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所谓人的心理,就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要求、愿望等的泛称,即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对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的现代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几十个门类,而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的研究则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研究关系到党员电化教育播放、收看工作能否贴近实际、有的放矢,从而有效地发挥现代化传播手段的优势,达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服务的目的。
同志曾指出:“作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通,是万万不行的。”所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正是这个道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和仔细地研究受众的心理,并据此确定宣传报道的方针和对策,才能吸引和赢得观众,用“他们的语言”打动他们的心灵,使其乐于接受并真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研究的必要性.
党员电化教育受众是指各种党员电化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源,由大量的、分布广泛的党员个体组成,他们心理特征既有明显的个性,又具有鲜明的共性。
党员电化教育的受众之所以称为信息的接受者,是因为在党员教育通过音像教材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宗旨和意图只有在到达受众这一目的地时才能得以实现;之所以又称为信息的反馈源,是因为受众与信息的发送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受众接受、消化、吸收的效果“决定于”也“决定着”党员电化教育信息发送的效果,形成发送与反馈的信息回路。由此可见,党员电化教育受众是播放收看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舍此,则党员电化教育便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必要。受众在党员电化教育中的地位,使受众心理的探讨与研究成为必然。
首先,研究党员受众心理是党员电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制定工作目标、规划的依据。党员电化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归根结底是人的思想,既心理状态。信息源只有经过大脑的处理才是真正到达信息传递的目的地;也只有经过大脑的处理才能成为党员受众的自觉行动。不了解人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等心理因素,无疑将使施教者陷入盲人摸象、缘木求鱼的窘境;
其次,研究党员受众心理是党员电化教育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人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不了解在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变化的情况下人的心理倾向及变化规律,无异于刻舟求剑,躲在象牙塔中独善其身。比如,随着党员受众经济生活从温饱过渡到小康,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兴趣变得极为广泛;随着文化结构、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思想水平进一步提高,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求知欲望的不断提高,党员受众对融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教材更感兴趣。心理因素的复杂性要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工作目标、原则、方法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避免想当然的主观主义。
党员电化教育受众的群体构成及其心理特征
党员受众基本可以分为党员受众个体、党员受众群体和党员受众总体等三个层次。由于群体是党员电化教育针对性具体指向的目标,本文亦将从此入手做以分析,以期寻找出总体心理特征的规律性。
党员队伍是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严密组织性的先进分子集合的整体。行业上,有三百六十五行之分;职务上,有各种“长”、各种“员”之别;年龄、性别、民族等各有不同,兴趣爱好更是千差万别。由于他们工作性质、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党员电化教育教材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
工人党员大部分集中于城市中,大都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思想较为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领悟能力较强,很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且爱憎表达极为分明。因此,信息量大、节奏快、内容明白晓畅、说理清晰透彻的工业题材电教片比较受欢迎。同时,可考虑他们分布集中、易于组织、纪律性较强的特点,适当多安排一些系列性教材连续播放。
农民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龄普遍偏大,对政策理论的领会和把握有一定困难。他们居住分散,信息渠道较少,属于信息传播的边缘和末梢,敏感程度较差。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情况,农闲时间跨度很长,为了使日常生活丰富而充实,他们也同时有着潜在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针对农村的党员电教片应力求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解说词力戒晦涩艰深,画面节奏尽量平易舒缓,以留出思考的空间。电教片的内容应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分量,满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从实践中看,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将党员电教片按农村版和城市版分别发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知识分子党员具有比较突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易随波逐流。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与时代的契合度较高,思想活跃。针对他们的电教片应突出内容的知识性、形式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避免因空泛的说教造成逆反心理,力求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干部党员对政治的敏感性较强,对政策的把握较准,知识面广,接触面多,视野开阔。因此,有助于吃透中央的有关精神、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有一定指导和启发作用、具有思辩性和哲理性的电教片比较受干部党员的欢迎。
党员电化教育受众的总体统一性及其心理特征
党员电化教育的受众个体和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存在差别的一面,但由此组成受众总体后又有和谐统一的一面,形成了特有的内在规律性。
作为党员电化教育的受众总体,其心理特征与其他媒体受众心理特征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倾向有较多主动性、较少随意性。党员受众在受教育之初即把自己与一般受众明确区分开来,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接受党员电化教育的目的是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并把这一活动作为享受党员权利和履行党员义务的需要,作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其次,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有较多的思考动因和较少的消遣倾向。党员电化教育首先是“党员教育”,其次才谈得到“电化”,也就是说,“教育”是根本,“电化”是表象,党员电化教育受众接受教育的心理出发点构成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思考动因。普通电视观众观看电视节目一般只是寻求消遣娱乐,放松身心,消除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疲惫感,即使面对具有教育和认知功能的电视节目也抱有靠直觉接受的轻松心态,并有很大的选择自由。而党员电化教育受众的心理则不同,他们既是“要我看”,更是“我要看”。党员电教片对受众群体的明确指向性及其内容的灌输性,特别是理论性和思想性优与艺术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使党员受众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辨析,以消化和理解教育内容,在内心深处产生触动,并在现实工作与生活中见诸行动。
再次,党员电化教育受众心理受较多的群体接受心理影响,个人认识误区较少。党员电化教育有组织的播放收看使党员受众产生心理的互动和共鸣,在相互的交流与沟通中,集体无意识的求同心理将个体的认识抽取出来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再回馈到个体认识,形成了螺旋性的上升,从而避免了普通电视观众自我认识循环易产生偏激和盲目反映的弊端。
党员电化教育受众总体心理与其他媒体受众心理比较又有许多相同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喜新厌旧。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反复、单调、一成不变的信息发送易使受众产生麻木和厌倦心理,求新求变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党员电化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而广大党员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经受洗礼,党的建设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党员受众期待着通过党员电化教育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听到党的声音,感受时代的脉搏,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单一的主题、陈旧的内容、八股式的结构,必然使党员受众感到味同嚼蜡,敬而远之。
二是喜真厌假。实事求是是党的生命线,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党员受众希望在党员电化教育中看到真实可信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可亲、可近、可学,而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渺的“神灵”。子虚乌有的捏造、夸大事实的渲染、捕风捉影的臆断既损害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象,也容易造成党员受众的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则使党员电化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与施教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是喜导厌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与好为人师,发号施令,喋喋不休,颐指气使是宣传工作中两种思维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党员受众能够接受的显然是前一种。党员也是人,他们同样追求平等和自尊,平起平坐、促膝谈心般的党员电化教育节目,将使他们的心理产生认同感,更容易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四是喜近厌远。党员受众对党员电化教育的关注程度同其内容与自身接近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越是与切身有关、感同心受的节目越受党员受众的欢迎。他们对有相似情感与境遇的信息,对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往往会迅速引起共鸣,而对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相去甚远,不着边际的形象则感到如隔靴搔痒,兴味索然。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心理状态也日趋复杂,党员受众的心理也自然在变化中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提出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研究党员受众的心理,不仅仅是技术或方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问题,更关系到党员电化教育能否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真正发挥窗口和阵地的作用,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进行探索,以期在“两个服务”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