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科技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同志们:
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我们就在这里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水利科技改革和创新工作。这次会议是非常重要的。
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认识日益成熟,在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现代水利科技也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走过了它的奠基和开拓时期。尤其是世纪下半叶,科技进步促进了水利建设,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展望世纪,中国水利必将进入一个以创新为标志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离开水利科技创新的支撑是无以为继的。我们有必要在世纪之初,进一步研究水利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水利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此,水利部召开这次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届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世界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今年月份我率团出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水论坛和部长级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位部长讨论了人类在世纪确保水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会议通过了《海牙宣言》。各国部长和专家普遍指出,目前世界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存在许多不足。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中,许多经济上的进步都是以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在世纪中,世界半数湿地消失,一半河流被污染,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显著增加,水行业面临普遍的危机。如果继续推行目前的政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为了保证各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共同的一个地球,各国部长们在《海牙宣言》中一致呼吁:"我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常规模式不是我们的选择",并且制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改善各国水资源状况和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确保促进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的政治稳定性;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必须的淡水资源和过上健康的生活;确保易受水灾害威胁的人群免遭与水有关的危险。各国部长们还认为,各国政府在落实行动和达到预定目标上起着核心的作用。认识到为了改善水问题的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技术和财政的革新,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海牙宣言》和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精神是一致的,表达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们对水问题的忧虑,并一致认为,要改变水危机现状,必须摆脱传统的水资源政策,开拓新思路。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制定相应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新战略。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人类在农业文明阶段所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相继消亡。这是由于那时人们的科学水平不高,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认识水资源、水环境与其所支撑的人类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见,为了使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的人们就应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体可以分作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在这一阶段,人与水的关系以人适应水的自然状况为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是以建设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以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水利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是以人改造和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为主要特征。在这一时期,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既局部地改善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水环境,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困境。现在已经到了对人类与水的相关关系进行全面评价和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这一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第三个阶段是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手段,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水利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人与水的关系以改造和适应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在这个大趋势下面,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状况尖锐矛盾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作为。
从水利的发展阶段来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水利保障的要求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对水资源的需求体现为提供五个方面的保障:
第一是人居用水安全,特别是保障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防洪安全。缺乏抗御水灾的手段,不仅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社会发展的安全保障也是空谈。
第三是粮食安全。这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以来一直重视的方面,我们经常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首先是保证人们的粮食供给。如今,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发展仍然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本保证。
第四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经济发展是水利工作的进一步要求。在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和工业用水地位逐渐突出了,因而对水的质和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第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由于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许多经济活动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自身的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已经反作用到人类社会本身,阻碍并延缓发展,降低生存空间的质量。水质的恶化,又加剧了可利用水量的减少。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水利事业也理所应当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
可见,随着社会进步,除了维护人类生存必须的水资源条件外,水利对社会经济的保障作用愈加扩大和突出,世界各国概莫能外。而对我国来说,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尤其如此,因此,水利被确定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
二、解决我国水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治水方针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背景是大家所熟知的。这就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平衡,我国洪涝灾害影响严重。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近几年来,震惊中外的年大洪水、全国范围的龙年大旱及多次的沙尘暴,使我们对国情、水情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迫使我们要从民族命运和历史责任的高度来再次审视我国当今的水问题。
我们对长江、松花江洪水还记忆犹新。长江洪水仅次于年,为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世纪第一位大洪水。全国共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万公顷(.亿亩),成灾面积万公顷(.亿亩),死亡人,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今年我国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严重旱灾,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农业受灾严重。全国夏粮和秋粮两季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超亿亩,其中成灾面积近亿亩,绝收面积超过亿亩。全国夏粮减产亿公斤。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陕西、安徽、山东、四川、甘肃、湖北、河南等省(区)旱情最为严重。二是林牧业损失巨大。严重干旱使造林成活率大大降低,其中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市造林成活率不足%,吉林西部重旱区成活率为~%。内蒙古等个重点牧区草场受旱面积一度达到.亿亩,受灾牲畜万头(只),因缺水、缺草、缺料死亡.万头(只)。三是城市供水严重短缺,是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形势。由于久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十分紧张。全国一度有多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万人),多万头牲畜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区、市)有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万立方米。天津、哈尔滨、长春、济南、烟台、威海等大中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等强制性节水措施。
今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次扬沙和沙尘暴。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环境治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个别地区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由于近年来气候逐渐变暖,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趋向减少,气候干燥,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加强,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活动,风蚀沙化过程愈演愈烈。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其中水力侵蚀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流失土壤亿吨。水土流失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
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即将进入的新世纪,我国还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新形势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作既要化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局面,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特别要强调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新中国成立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工程设施基础,但对水资源的配置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综合的考虑,特别是技术手段落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资源角度来说,有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在某一地区,某一流域,如何在这四水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利用?从用水角度来说,有不同的对象,而且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农业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同的农业结构;工业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城镇供水有不同的水质水量的要求等等。如何把供、需二者结合起来,如何根据水资源的情况,既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实现可持续利用,达到一种最优化的配置,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说用手工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能也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才能解决这样复杂的资源配置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备条件的流域、地域,都应该建立起这样的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研究解决我国面临的水问题,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探索创新的科技对策。
.要坚持科学治水方针
要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新高峰的科技工作方针,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水利科技要服务于水利的改革和发展,要为水利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治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统筹考虑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等问题,还要协调不同治水措施之间的关系。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大趋势。要掌握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新潮流。要学习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新经验。对国际上治理开发大江大河的先进科学技术,应该积极研究,并结合实际加以借鉴和应用。
.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各级领导在作出重大决策时,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对重大项目和关键问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要加强专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可以少走弯路。
最近,水利部新成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是水利部负责技术咨询的议事协调机构。科技委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国水利重大技术决策和重要规划进行咨询评议;对水利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估,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水利科技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并对水利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要以科学的精神制定水利发展规划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的方针。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理清思路,搞好水利规划。要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利规划体系。
在制定规划中,要强调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突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
目前水利部已初步完成《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年规划草案》,以及多个专项规划。各地也要按照上述要求,以科学的态度、以创新的精神研究制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规划。
.要加强水利重大科技课题的研究
新的水利建设高潮,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水利技术革命。要紧紧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创新,攀登高峰。要高度重视前瞻性、战略性的应用基础研究,要重视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应用研究。为吸取年洪水经验教训,水利部从去年开始启动实施了""防洪减灾科技计划,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水利部又设立了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专门支持事关水利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和水利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高新技术研究计划、火炬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的支持。
在"十五"期间,重点要在下列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水资源规划理论及管理方法。特别要重视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在工程建设方面,要重点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环境等问题,还要研究工程施工中的重大技术与装备。在防洪减灾方面,要开展现代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开展流域防洪规划理论的研究,探索洪水成因及演变规律,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防洪信息指挥系统。在节水灌溉方面,要强调灌溉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水环境保护技术方面,要开展水污染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逐步在大江大河上建立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要开展不同类型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生态脆弱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综合研究。
.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新的世纪里,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
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水利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要注意采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等,除了在上面讲到的建立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外,还应根据不同需求,建立防洪指挥调度决策系统、城市供水网络的监控管理系统、污水处理网络的调度系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信息系统等等。
.要不断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一定要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弘扬科学精神,注意知识更新,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要在全行业强化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行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特别重视水利科技队伍的建设,重视对科技创新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重大项目的科研实践中促使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水利科技的改革与创新
进入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日益发挥出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创新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和不竭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
首先,我们要强调治水思路的创新。
新中国成立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多年,我国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这些变化为水利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水利工作,必须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从宏观上把握形势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实现治水思路的创新。在治水思路的创新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国古代先哲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从属于自然界的,应与自然相和谐。但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而要坚持与自然和谐,就要统一规划人类的发展需求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可见,水利规划要注意到在社会经济背景作用下水资源和水环境发展的规律性。注意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平衡,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年大水后国务院提出的字方针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第二,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紧密联系起来。在水利科技创新中要注意两方面问题:其一,水利是在相应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进行的,是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生态密切联系着的,是和广大地区千百万人的切身利益联系着的,因此,水利科学,尤其是宏观水利研究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而是需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吸收经济、社会、哲学、历史、法律、环境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科技发展史证明,更多的技术创新诞生在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因此对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项目要优先支持。其二,要积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和我国实际相结合。
其次,是制度创新。
我们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的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也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目标是要优化水利科技力量和科研机构布局,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水利科技体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运行机制。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家公益性事业,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从总体上说,水利科技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这部分包括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节水灌溉及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中具有共性的超前的研究开发。因此,从总体上看,水利科技的定位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通过改革,进一步调整全国水利科技力量的布局,建立一批国家和部级的工程研究中心,稳住一支精干的从事公益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水利科技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和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水利特色的技术和产品,因此,这部分专业领域又具有市场属性,要积极推动这部分科技力量积极面向市场,按市场机制运行,促进科技产业化。
要系统进行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努力创;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定位,分类指导。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改革要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科技人员及广大职工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加强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促进科技产业化。要在现有基础上健全科技推广机构,完善科技推广体系。要制定相关政策,修订相关的规范,努力营造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良好政策环境。要研究解决基层推广机构科技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要运用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国有科研机构,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可以申请改组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允许民营科技企业采用股份期权等形式,调动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
最后,特别要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
从当前水利建设的形势来讲,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明了新世纪我国水利建设和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指导思想,是我们这次会议要认真研究和贯彻的重点。水利行业落实中央《决定》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实现水利工作的新跨越。水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新时期中,我们要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部门全方位地实施创新计划。要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强调技术的集成,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实现较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为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同志们,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水利科技也必将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各级党委和领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要切实加强科研机构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做好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我国的水利科学技术在新世纪取
得更大的发展,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