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双培双带工程资金保障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双培双带工程资金保障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双培双带工程资金保障思考

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我们把“双培双带工程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基础性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典型、梯次推进”的原则,创新“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创新载体,丰富“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的内涵

在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程的过程中,针对我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在认识上解决一个问题,在工作上力求六个突破,在效果上达到一个目的”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在认识上“双培双带”工程与经济工作“两张皮”、单纯就党建抓党建、脱离经济论党建的问题,力求在工作创新、示范点建设、资金保障、硬件建设、督促检查及成员单位、帮扶单位的协作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以实施“十强百富”示范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的意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党员为对象,重点扶持新建10个带动示范能力强的县级示范点,扶持100户农村贫困党员通过种、养、加、商贸及劳务输出等多种途径脱贫致富。一年来,在“十强百富”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共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示范建设项目15个、创办龙头示范企业26个、兴办产业示范园区8个、建成产业示范基地10个,新建“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县级示范点16个。有90户党员贫困户和360户农村特困户在示范点的帮扶带动下脱了贫,有180户农村贫困党员通过“十强百富”示范工程专项信贷资金和项目倾斜资金的帮扶,开发了致富产业,找到了致富门路。

二、挖掘潜力,统筹资源,强化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资金保障机制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资金是保障,县委把强化资金保障机制作为推进“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实施,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采取“财政挤一点,党费拿一点、项目贴一点、部门筹一点、信贷投一点”多管齐下的办法,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双培双带”工程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设立奖励资金。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20万元设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双培双带”工程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点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给予重点奖励。*年有8个县级示范点和10个乡镇党委受到奖励。

二是设立贴息资金。每年由县财政安排15万元,对“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县级示范点和党员示范户安排的小额信贷进行贴息,*年先后为10个县级示范点和110户党员示范户兑现贴息资金14.8万元。

三是解决村干部报酬资金。从*年1月起,我们每年从县财政列支38万元,给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报酬30元。目前,全县村干部年报酬最高的达1.1万元,最低的1800元,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增强。

四是建立项目扶持资金。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整村推进项目中,按照项目总投资10%的比例,每年切块安排50万元,在项目实施村按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解决100户农村贫困党员的发展资金。*年,先后为112户困难党员安排种、养、加等项目资金58.24万元,户均5200元。

五是安排信贷专项资金。由县信用联社从小额信用贷款中每年至少安排100万元,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专项扶持“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年先后为全县16个县级示范点和106户党员示范户安排小额信贷110万元。

六是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县域部门和单位优势,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开展城乡和结对共建,*年33个省市驻陇单位和66个县直部门共筹措资金182.2万元,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66处,购置办公设施196套,培养“能人”型村干部166名,培植产业示范村39个,新建示范基地57个,扶持示范户560户。

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增强“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的针对性

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有比较优势就开发什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一是协会带动。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农民协会的优势,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机对接,以党员干部为表率,积极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协会,尽量使产业规模大、发展意识强的能人成为主体力量,以助农增收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贫困群众吸引到农村专业协会中来,优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加入协会的农民通过协会获得的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福星镇红岘村养羊协会把吸收贫困党员加入协会,带动其致富作为重点,制定了贫困党员优先加入协会组织;优先签订订单合同;优先在协会参与搞劳务;优先享受产前农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产品销售;优先培养选拔协会骨干力量和管理人员。目前,已有23个协会建立了党组织,245名协会会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是项目带动。项目带动是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脱贫致富的重要形式。我们坚持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同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村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向有致富能力的党员户倾斜,选拔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党员户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协调解决技术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创造条件。全县373个“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整合各类项目116个,投入资金2284万元,共安排致富项目户1373户,项目户年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三是大户带动。组织和引导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产品营销、劳务输出、科技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创业大户,打破传统观念,带头变革生产方式,带头承担创业风险,带头为群众开辟致富门路,兴办产业园区,领办重点项目,采取“结对帮带”的模式,在结对帮扶中施展才干、回报社会。目前,全县1350户大户帮扶的125户困难党员和3850户困难群众中,已有295户困难党员和3300户困难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收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四是基地带动。首阳药材、菜子大葱、巩昌蔬菜、文峰日光节能温室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文峰镇三十铺村建成的占地1540亩的高效日光节能温室,经营户年收入都在4500元以上,其中,9户困难党员的家庭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22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年经济收入都超过了7000元。巩昌镇依托园艺农贸综合市场建成的万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90%以上的农户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首阳镇以中药材市场为龙头,以高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通过建立党员责任田,积极引进驯化中药材新品种30余种,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结构,在大路药材滞销的情况下,群众的收入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全镇90%以上的耕地种植药材,并带动和辐射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全县有20万农民依靠药材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通过闯市场、上项目、办企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拓宽了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就业的主渠道。全县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的企业189家,吸纳城乡贫困劳动力6800多人就业,仅工资性收入就达3800万元。菜子镇以共产党员中的养殖能手为骨干的养殖业,依托村党组织的号召力,走“龙头企业+支部+农户”的经营带动路子,帮助200户群众脱贫致富。巩昌镇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办企业的带动功能,仅建筑建材一项,解决了周围困难群众2500人的就业困难。东巷村创办的众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有400多个周边贫困劳动力从事建筑务工,人均年收入在6500元以上。

六是劳务输转带动。采取组织输出与自发性输出、长年输出与季节性输出、固定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的办法,使劳务输出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目前,全县共输出长年性劳务工2200人,其中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1500人,占68.2%,组织输出困难党员160人,占困难党员的20%,农民入党积极分子350人,占28%,劳务工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四、示范引导,树立典型,营造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氛围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性是把“双培双带”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关键。我们把全县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划分为技术、市场、农业、工业和综合等不同类型,分别树立相应的典型,并确立了党员致富示范点,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

一是制定标准。我们每年都要分层次筛选和确定一批有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的经济典型和党建典型,并要求每个示范项目必须覆盖到实施乡镇和村农民党员的85%以上,每个示范基地至少要带动15至20名农民党员脱贫致富,初步形成了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和组有示范户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措施。按照“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名部门领导挂靠、一个项目业主负责、一套专门班子落实”的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和部门抓典型创建工作制度和典型帮建工作责任制。2003年以来,共建立县级干部联系点6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点136个,典型帮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典型单位帮办实事600多件,促进了典型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提升推广。按照“帮助老典型优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使老典型依托自身优势,拓宽发展外延”的目标要求,全县21个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推行在干旱山区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的“支部加协会”工作新模式——“红岘模式”。

四是强化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设立了“保持先进性、全面奔小康”专题栏目,宣传推广了贫困党员致富的典型、致富能人成长为共产党员的典型、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的典型,并对先进典型给予了表彰奖励,产生了“树立一个、带动一片、发展一方”的积极效应,在全县营造了抓典型、创典型、争典型的浓厚氛围。

“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村级班子进一步优化。围绕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在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先后有160名村干部通过投放小额信贷,发展药材、规模养殖、贩运、商贸流通等致富产业脱了贫,有12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调整充实到村级班子。其次,党员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贫困党员、致富带头人结成帮扶对子3030对,共建立党员联系户2780户,帮助2360户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有1680名贫困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4158户贫困户在党员的帮扶下脱了贫。

二是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保持了农民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这两支农村政治和经济上的先进群体,借助最具整合力、最能带动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紧密相联,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建设科学对接。“一人富了不算富,同奔小康共致富”。率先致富的党员和贫困户争结“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尽己所能,全力帮扶,先后有4158户贫困户在党员的帮扶下脱了贫,共建党员联系户1754户,帮助2360户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这不仅使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中找到了保持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使已经富裕起来的致富带头人致富思源,增强了“富而思进”的意识,许多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县已有460名致富能入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三是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创办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培植了主导产业的优势产品,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经营体制,较好地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取得了明显的规模效益。洋芋、中药材和菌菜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呈现出品种多元化、栽培规范化、种植基地化的发展势头,无公害标准化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规模种植基地。畜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依托项目带动,建立综合养殖园区15个,种草养畜示范村25个,新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1800户,实现畜牧业产值15600万元。目前,全县仅中药材、洋芋、菌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值达84879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24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四是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巩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全县共确定致富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1822名,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当年发展党员的85%以上,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人占到90%,农民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得到提高。

今后,我们将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好这次“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研讨会精神,借鉴学习兄弟县区和有关单位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强化载体、提质增量、靠实责任、突出实效为重点,在深化培带上下功夫,在查找问题上求突破,再加力度,再强基础,努力推进“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实施。

一、强化载体,在深化培带上下功夫

通过“双培”促进“双带”,是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

一是加大扶持强载体。坚持谁带头扶持谁、谁示范奖励谁的原则,继续完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种洋芋、建大棚、搞养殖。特别是对具备一定条件和能力,但尚未致富的党员、干部,在技能培训和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适度倾斜。切实解决他们“想富不会富”、“想带头没有能力带头”的问题。结合县上“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今年计划安排200万元专项扶持“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建设。

二是重点培训强载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继续把培养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双培双带”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以县、乡党校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主阵地,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养力度。把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组织起来,走出去、请进来,采取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编印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科技培训。对种植、养殖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传授科技知识,帮助引进优质品种并进行改良,增强他们带头致富的硬本领。突出抓好示范点、示范户的基地建设,以点带面,统一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技能培训,不仅使致富能手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而且使广大农民学到致富本领。

三是舆论宣传强载体。要把舆论宣传的重点继续放到解决好认识的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到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上,放到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作用的发挥上,放到领导水平的体现上,在“培”字上下功夫,在“带”字上求发展,从经济上入手,从政治上提升。具体地讲,在“培”字上下功夫,在“带”字上求发展,就是要在把产业化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上下功夫,要在发展协会式、公司式的紧密型带动上求发展。从经济上入手,从政治上提升,就是要从主导产业的示范点、示范户基地建设入手,进而从党员先进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上找答案。

二、提质增量,在典型带动上下功夫

示范点的“质”,不单是在示范点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上,还必须要成为主导产业的示范点并赋予政治上的内涵。“双培双带”伟大党性实践工程的提出,眼前在于发展经济本身,但最终目的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载体,基层组织在农村的地位就越来越虚弱,党员在农村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因此,示范点的“质”,不光是经济上的,还要有政治上的。

一是梯次推荐提质量。按照乡有示范基地、村有示范点、组有示范户的总体思路,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示范项目、示范点的筛选和确定上要坚持自下而上的“逐级审报、认真审查、慎重推荐、严格审批”制度,确保质量关。

二是示范带动扩数量。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每个“十强百富”示范点至少带动15——20户困难党员和群众在一年内脱贫,每个示范户一年后再帮带一户困难群众的要求,实行“滚动式带动,轮回式发展”,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并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功能强的示范基地、示范点和示范户挂牌命名。

三、靠实责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健全和完善“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帮扶、乡镇领导挂靠、优秀年轻干部抓点”和县、乡、村、户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双培双带”工程实施规划中的任务分解到了各级党组织,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了村组和党员农户,形成责任到人抓落实的工作新局面。

一是靠实领导责任。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协调项目资金、整合帮扶资源、指导和制定示范点建设规划等方面率先垂范,给予大力扶持。要把自己的联系点建成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能力的典型。

二是靠实干部责任。就是把各个点上的工作任务层层靠实到个人,考核到个人奖罚到个人,激发每个干部的工作热情。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奖惩制度,提出了“两不能、一必须”的要求,即年度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并必须限期进行补课。

三是靠实业主责任。就是要求每个示范点业主要在充分发挥产业化规模经营的带动效应的同时,要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产生“以点带面”和“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社会效应。

四是靠实党员群众责任。就是按照党员群众所从事的产业或所在的行业,实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把“同行”的党员群众集中在一起,加强与同一行业、同一产业致富能人、普通农户的联系交流,引导帮助致富能人不断追求进步,指导和带领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

四、突出实效,在深入推进上下功夫

要把“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与项目建设结合、与劳动力输转结合起来,找准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一是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要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建起中药材、洋芋标准化种植和小尾寒羊、奶牛、肉牛的规模养殖等特色综合示范园区,确定示范典型。要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作用,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建起有效的产业链条,并发展成强县富民的“黄金”产业。

二是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项目是推进“双培双带”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可靠保证。继续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同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村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因地制宜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因素,依据市场行情,规范决策程序,抓好项目建设;二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扶持能人大户挑头办企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三要进一步规范、扶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创办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形成一个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创造一个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二次创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与劳动力输转带动相结合。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县工作的一大特色,要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常抓不懈,群策群力,拓宽输出区域,疏导输出渠道,特别是想方设法解决输出户家庭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难,使输出人员无后顾之忧。要采取组织输出与自发性输出、长年输出与季节性输出、固定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的办法,使劳务输出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