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基层党建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基层党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基层党建思考

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联合调研组对四川省“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进行调研后认为:四川省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是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县在党建工作中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和深化“十强百富”示范工程,深入开展机关与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快我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商贸兴陇”的步伐,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中,应积极在我县推行四川等地“支部加协会”的典型经验及我县福星红砚村和南安园村走“支部加协会”的成功路子,积极拓宽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有效地深入到帮民致富的产业活动中,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思路

“支部加协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模式。这一模式,能有效地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推进农村技术、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力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2年10月*县福星镇红岘村村党支部借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项目,及时组建了“福星红砚养羊协会”。协会起初总投入资金43.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万元,协会贷款10万元,群众自筹3.52万元。共引进山东纯种小尾寒羊416只(其中种公羊38只,基础母羊378只),投放到64户农户,建成标准化羊舍64座,建青贮池65个。该村山地较多,一直分散的经营使得收效甚微,近两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共种植各类优质牧草1400亩,户均近10亩,通过“六统一分”及“投一还一”的工作机制,两年已出栏纯种小尾寒羊450只,收入达到23万元。“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使该村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活力,农民得到了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支部加协会”的运作方式

1、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积极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协会。要注重在我县农业产业的运销、种植等关键环节建立协会,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在我县产业链中精深加工这一薄弱环节上建立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在我县最具优势的马铃薯、药材等主导产业上建立协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我县农民最需要种养殖及劳务知识等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大多是一个村党支部创办一个协会,并且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我县马铃薯、药材等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则由乡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形成专业乡镇、专业村的格局。对于我县马铃薯产销协会等一些规模大、会员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及时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努力做到协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扩大农村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坚持党管协会,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服务。要把坚持党管协会与坚持协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结合起来,既注重加强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和指导,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又要求党组织按章办事,坚持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强调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的引导、舆论上的监督、工作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切实保证党员和群众加入组织自由,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尊重协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党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证作用。村党组织带领和引导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积极参与协会建设;指导帮助协会选举负责人,为协会推荐各类人才;指导帮助协会完善内部组织体系。二是协调服务作用。党组织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宣传动员作用。党组织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协会。南安园艺村由党支部牵头,从县农技中心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会员采取讲座培训、现场指导、提供信息等形式服务。

3.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一是让党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乡村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负责人。这项工作也要引起全县各级部门的重视,根据甘肃省《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点示范工作的意见》,要鼓励行政机关、事为单位人员或科技人员离岗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县人事部门批准,保留原身份、职级待遇,并充许其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取得相应的报酬;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党组织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为协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福星红砚养羊协会,每个党员和养殖大户对口扶持、带动5到10户农户,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很快形成了规模养殖及种植。目前,养羊、种草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三是开展“双向培养”。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协会发展中,积极开展“双向培养”,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一大批符合入党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南安园艺蔬菜产销协会的26名党员会员都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15名党员会员已成为全村致富能手,有4名致富能人被培养发展成了党员。2003年发展的3名农民党员中有2名是致富带头人。依托蔬菜产销协会,有效地推动了园艺村的脱贫致富步伐,村党支部先后被地、县、镇各级党组织授予“农村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4.加强对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始终坚持服务农民群众的发展方向。规范协会的经营管理,保证协会始终沿着服务群众的方向健康发展,党组织要主动帮助协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协会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契约管理”的原则,支持协会在提供种子、设备和销售产品等环节收取合理的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福星镇红岘村成立养羊协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由协会提供技术服务,并统一出售,每只羊出栏时协会提成2%,协会年增加资产1.6万元,不仅增强了协会实力,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要明确要求协会在开展活动中,必须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得搞强迫命令,不得违背大多数农户的意愿,不得低于市场价格压级压价,不得向农户摊派费用,不得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以保证决不坑农、害农。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协会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协会章程、工作制度等,使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引导协会突出农民在协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为群众服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最终落脚点,积极协调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各方正当权益。

三、“支部加协会”的广阔前景

“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将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能有效地改变我县部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更好地探索与创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产业协会负责人“一肩三挑”的村级管理体制,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支部加协会”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个有效载体,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支部加协会”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重心,站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支部加协会”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掌握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2、“支部加协会”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县现有的79个协会,都是根据各地区位优势组建的,但由于部分协会会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带领农民创市场的本领不高。若依靠党组织的优势,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机制,会有效促使一定的产业链条将农民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会很好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户之间互助合作的能力,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不断优化。“支部加协会”会引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整合。同时吸引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农民对农业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南安镇园蔬菜产销协会在村党组织的引导下发挥区位优势,引进资金3200万元,改扩建蔬菜批发市场50亩。据统计,2003以来,县、乡(镇)、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带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800亩,已形成了当地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带动农户356户。

3、“支部加协会”不仅富了农民,还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民面对市场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农产品由自产自销走上产业链条,直接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福星红砚养羊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895元,比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200多元。福星村通过建立此协会,使全村90%的农户养起了羊,全村人均年收入比建立协会前增加了350元。同时,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实践中,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一是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增强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听天由命”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通过实行民主、契约管理、开展互助合作知识及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农户间互助合作的各项机制,增强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是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心思、智慧和闲暇时间引导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上来。

4、“支部加协会”能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支部加协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了农村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一大批协会中的骨干分子和优秀会员被选拔到乡村干部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逐步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有效地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支部加协会”的实践证明,它是农村改革发展中基层干部群众的又一重大创举,尽管正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事实证明,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我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而且可以更好地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从而取得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从我县福星红砚村及南安园艺村“支部加协会”的成功路子可看出,这一做法很适应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具有较为普遍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