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线性制作专题片问题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非线性制作专题片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非线性制作专题片问题思考

非线性编辑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视/音频、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克服了录像机多代合成图像质量下降的缺陷,其质量取决于系统的通道质量和数字压缩比。它集视/音频编辑、特技、字幕和调音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录/放图像、声音和编辑节目,而且能在任意时间对素材进行剪辑、修改,不需按时间顺序、瞬时地对素材进行拾取与特技处理,适用于节目修改量大、不同的配音版本和节目包装。现就专题片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谈谈制作体会。

一、构思画面,设置参数

一部专题片要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等工作才能完成,实践证明,编辑也是一种再创作,在整个片子中作用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水平的高低,是对画面语言的创作能力的具体体现。非线性编辑系统不象线性编辑制作那样,在所有的素材中随意搜索和选择,它受到系统硬盘空间的限制。因此在素材输入之前,编辑人员要从编导的角度出发,熟悉脚本,力求把握编导的创作意图和风格,怎样体现专题片中的主题思想,随着情节的进展,通过哪些素材去营造气氛;在叙述事件过程中,又用哪些素材来突出和表现等问题都要加以考虑。按照编导的设想和要求,并根据片子的内容,着手采集相关素材,即将录像机上的磁带内容转变成计算机上的文件,这个过程也就是素材的上载过程,使磁带上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素材文件。非线性编辑系统输入、输出不仅有模拟复合、S端子和模拟分量,还有数字SDI、IEEE1349、SDDI等,具有良好的接口性能和兼容性,能方便地与其它设备配合使用。

在采集之前,需要进行采集设置。输入选择分为视频信号质量的选择和视频源即录像机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格式录像机的输出方式,确定系统的输入状态,尽量采用数字或者模拟分量方式,选择合适的压缩比,以避免A/D转换时的损耗。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素材输入的压缩比。在不同的压缩比下,素材的数据率不同,所占的硬盘空间也不同。压缩比越小,图像质量越高,但所占据的硬盘空间也越大。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视频质量分为预演、工业、广播、数字、无压缩五个档次。

(2)系统可以调整输入信号的亮度和色度以及对比度,弥补原始素材在拍摄时的缺陷。在通常情况下不要随意调整这些参数,否则输入素材的各项参数将发生变化。

(3)调整输入信号的音频电平。音轨1、音轨2分别调整输入的两路声音信号电平的大小,主输入用来调整总体电平。电平的调整要视素材音量大小来具体确定,若调得太高,编辑时将无法降低,且易产生噪声;反之,则不易提升。一般将电平设置为0dB,即以原始声音输入。

(4)设置通道选择开关,当通道V1、A1、A2打开时,采集的素材包括一个“.AVI”文件和与其相对应的“.WAV”二个音频文件。若关掉某个通道,该通道对应的文件就不能进入系统。

(5)选择正确的盘符与路径,输入素材的文件命名应通俗易懂,为以后调用一目了然。

二、调入素材,运用“蒙太奇”

根据脚本的要求把画面素材、解说词、同期声等素材从文件夹中取出,并拖到时间线编辑窗口中进行编辑,时间线编辑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核心,所有创意均能在这里得以实现。时间线上有字幕轨、视频轨、背景轨和音频轨等。视频轨放置视频(AVI)素材,用于编辑画面;音频轨放置音频(WAV)素材,用于编辑同期声和效果声。

在编辑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蒙太奇”手法。它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专题片编辑制作中也被广泛应用,如画面的转换、特殊效果的处理等。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特技模板,如划像、DVE、色彩、色调、遮罩等几百种转换、滤镜、运动方式,为“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特技的运用既要考虑表达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转换方向和特技时间,防止无目的的滥用。例如,淡出、淡入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段落的结束和另一大段落的开始;迭化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连接回忆、想象等回叙段落;划像通常用来表示地点、场合的变化,表示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平行进展的事件。运用特技人为的痕迹比较重,过多的运用会影响专题片的真实自然。当前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编辑人员在非线性编辑制作中特技用得过于频繁。

在编辑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编辑点。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要得体,才能使故事的情节和画面的动作直接连贯,从内容和形式上保持连续性,把主题思想运用在构思和视角上。编辑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每一个画面的转换是否正好落在编辑点上,该停的不停就显得拖沓,不该停的反而停就有跳跃感。对于专题片来说,大多数按照人物的情绪变化来确定编辑点,叙述性的画面要依靠逻辑规律和画面长度来确定编辑点,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画面连贯稳定,流畅自然。

(2)妥善处理同期声。同期声是指拍摄图像的同时记录的现场声音,包括现场音响和人物的访谈。它是重要的表现手段,起到烘托、渲染主题的作用,能产生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在线性编辑中,同期声的音量大小由编辑人员根据经验凭听觉加以控制,使之与解说词和音乐有机配合;非线性编辑制作时,同期声与解说词放在不同的音轨上,其大小是通过预演审听,调整音量标识,凭视觉加以调整。

(3)保持片子色调一致。由于素材来源广泛,拍摄的时间、场合以及拍摄设备不同,可能存在色彩基调差异的情况,可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调整各项参数,进行色彩校正。

(4)养成随时存盘的良好习惯。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可通过预演且不需要生成就可看到编辑的效果,修改十分方便,随时存盘,可以避免以前编辑的内容丢失。

(5)多层画面叠加要突出主体。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了多层(甚至99层)画面的叠加,在进行多层画面叠加时,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合理设置层数,注意突出主体画面,否则造成主次不分。一般使用3至5层即可满足要求。

(6)特技转换时间不宜过短。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做到以帧为单位来进行特技处理,因此编辑的画面长度和运用特技的转换时间不宜太短,否则画面就会产生跳跃的感觉。

在编辑过程中,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把画面和同期声进行优化组合和艺术处理,做到和谐统一,力求完善和升华主题思想,丰富画面的信息,扩展思维的空间,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注意讲究人物刻画和艺术技巧,强调应用生动具体的画面去反映生活的本质,选择最有表现力的画面,按照思维和形象两方面的逻辑顺序进行编辑。在一个段落中,每个画面都要从内容的要求出发,切忌包罗万象,既要突出主体,又要表现陪体;既有环境气氛的渲染,又有局部感情的描绘;既要整个环境(全景),又要局部细节(近景、特写),要善于选择细节画面(如表情、动作、特定意义的物、同期声等),充分表现具体的内容和烘托感情。可以通过主体的相关动作和相似点的特写、主体进出画面、因果关系和呼应关系、遮挡镜头以及声音来作为划分段落的过渡因素。

三、设置参数,输出节目

当时间线的节目编辑制作完成后,就要着手节目的输出,即将计算机上的文件转变成录像机上的磁带内容,这个过程也就是节目的下载过程,使一个个素材文件变成磁带上的内容。根据不同格式录像机的输入方式,确定系统的输出状态,尽量采用数字或者模拟分量方式,以避免D/A转换时的损耗。输出信号有复合、S端子、模拟分量、数字信号。要注意合成节目时输出格式的设置,线性编辑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节目是以AVI格式生成和出现的,对于录像带、刻录VCD和DVD的输出格式是通用的,但如果刻录数据光盘和进行网络传输,则要考虑文件的格式在计算机平台上能否通用。

尽管非线性编辑系统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仍感到不足,主要表现为:磁带素材和编辑成品上、下载所需的时间长;编辑某些节目,有时甚至更显繁琐;设备利用率不高。

总而言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探索非线性编辑制作专题片的规律及特点,如何把专题片的主题思想贯穿在整体的艺术构思里、全部艺术表现中,充分发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效能,是编辑人员思想素质、技术技巧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只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技巧相结合,才能把专题片编得更好、更生动、更贴近生活,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