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力资源问题对策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资源问题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力资源问题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存在总体素质较低、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趋势严重、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只有从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加强中外教育、两岸四地教育合作等才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将朝更加良性合理方向发展。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本质上讲,所谓的发展应该是指人类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创造并不断调整社会环境,以实现和增进人类共同的福祉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进行则依赖于人类自身能力的持续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持续发展是构筑和推进人类发展过程的原动力。人既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发展的终极力量。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现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却面临着不少严重问题,如教育水平总体偏低、人才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开发重要途径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围绕教育等主题,积极规划人力资源发展方向,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1.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存在主要问题

1.1人口素质总体比较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总体素质以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年,全国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口为8700万人,超过德国总人口。我国15岁以上受教育年限为7.86年,2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的水平,与后发达国家韩国(11.48年),也要低近4年。*年我国劳动人口中初中以下的比例占82%,是同时期美国的6.3倍,日本的4.36倍,韩国的2.4倍。而高中水平占劳动总人数的13%,但发达国家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水平平均占到50%左右,德的国甚至达到了58%,是中国的4.5倍,连发展较晚的韩国也是中国的3.3倍。但差距最大是高等教育水平,在中国100个劳动人口中只有5个受到过高等教育,这一比例只相当于美国的1/7,英国的1/5。

1.2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不够完善,同时高等教育出现结构失衡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按照国际惯例,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的,都属于教育欠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1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到43%,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只有3.19%,与教育发达、较发达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由于财政支出的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现在是91.8%,一些偏远山区只有75%(*年)的学生按时完成学业。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41.3%。[2]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容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劳动人口文化水平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也使我国教育结构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产生了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至于高等教育,我国目前只有13%的入学率,属于欠发达国家。当前我国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主要因为毕业生结构性失衡,导致许多像管理、经济类的某些专业毕业生地区性供给过剩。

1.3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3亿人,随着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即将进入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1.4地区差距较大

中国主要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工业区,以中国25%的人口创造了85%的中国财富,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能源和普通劳动力资源,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分别为83.0%、78.2%和62.0%,西部比东部整整落后21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重庆数据暂缺)看,*年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高于80%的地区有12个,其中9个为东部地区,3个为中部地区;超过90%的地区仅4个,分别是天津、上海、浙江和北京;低于70%的地区有9个,除海南、湖北外全部是西部省区,其中不到50%的有西藏、贵州和宁夏。由于西部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使得许多高学历人才不愿在西部工作,造成了西部高学历人才紧缺,东西部人才结构差别加大。人力资源城乡差距也很明显,目前,城镇人力资本积累目前基本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普及初等教育阶段。目前我国至少有1.2亿人口流入城镇,其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8年,将来农村的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的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但从现在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及未来的需求。

同时我国人口还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难题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等等,这些问都可能使中国人力资源问题更加复杂。

2.解决中国人力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造成中国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的不公平等等,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解决我国现存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源质量。

2.1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法规

我国的教育现状还处于落后紧缺状态,远远无法满足我国教育需求,我国必须协调经济发展与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建议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2010或更长时间内达到4.5%目标的同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全免费制度。从各国教育发展过程来看,有几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首先,是政府加大扶植力度,通过财政拨款、划地等方法;其次,完善教育立法,美国因为在二战后及时加强立法,仅1945年到1972年,美国国会就通过40多部重要的教育部立法,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再次,扩大教育投资渠道,引进民间资本,推动教育的市场化。

2.2调整现有教育体系

我国自建国以来已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我国的教育体系基本可划分为四大块,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但其结构不甚合理。首先,这种划分导致各类教育竞相发展、自成体系而造成学校重复设置、学制交叉重叠、层次和类别区分不明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各教育板块分割性严重,板块之间的通行道不足,等级之间多是单行道,使许多想进一步进修的学生没有学上。再次,我国职业培训这一块才刚刚起步,市场上存在许多空白。最后,由于我国人口年龄比例现状及趋势和教育改革带来的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生育时期适龄儿童逐渐减少,现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小学校和初中面临着生源不足的现象,而高等教育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现仅有*多所大学,远远无法满足高等教育需求。因此,必须适当调整我国教育结构。

2.3发展多元化的高等教育

可以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区分开来,各高校要对自己办学目标有一个明确定位,既要普及高等教育,建立大众化教育体系,又要完善精英教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尖端人才。这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高校发展至今已形成六类学校,研究型大学(ResearchUniversity)、可授博士大学(DoctoralUniversity)、可授硕士院校(Master`sCollegesUniversity)文理学院(BaccalaureateColleges)、准文理学院(AssociateofArtsColleges)和专业院校(SpecializedInstitutions)。建立多样化大学在充分挖掘我国人力资源资本的同时,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层次化。

2.4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结构

我国的职业技术院校可分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受到社会的冷落,导致这几年的技工荒。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巨头,对技术性工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且尤其紧缺的是高级技工。应在现阶段加大对技术教育的投资,降低职业技术教育的收费,改变现在职业技术学校比大学收费还高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建立一批短期技术培训学校,以解决我国现在技工短缺的问题;要加大对高等技术工人的培养,建立一个技术人员终身培训体系,以增加我国技术实力;推行“双证”并重的教育模式,就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和新兴技能的人才;另外校企深层结合实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适应市场行情;最后技术教育一定要紧跟市场变化,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办学等的方式,推进学校的市场化。

2.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19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也把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已分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和不懈的努力。为此,要成立专门的终身教育机构,来使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要完善终身教育的立法。终身教育并非一种社会自发的行为,若想将终身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通过立法来合理规范和强制。国家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终身教育的开展。要分地区分层次逐渐推行。考虑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基础和需求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分地区、有区别、有针对的实施。要扩大资金来源,如国家财政支出、各级政府在确保教育经费、开征终身教育税成立全国终身教育发展基金会、吸收民间资金、接受社会和个人以及海外友好人士的捐赠、倡导和鼓励个人和家庭投资教育。

2.6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

我国政府于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政府对私营教育的第一次尝试,但我国《教育法》第25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投资人可以获得“合理回报”的规定实际是相矛盾的,只会导致法律法规的混乱,要适当允许民办教育机构营利,使现在实际民办教育为获利行为的合法化,同时建立充分竞争的教育环境以便降低价格;建立便捷的、更好的融资渠道。一方面要把教育的成本和费用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为贫穷的孩子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教育贷款、教育基金、以及国家开放的教育奖项来帮助他们实现教育。

2.7加强国际合作

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中国教育的一股新力量,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72个,这个数字比1995年初时增加了近10倍。合作办学优化了的教育课程,改进的教育方法;合作办学聘请到了世界级专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授课,大学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使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的优秀教育资源,同出国留学相比节省了很多的成本。当然,中外合作办学还是存在多种问题,诸如层次不高、专业设置重复,甚至有假冒伪劣、非法招生等现象。另外一种加强国外合作的形式就是吸引国外留学生,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政府和学校通过奖学金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外优秀留学生到本国学习,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最优秀的人才流在美国,现在美国IT产业的工程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印度,他们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的贡献。现在我国正在发展华文教育,这将成为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一大特色。另外我国政府也要在这一方面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国际人才流进。

2.8加强两岸四地教育合作和人才流动

目前两岸四地人力资源与教育存在较高的互补性,积极构建两岸四地的人才培育体系和流动体系是一个可行性高、见效快的方案。现在香港、澳门都在积极的与大陆进行人才交流合作,这其中包括联合办学、内地招生、吸引人才等等措施。香港现在已经拥有一个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他们既培养香港本地人,同时也积极吸引其他国家地区的人才,其中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四所香港知名大学,已在大陆联合招生,同时它们也积极与大陆的高校合作办学为大陆培养人才。大陆经济发展非常活跃,吸引许多香港高级人才北上,为大陆补充新鲜血液,再者香港优越的经济环境也吸引着许多大陆人才前去就业。近年来台湾不少高层次人才来大陆创业,但基本上是单向的,这种单向交流最终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此外,台湾高等教育系统,由于生源的减少使得现在许多学校都面临着招生不足的境况,而大陆现在却由于生源过多,学校数量不足,使许多还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无学可上。如果两岸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合作体系,将为双方带来极大益处。

3.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中国政府对人力资源问题必然更加重视,预计中国人力资源将发表如下变化:首先,政府将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将从教育与职业培训及农村劳动力技能提来入手,加快提升劳动力的整体水平。其次,完善教育立法,保障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及教育投入的进行。第三,加快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年限将1-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将是1-3年,博士教育年限进一步灵活化,整个高等教育将以市场导向为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同时产业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第四,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就业机会的市场化,未来人力资源单向流动将呈现多元化。第五,两岸四地教育合作与人才流动进一步深入,这时两岸四地经济与社会互补的需要。第六,教育进一步国际化,外国来华留学及中国对到留学学生将进一步加强,推进中外科技文化经济等交流。

总之,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存在不少问题,人口总体量高而质低,人口的老龄化,教育结构性不平衡,教育财政投资的不足,以及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都需要妥善决策。中国良好经济发展前景,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不断扩大,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只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结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