人,回龙水源村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示范村”。东沟、旬河、高河、和睦四个村农村通达工程如期竣工,为边远山区建成便民桥141座,黑窑沟、三角滩、滑水河、程家川四座公路桥相继建成,解决了部分地区出行难的问题。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规划性不强。*的边远山区建设缺乏规划,房、河、路以及其他设施基本没有长远规划,建筑物杂乱无章,牲畜放养、人畜混居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建设人为割裂严重。项目与项目的协调性差,比如小流域治理,通常需要多村联合实施,但由于各村分散争取资金,受狭隘利益的限制,造成项目的人为割裂,达不到欲期的效果。
三、建设主体单一。在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村集体和村民没有积极参与,建设力量薄弱。“一事一议”机制没有被充分利用,村级筹资筹劳困难,公用设施建设困难。
四、建设资金缺乏。对生态、旅游等有经济效益的地区,没有充分发掘,没有企业和外来投资介入周期长、风险大的边远山区建设,因此建设资金十分缺乏。
五、损坏严重。一是人为破坏,村内管理基础设施尤其是公有设施的能力不强,对公共设施及其附属设备的破坏行为频发;二是自然灾害损坏。开荒种地、滥砍滥伐、围河造田等行为造成了生态体系非常脆弱,自然灾害成了边远地区设施的重要威胁。东川镇近三年来连遭受洪水袭击,872户房屋被毁,公路还没有完全恢复又被冲毁,水电通讯线路、人饮设施连年重建,人力、资金浪费严重。
建议和对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进行。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规划、同步设计、协调发展,避免盲目建设。
二、加强规划,协调建设。边远山区建设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地理、资源、人居条件整体规划,综合实施“五通四改三建”工作。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并重的原则,实行山水林路田整体开发。
三、综合项目,整村建设。树立扶贫建设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捆绑资金、倾斜项目、稳步推进的原则,统筹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村沼气等资金向边远地区倾斜,集中统一进行整村建设。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应通过教育的、制度的手段调动农民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边远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用单据核销、扶持奖励、物资供给等方式组织受益群众建设。对于个体农户难以完成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工程验收后兑现相应优惠政策。
五、开发资源,招商建设。加强边远山区的资源调查工作,有序组织水能、矿产、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加强相应的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相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管理,应对灾害。村委会应当强化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拦河坝、电站等有经济效益的公用设施,可以通过发包、租赁等形式,确定管护责任人,强化管理责任。应当加强生态保护,减轻泥石流、风雪等自然灾害对山区建设的危害。边远山区建设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地质环境的评价,确保设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