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人物宣传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人物宣传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人物宣传思考

*省科技新闻学会主持编辑的《三湘院士风采录》一至四卷出版后,影响很好。谈到科技人物宣传,首先要认识到宣传科技人物的重要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些科技人物不像歌星、影星.也不像体育明星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优秀科技人物的鲜为人知的事迹,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宣传,让公众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人物,特别是优秀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需要被弘扬与传承。科技人物,特别是著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科研经历,无不闪耀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通过对科技人物的宣传,向社会和大众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科技人物的宣传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集体采访

我认为,有了重大的科技成果问世,不需要我们去组织采访,记者们会闻风而动,蜂拥而至;但对人物采访,特别是科技人物的采访,需要组织与策划。不是说科技人物无人采访,而是说自发的采访往往形成不了声势,形成不了气候。有组织的集体采访,就会造成声势,形成大的影响,可以让科技“潜人才”脱颖而出,让已经成才者有更大的知名度。政治方面的先进人物,当然由党委宣传部有组织采访、宣传,各行各业的人物会由他们的行业去宣传,而科技人物的宣传,要靠科协和科技新闻学会来组织,特别是科技人物的集体采访,更要靠科技新闻学会来策划、组织和实施。年以来,*省科技新闻学会先后组织会员记者采访了归国科学家钟志华院士、倾情科普的何继善院士,甘于寂寞,坐四十年“冷板凳”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王永久教授和坐在轮椅上仍以育人为天职的金展鹏院士等。每次采访,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选择被采访的科技人物,应符合以下三条标准:

第一,人品要好。人品好,其科研道德必然好,不会出剽窃、抄袭、拼凑,也不会追逐名利,急功近利,在科研上就会静下心来,不浮躁。人品好的典型树起来,就能立得住,真正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人品好,是“德好”的具体化。宣传科技人物也应把“德”放在第一位。

第二,成果要大。成果突出,是被宣传科技人物的又一基础。成果不突出.就没有说服力,也难立起来。当然,这个成果是有创新性的成果,具有较高水平,在国内外有大的影响力。

第三,社会知名度小(国外名气大,国内名气小;圈内名气大,圈外名气小)。科技人物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成果突出、成就显著,国外和圈内影响大、知名度高。但由于职业、专业特点,远离社会一般公众。远离媒体,所以,尽管国外和圈内名气大,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却不大。

以钟志华教授为例,当时为什么把他作为集体采访的对象呢?因为他符合上述“选人”标准。

钟志华教授是一位不为人知的归国科学家,当然,我们学会也不了解他。有一次,我与*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光栋教授同坐一个车,从长沙到吉首。一路上,刘书记介绍了有关钟志华很多事情,说他在国外成果大、知名度高,人品很好。他的外文著作成为瑞典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必读教材。回国后,埋头苦干,社会公众根本不了解。

*省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会专题讨论了钟志华教授的集体采访问题,又根据学会理事会的分工,由一位副理事长、一位常务理事和一位理事专门研究、策划对钟志华教授的采访。组织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和《*日报》、*卫视、*红网等几十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及香港《文汇报》等几十位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与宣传报道,新华社还发了有关钟志华的专稿。这样。钟志华学成回国,献身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的事迹开始为社会公众所认识。后来他还成了*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当代党建》的封面人物。

何继善院士。作为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省科协主席,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但是,他倾情科普。几年内作科普报告百余场。在双脚受伤时,拄着拐杖上讲台,为大学生作科普报告,感动了莘莘学子。这些事迹却鲜为人知。在组织集体采访时,省科协的领导同志来到采访现场。何继善院士的助手在介绍他拄着拐杖上讲台的事迹时,声泪俱下。何继善院士倾情科普的事迹在新华社《每日电讯》上发表后,他被邀请在全国科普大会上发言。并被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春天的聚会》的春节活动。看了有关何继善院士、金展鹏院士、钟志华院士、王永久教授等优秀科技人物感人事迹的报道,许多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都说深受教育。

二、系列宣传

*省科技新闻学会先后组织了三个系列的科技人物宣传活动。一是出版《三湘院士风采录》一至四卷套书;二是在《*日报•双休刊》连续开辟“院士风采”专栏;三是香港《文汇报》的关于*科学家的宣传。

《三湘院士风采录》这套书共四卷,从*年开始,用*年时间,采访了*位院士,总字数超过*万字,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和*省有关领导还题了词。编这套书,看似容易却艰辛。院士们忙,要采访他们不容易,担负采访任务的.大多是省科协新闻学会的骨干。

《三湘院士风采录》第一卷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各界赞誉这本书,认为学会做了件好事。书一出版,第一批拿到书的参加全省青年学术研讨会的科技人员,竞彻夜卒读。特别是在春节的全省知识界联谊会上,时任中共*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同志,称赞《三湘院士风采录》的出版,是*年全省科技界五件大事的第二件大事。让我们深受鼓舞。至*年*月,《三湘院士风采录》套书出齐。这套书第一卷出版和四卷出齐,分别被评为当年的*省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许多院士写信来,称赞《三湘院士风采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教授来信说:我认为“科技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意识的缺失才是最可怕的”。《三湘院士风采录》不仅对于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科教兴国、科教兴湘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为弘扬科学精神、创造精神,砥砺后人勤奋学习、为国争光做了积极贡献。

第二个系列宣传是在《*日报•双休刊》开辟“院士风采”专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三湘院士。从*年*月*日,每期选用三湘院士的*-*张新老照片,配以院士简介,展示了三湘院士这一人才群体的风采。

院士们太忙,他们的照片,尤其是老照片,非常难收集,有的要写好几封信,打十多次电话,长达一两年,方能收集到一个院士的照片,做一期专栏。由于我锲而不舍,感动了不少院士,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例如黄宏嘉院士*岁在国外的照片,是美国友人保存下来的,陈国达院士提出*年前的老照片。后来,又根据《*日报》蔡栋主任的要求,不时为专栏配发我写的有关院士的散文。这一专栏更显得丰富多彩。连续推出的“院士风采”。在领导层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称赞“这个专栏好”。“科教兴国,就是要宣传院士,宣传科学家。”

新闻局《新闻阅评》*年*月*日在第*期以“《*日报》‘院士风采’专栏有声有色”为题评价“院士风采专栏”.认为,《*日报》从*月份起开设了“院士风采”专栏,已介绍了十余位两院院士的风采。这个栏目主要由少量文字和多幅照片组成。文字扼要介绍院士的简历和科研成就。如介绍袁隆平院士时,突出他“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成功地培育出三系法杂交水稻”。照片有老的和新的,如于刊登的俞大光院士的照片,有从抗战时期武汉大学学生证上取下的照片,有*岁时在实验室指导工作时拍摄的。

阅评员认为,对两院院士进行主题系列报道、开设“院士风采,,专栏,大力宣传对科技兴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具有很可贵的导向价值。在宣传报道中,力求以独有的创意和多样的方式,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使读者了解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学习科学家爱国、敬业、创业的崇高精神,很有利于激励大家都来为科技兴国做出贡献。

*年*月*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无言的美——介绍(*日报)双休刊上的<院士风采>》,点评《院士风采》。

*年*月.*省委宣传部将“院士专栏”评为当年唯一的“名牌栏目”。至今,已为*位“三湘院士”做了专栏。

第三个系列宣传是香港《文汇报》上发表的有关*科学家(包括院士)的专版宣传。从*年起,香港《文汇报》以大标题、大照片、大提示,组成专版,先后宣传了*著名科学家何继善院士、陈国达院士、黄伯云院士、刘友梅院士、金展鹏院士、刘筠院士等,在海内外引起很好的反响。这个专版,现在还在继续做下去。

三、整合科技新闻宣传资源

*省科技新闻学会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主要是报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与网站无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认为,利用网站宣传科技人物已成为趋势。*年吸收*新闻网站的龙头网红网为团体会员单位,将学会的组织和活动的触角延伸到“第四大媒体”——互联网站。红网成为团体会员单位后,在宣传科技人物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高校宣传部门和新闻传播学院是宣传科技人物的重要平台。*年,我们增选中南大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师范大学宣传部门的领导为理事,并在几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发展了首批“大学高级会员”,这对于科技人物宣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研究和探索高素质科技记者和编辑的培养问题,*年,我们还在*大学组织了一次媒体名记者和“大学高级会员”的对接活动。今后,*省科技新闻学会还将继续加强科技人物的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