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讲话

同志们:

今年水利部确定的管理年。新年伊始,海委就在这里召开全系统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汪恕诚部长在宜昌水利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全国水利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部署工作,必将对海委系统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刚才,山东省陈延明副省长和德州市孙永春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建管司周学文副司长全面介绍了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和初步意见,讲得很好,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听了海委王文生副主任代表海委作的工作报告,看了"海委系统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指导意义",感到海委在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目前,全国共有水管单位15110个,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干部职工47万人,拥有水利固定资产3000多亿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水利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建轻管"的倾向,热衷于上项目、要资金、搞建设,对于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则重视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围绕水利管理单位改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发展市场经济,落实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许多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多年来,海委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创新、务实、全面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开展经营收费和多种经营,在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体制不顺。多数水管单位的性质不明,责、权、利不清。二是机制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仍在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分配等制度,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冗员较多,人才缺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三是经费短缺。大量公益性支出没有财政补偿渠道,加上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和医疗养老负担较重,致使大部分水管单位举步维艰。四是社会化程度低。水管单位大多位于较偏远的地区,由于社会化程度低,水管单位办社会的问题十分突出,负担沉重,难以走向社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五是工情堪忧。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等原因,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漳卫南运河,目前仍有360公里堤防、1400多座穿堤建筑物因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水管单位的健康发展、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管单位必须走改革之路,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来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强化工程管理和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全面推开,教育、勘测、设计等单位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而水管单位的改革相对滞后。同时,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今后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这一新的形势,一方面给水管单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水管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政府支出将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主要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进行扶持,这将有利于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开辟正常的资金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切实解决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明确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的总体思路

汪恕诚部长在宜昌水利厅局长座谈会上关于"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努力把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提高到新水平"的讲话,从六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当前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措施,是新的治水思路在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方面的具体体现,对深化新时期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海委要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海委系统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水利部关于流域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部署,合理界定单位性质,明确经费渠道,严格定岗定编,推行管养分离,搞活多种经营,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和工程良性运行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水管单位的经济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支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委系统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理顺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

水管单位要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水利行业的特点进行分类定性,明确经营责任和经营权力,根据各类单位的性质、功能及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建立有政策保障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关于水管单位的分类定性,刚才周学文同志作了全面的介绍,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按水利工程的功能分成公益性、综合性和经营性三类水管单位。公益性水管单位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维护任务,自身无创收能力的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对公益性水管单位,在财务上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人事上依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业务严格界定在政府授权的范围之内。综合性水管单位是指承担既有防洪等公益性功能,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水利枢纽工程的管理运行维护任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水管单位,原则上定性为事业单位。对综合性水管单位,在财务上按承担公益性、基础性业务的多少获得相应的财政拨款,其余部分通过经营收入补齐,经营收入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人事上要加强内部管理,分流冗员,减员增效;业务上除国家交办的公益性、基础性业务之外,可自主经营开发其他业务。经营性水管单位是指承担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工程的管理运行维护任务,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对经营性水管单位,财务上实行自筹经费,自负盈亏;人事上自主管理,国家不再为其核定人员编制;业务上自主经营。

(二)创新水管单位的运行机制

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对管理单位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对富余人员实行转岗分流,尽可能安排到经营性开发服务实体中。要把维修养护的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组建成水利维修养护专业公司或经济实体,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实行合同管理,并逐步走向社会。同时,积极推进人事、分配、财务、养老、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三)加快水价改革的步伐

按照补偿成本、合理受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制订和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建立新的水价形成机制。对工业和城市供水的水价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进行调整。农业供水价格要逐步达到成本。在水价改革上,海委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出台新的调价政策,使水价尽快到位。同时,在水价计收方式上,要大力推进计量水价和容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改革措施的出台,尤其要加强水费的计收管理,在提高水费收取率上下工夫。

(四)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要制定、完善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加快水管单位改革的各项政策,为水管单位的改革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一要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水管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二要建立水管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水管单位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为水管单位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能由社会办的事交给社会去办。三要制定鼓励发展多种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投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五)多渠道增加水利资金投入

稳定的经济来源是水管单位生存、运转的基础,要从各个方面增加投入,为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对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综合性水管单位的公益活动所需经费,应积极争取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要抓住当前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抓紧解决水利工程先天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病险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水利工程经营管理资金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和多种经营。

(六)推进水利管理的现代化

水利管理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机构精干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事制度,使人员招聘、职务晋升都通过公开竞争来进行,实行干部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工资浮动制、岗位责任制。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等管理手段,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机构精干化,就是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分流人员,归并业务相近的部门,精简行政和后勤部门,科学确定水管单位的机构编制。

(七)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在推进水管单位改革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水管单位经营工作的重点,一是供水、水电,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二是多种经营。水利系统的多种经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一些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推进、富余人员的安置、事业经费的弥补、职工收入的提高。虽然通过下一步水管单位改革,将界定水管单位性质、明确经费来源,但水管单位一定不能"等、靠、要",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水利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实力。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水、土资源是水管单位的优势,要立足这些优势,重点发展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和产品,诸如供水、水电、水利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业、建筑施工、技术咨询服务等。有资质的水利建设施工单位要积极参与水利建筑市场和城市建筑市场竞争。在开展水利多种经营方面,海委系统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如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三河河口的开发,漳卫南运河堤防土地开发,潘大水利枢纽的库区旅游开发等等。

二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政企职责,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拓宽投资渠道,调整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尽管海委近年来在多种经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委系统所有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收入均明显偏小,经济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要按照"分求生存,合求发展"的思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兼并、改组、改造,以及横向联合、股份合作以及职工持股等方式,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走规模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海河流域的水利多种经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分配方面,要重实绩、讲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经营者的收入要与经营业绩挂钩;在用人方面,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有效竞争的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合同制,打破行业、区域界限,选贤任能,真正聘用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来经营企业。

三、对海委改革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海委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深入基层了解水管单位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关心群众的疾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认真协调、审核各类单位的分类管理定位和改革方案,及时解决分类管理定位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广泛宣传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宣传水利部党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广大水管单位职工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二)总结经验,积极探索

要认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水管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改革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方案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做好精简人员及转岗分流人员的工作,保证改革平稳顺利地进行。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根据新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对已建水利工程,要将着眼点放在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上,要充分考虑不同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外部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采取不同措施,切忌"一刀切"。对新建水利工程,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问题,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要从水利工作的实际出发,设计方案要有利于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发挥,在重视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的同时,也要重视经营管理方案的设计。工程建设要严格实行"三制",确保工程质量,不留隐患,为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水管单位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目前,各流域机构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因此,水管单位的改革要与流域机构的机构改革相衔接,在流域机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水管单位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使水管单位改革与流域机构机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同时,在推进水管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提高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和促进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又要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利于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有利于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当前海委要认真抓好的几项工作

当前,水利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水利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部党组明确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落实。借此机会,我对海委今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

海委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处理好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上来。要按照优化配置、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合理开发的要求,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要根据水权和水市场理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协调并处理好上、下游和左、右岸的用水关系。同时,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推进海河流域水行政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当前,要抓紧海河流域各项规划的收尾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规划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编写,认真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规划不断得到完善。要按"三先三后"的要求,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前期工作任务。

(二)认真做好海河流域生态恢复的各项前期工作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目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不断恶化等三大问题都很突出,但核心问题还是生态持续恶化,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容量的要求,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地下水超采面积高达9万平方公里。恢复海河流域生态,是海河流域水利部门和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海河流域的水利工作要把生态恢复作为首要目标,海委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水利部党组关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的要求,树立新的、科学的治水观,做好生态恢复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海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水利更好地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海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和开源、节流工作

海河流域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紧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降雨集中,突发性强,河道源短流急,加之防洪工程标准不高,洪水威胁依然是心腹之患。海河流域已多年未出现大的洪水,近年来又连续干旱,人们盼水心切,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天有不测风云,久旱必有大涝,多年未来大水意味着来大水的机率越来越大。因此,海委的同志们绝不可掉以轻心,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妥善处理好防汛与抗旱的关系,切不可因为海河流域干旱缺水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要加强汛前检查,做好防洪预案,落实防汛责任制。

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海河水利工作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确立流域水量分配指标和分行业用水定额,建立新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行政、管理、经济、法律和科技手段逐步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条件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搞好水库优化调度和雨洪资源利用,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把宝贵的雨洪资源留住,使之造福于人民。同时,还要提前做好连续干旱情况下解决城乡缺水问题的应急方案。

(四)加快海河流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的现代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先进高效的海河流域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既是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和保障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要求。海河流域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全流域的水利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海河流域的水利现代化。

(五)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工作方针。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海委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海委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主动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为广大水利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加海委系统水利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四要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五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海河流域水利干部队伍。

同志们,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对实现水管单位良性运行,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同?quot;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

阶段,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