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区科普教育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区科普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区科普教育思考

据中国科协最近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公众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而美国早在**年的数据为6.9%,与之相差5.5个百分点。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些都要以全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为基础。科普教育是公众科学素养提高的一个主要途径,科普教育应植根于社区,走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路子,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所做的《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现代化》报告中指出: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持的。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民素质就是第一国力。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邪教及其他伪科学、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对民众,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鲜知识,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邃的未知世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特别是最新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揭穿形形色色假科学的伪装。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科普教育已不仅仅是依赖于学校,局限于某一些人群,如: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科学辅助人员,而是要形成一个沟通学校与社会的科普体系,一个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科普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科教因素,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使科普教育社会化;另一方面,在发展学校科普教育的同时,将学校教育延伸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社会科普化。

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走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这条路。社区教育的终身性、开放性、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把科教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培养公民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需求。

二、社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科普教育与部分科普对象之间存在隔膜。大规模的科普推广,诱使一些内容单薄、形式呆板、粗制滥造的科普出版物一拥而上,鱼目混珠,致使部分人对科普有了误解:一味地知识罗列,没完没了的百科全书,像一批又一批准备考试的辅导资料;还有那些故作神秘的无数种“十万个为什么”,似乎科普就是无数个标准答案——人们对科普失去了兴趣,科普被次品破坏了名声。

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首先就要防止和解决这一问题。怎样选择好的出版物、科普教材以及科普宣传材料?怎样调动起居民的科普学习兴趣?就像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经说的“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这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2、居民文化层次的不同加大了科普教育工作的难度。应该看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也都各有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层面。那么,在不同层面的教育中,应如何开展科普教育?面对占社区教育对象大多数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如何将科普工作做得通俗易懂?又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兴趣中找到彼此的教育切入点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3、科普教育工作起步晚,硬件基础设施少,资金不足。我国大规模的推广科普教育只有近20年,科普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科普之路,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全民的动员。

4、科普教育工作队伍仍需扩大、充实。科普教育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早日实现我们期望中的科普社会,科普工作者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们目前的情况,不论在素质水平上,还是人员数量上,都还满足不了当前科普教育工作的需要。小到社区居委会科普组织,大到各级科协组织及有关方面,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这也意味着我们社区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关于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针对设施少,资金不足等问题,突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1)整合社区物质资源,健全科普教育网络:

由于街道社区资金缺乏,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充分,为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在努力创建新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如:社区学校、社区单位、学校教育设施、青少年活动基地、老年人活动室及各大会堂、影院等,形成科普教育网络,以小面带动大面,全民动员搞科普,并建立起固定的科普园地,进行长期宣传。

(2)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深化科普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内“有才者、有心者、有闲者、有力者、有需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科普教育的良好局面。如:发挥科普教育专兼职干部的作用,有计划地发动并开展科普活动;发挥高学历人员、“四进社区”指导员的作用,为群众提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知识;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展各种科普培训活动等。

2、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科普教育模式

以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科普教育组织、协调的主力军,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校内、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其优势有3点:

(1)以学校为中心,学校掌握主动权,便于发挥主导作用。

(2)参与各方自愿结合,互利互惠,广泛性强,积极性高。

(3)学校容易组织,便于管理。

但是,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的先天不足,“社区资源整合”作用微乎其微。社区居民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会定位在“保育”或课外活动层面上,对丰富社区科普教育的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有街道的指导和全面调动,使社区科普工作向更深、更高的层面发展。

3、拓宽科普知识层面,加深科普知识深度

社区科普教育虽然是面向大众,面向较低文化层次的人群,但不能因此就降低科普教育的质量,一些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科普教育,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也应该介绍给公众,介绍给普通人。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教师、公安、司法干部、优秀企业家、教授、工程师等在社区进行讲座,开展各类科教活动。我们还可以聘请一部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兼职辅导员,组成类似与“大学生科普讲解团”的团队,进行流动性科普宣传。

4、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不能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变成一种应试性的知识灌输。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中学教育则应该研究怎样保持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青少年一定要有活跃开放的思维、科学的理念,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关键,科学世界呼唤我们用科学的精神去创造。

不仅仅是青少年,我们整个社会科学普及的目标也要倡导科学文化,使公众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处理事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成果会被不断地更新、替换,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坚持,只片面注重层面上的发展,这也许就是许多拥有渊博知识却不具备基本理性质疑精神的人,在一些低级歪理邪说前迷恋、拜膜的根源吧。

我们的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好的科普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为推进、完善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而不断跨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