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资源构筑经济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无论历史文化还是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文化以及民俗文化资源,都独具特色,蕴藏十分深厚。西江的两大源流经境内汇合,营造了广西最大的浔郁平原。这里人杰地灵,千百年来,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其宽敞的胸怀,吸纳中原楚、吴越和岭南粤人文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从远古至今,壮、汉、瑶、苗、客家的子民们融于一体,世世代代延续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在今天,我们如何深入调查,尽快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些极为难得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让它为经济建设服务,让它成为经济发展的桥樑和舞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值得予以认真重视的问题。笔者与一些文化人就此进行了初步调研,所得出的资料显示:*的文化资源内涵深厚,分布广,可利用层面宽,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拥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品牌特性的文化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可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也很大、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探讨,从中筛选一批具有竞争力、品牌效应大、近、中、长斯都能产生效益的项目,通过市场运作整合,构筑我市经济发展的新桥樑和发展经济的平台。
综观目前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业整合,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它发挥的效应最为巨大。我市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渴望和追求也在不断增长。从我国每年几个长假期间旅游、娱乐、休闲热潮就可看出,凡是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深厚,文化含量丰富、品位高、形成品牌的项目和地方就最吸引人,同时也产生最为巨大的经济效应。这些地方除了他们拥有文化资源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来运作,融进市场经济的圈子去,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发展的优势,变成经济拉动力。文化资源的拥有者所站的角度不同,这种资源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凡是把它作为资本运作,它就可以成为产品,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把它视作为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宝贝,把它深藏起来,那就永远是一件无用的东西。目前我市许多文化资源未被重视开发利用,更未能与旅游业综合开发利用结合,尚未有一个把文化资源作为资本运作,形成品牌效应、真正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项目。原因诸多主要还是认识和理念上的滞后: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部门把管理权视为部门所有权,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倒置,不肯为整体利益的发展作暂时眼前的牺牲;二是部分资源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不愿为未来的发展作眼前利益调整;三是部分管理者担心改革失去管理控制权,会失去既得利益;四是宁愿穷点而能拥有,而不愿让给别人发财。这些观念和认识都是要认真加以解决的。
*的文化资源深厚,门类多、分布广,要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把它开发利用起来,或者马上产生巨大经济效应,那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的文化资源虽然众多,分布零散,但如果抓住几个重点,作为龙头拉动,然后逐步做大,跟车而上,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是不难的。目前,经初步论证,我市最易见效的文化资源有:
一、布山文化资源
“布山”是一个地名,本地最早的一个建制县,是桂林郡国或欎林郡国的县。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设置三大郡的之一桂林郡治,据考证,治地就在今日之*城区内。秦始皇当年遣派了30万中原大军的一部分与当时的南疆瓯族子民在这源远流长的郁江边上共同耕作,并征调了一批未婚中原女子以为士卒的衣补繁衍至今,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资源。从1976年挖掘出土的罗泊湾一号汉墓上千件文物足可证明了当年中原文化和南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达和融合,成为当时一大新闻,其中的墓葬棺槨、陪葬品保存完好、新鲜度为岭南所独有,所发现的铜鼓,被文物考古界称为稀有国宝,其花纹图案为我国屹今为止所有出土铜鼓中最完美、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一个。还有其他的文物也十分珍贵和丰富,三十多年来,这些资源的利用非常有限,开发就更无从谈起了。
最近,据布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初步了解,汉代江南古城址考证也取得了进展,晋代陆绩太守廉石还家故事就发生在江南。史料证实,历史上确有陆绩其人,并在郁林郡任过太守,由于其人为官廉洁,离任时归家因家什少船过轻不好行走而用石头压船以求船稳,留下了廉石的故事。此故事虽在贵县志上有记载,近年出版的《官监》一书也有记载,但一直未将其作为文化资源挖掘利用。
二、民俗与民间文化资源
*城区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一直为郡、府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中原文化的传入与当地各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我区著名的学者向群先生对*的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写出了一批论文,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尤其是傩文化的研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兴趣,并专题召开了研讨会。
此外,我市的师公戏、蓝衣壮山歌也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融汉、壮、瑶、苗等民族精华于一体。经考证,离城区不足8公里依山而居的十多个村庄全部为壮族居民,其渊源悠长,长期保留着古壮族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在穿着上汉化。但其在长期以来能在咫尺之内与官府、汉族相依同居一地友好相处,繁衍至今而不失其特色乃是一个谜。他们每逢节庆日所唱的山歌,有二声、三户简。自然诙谐,动听悦耳。流行于乡村无所不在的师公戏,更是别具特色,深受民众喜爱,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所有这些至今还只是一种存在,还没有将其挖掘提炼,就像藏在普通岩石中的璞玉,尚未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三、宗教文化资源
岭南佛教文化来自中原,发展较晚。但*的佛教文化资源在岭南是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公认的有二山一洞一岩,尤是南山、西山最具权威。南山寺建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岭南影响较早而广,持有宋朝皇上御书,虽说只是景祐禅寺,但事实上开发很早,南山主洞有前代保存下来的大小石佛约三十尊,石佛法相庄严姿态各异,其中最大的是弥勒佛,立像高约八尺,据传是南山建寺前就有了的,北宋贵州郡守俞括南山诗说“岩排星斗七、石涌佛身三”。元代重修南山寺记也说“其间一二石笋拥成佛状,古人因石像而润色之”。后人陆续增刻石像,到明代形成了石像群台,在正壁题刻“石佛洞”三字。西山有天然景色辅佐,僧、尼一山修持,这都是在岭南所独有的。白石洞天为全国有名洞天,罗丛岩也历史悠久。每一处都有它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有迷人的故事与传说,有美妙的梵音佛乐。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想方设法投入,发掘与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总的还是在计划型经济的圈子里转,未能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来运用,仅限于事佛上香之类的活动,未能作为文化产业、一种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来开发利用。
四、重大历史文化资源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世人皆知,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在金田村,太平天国重要历史人物,少不了*的石达开、桂平的韦昌辉、陈秀清等。金田起义这个牌子是*、桂平这块土地上所独有历史文化品牌。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文化、太平天国的人物、太平军的故事等等一系列的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研究历史的,观光游览的、见识的、慕名而来金田的,近年来呈越来越多的趋势。而我们的挖掘利用还保留在较低层面上,即仅从旅游观光的角度出发,未能充分把太平天国的文化资源转为文化品牌,更未能进行市场化运作,把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求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这块土地上,还有着许多的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文化资源尚未发掘和重视。如何将上述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一为文化产业优势,把潜在的文化优势变为现实的文化优势,对我市经济建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市委现在已经把这个事情作为今后十年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充分体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笔者认为,*的文化资本是强大的,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把文化资本转变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品牌、文化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产业。据调查的情况表明,全市的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才刚刚起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关键是在于把握时机和策划运作。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一)组织人力、物力对全市各类文化资源作一次较详细全面的普查,包括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人物事件、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等,分门别类摸清底细,围绕保护、开发和利用写出普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人员进行筛选论证,筛选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资源,按轻重缓急,近、中、长期分步发展的原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并确定一批特色鲜明、能较快形成品牌效应,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立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库,提供开发投资者选择。
(二)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启动阶段适当地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和扶持等办法,按市场化规则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广开门路,广纳社会资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打造几个竞争力、运行力和吸引力强的特色品牌,推动其向产业化发展,形成支柱产业。这也是许多地方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潜在的优势化为现实的优势、效益优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人们花在旅游、观赏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大,我市一些旅游景区近几年游客数量呈直线上升。据有关方面资料统计,当前我市最具特色、吸引力较强的旅游点依次为:桂平西山、金田起义地址、南山寺、大藤峡、新世纪广场、桂平白石洞天等,无一不与文化有极大的关系。但目前这些重点旅游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基本是处在较低的层面上,绝大多数还是原来有什么现在就有什么,从文化的内涵挖掘、提炼,品牌的创建、打造上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在创新上更没有新的突破。因而许多景区景点还是难留人,诱惑力小,特别是在效应上未起到轰动作用。
目前,应先从以下较易获得进展的项目做大做强:
一是把“佛”字文章做大。桂平西山有佛,龙华寺与洗石庵在“两广”和东南亚都有较大名气。但长期以来运转方式落后,景区与佛教寺庙之间关系长期不顺,发挥不了整体效应作用。南山寺也有佛,“南山寺”三个字是宋皇帝的手笔,历史最悠久,史料记载丰富,但南山寺现已几乎无庙,前代遗迹极少完整保存下来,只有一棵360多年的菩提佛树见证,尚未能整体上考虑复原做大。
上述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管理关系不顺,未走进市场,停留在计划的阶段。如能把它作为一个大文化和旅游项目运作,走市场之路,依据外地许多成功经验,不用三几年就可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二是把“水”的文章做大。*的水很丰富,三江交汇,还有一批大水库,山水交融。大藤峡久负盛名,传说神奇,与大平山森林公园连接,自然景观多,与金田村相邻,开发潜力巨大。现在的开发利用仅仅是从旅游考虑,为游而游,游后给人感觉印象不深,缺乏许多配套的服务和可让游客掏腰包的项目。有必要进行深层次论证,理出一批可开发、创品牌的项目,学外地经验,划定一些地区、景点和项目以各种形式让社会按市场方式投资经营,做大做强。
三是把“太平天国”的文章做大。金田起义举世闻名,而时至今日来金田旅游者,没有给来者留下什么深刻的东西。目前,从市场化的角度运作综合考虑,有五种开发是可以出效益的:
①看的文化一一从营盘土堆到造兵器,声像制品以及书籍、古迹展览、太平天国壁画复制等;②听的文化一一开发太平军鼓乐、音乐歌舞表演,创一作系列文艺作品等;③吃的文化一一太平军的饮食风格,御膳开发,饮食品牌打造等;④服饰文化一一太平军的男、女兵服饰展示,装饰品、纪念品开发等;⑤娱乐文化一一开发模仿太平军行军打仗以及娱乐方式等等。此外,开发金田牌系列商品,申请专利,高质量、高品位打造。如果搞得好,可能是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开发利用滞后原因仍然是体制和机制落后。
四是把“布山文化”文章做大。也就是秦汉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最突出的是地下的文化资源利用。把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上千件文物利用起来,力争在二、三年内把罗泊湾博物馆建成,在复原、仿古,创新、营造旅游氛围效应上做文章。比如把郁林郡治布山县遗址开挖出来,与南山寺、罗泊湾一号汉墓等综合开发成为一个秦汉-文化展示区,其前景不可估量。此外有民俗民风古韵的挖掘,江南汉代古城址发掘。陆绩廉石系列故事挖掘等等,可运作的空间很大,现在主要问题是缺乏运作资金、人力。
(三)坚决打破计一划时代遗留的各自为政的开发利用旅游与文化资源的旧框框。从发展*整个大局,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改变落后的束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立足大运作,大发展,把有限的资金和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走出一条新路。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转换从政策上促使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为了利用,吸引人们去欣赏、领略、享受、体验,从中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要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中,把各相关的资源尽可能吸纳在一起,做大做强。在做的过程中把分散、单一、弱小的点通过有机地勾连起来,将各文化旅游的景点核心骨架拉大,使单调匿乏的点区连线做活,增强文化旅游景区的魅力。如南山,文化资源、佛教资源、旅游资源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品牌,就必须打破单个发展,各行其是的做法。可以通过论证,吸收各方建议和各地成功经验,组建一个能进入市场的经济实体,按市场的需求作出发展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进行市场运作,市政府则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协调、监管。其他的如桂平西山、大藤峡、金田营盘等的开发、均可运用上述办法。目前广西乃至国内许多成为品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都是靠这条路定出来的。
(四)要注意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过程中,要坚持遵守国家关于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文物的法规。凡是上大型的文化资源开发项目,都应充分论证,坚持兼顾眼前和长远发展的原则,决不能只顾当前而遗害子孙。
综上所述,*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把它做强做大,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甚至作为第四产业(即文化产业)的龙头,是完全有基础的。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并落实在行动上,*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必定可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桥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