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山区非公有制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如何在这些企业中组建党组织,对于创新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的偏差性,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起步难”。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山区经济较落后,只要把非公有制经济搞上去就行了,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抓不抓组建党组织工作无碍大局;有的只重视引进项目发展企业,对企业主组建党组织工作讳言不谈,怕会“打草惊蛇”,影响招商引资办企业。山区大部分企业主多数是从农民身份经过商海奋斗转变而来,他们学历基本不高,接受党的教育相对较少,一些企业主看不到党建工作的潜在效益,对组建党组织普遍存在“三怕”心理:怕加重企业的负担,担心组建党组织要企业提供经费、场所和时间,既影响了生产经营,又增加了资本投入;怕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担心组建党组织后,对自己的经营管理多了一层监督,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怕披上政治色彩惹麻烦,影响企业的生产与效益;怕会削弱自己的威信,担心组建党组织后,随着党在企业中力量的不断加强,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自己说话就不能“一言九鼎”,对组建党组织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消极思想,致使工作氛围不浓,热情不高,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2、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处境难”。山区非公有制企业相对于沿海地区起步较晚,企业数量不多,经济效益不高,还没有形成“群星璀灿”的局面,使组建党组织工作缺少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数企业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用工基本为青工、女工、外来工,素质大多不高,党员所占比例较低,“有企业无党员”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当多企业规模小,较为分散,生产经营受市场供求和季节性影响较大,有的是“打一枪,换一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弱,时常出现“关、并、转”现象,从而造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党员队伍稳定性差,党组织设置因党员数量的波动带来较大的难度。

3、员工思想的复杂性,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突破难”。在山区企业中工作的员工来源广,既有外地员工,也有本地农民工,从业动机各不相同,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入党积极性大都不高。本地农民工多数是初中文化以下,主要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认为就地打工只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自愿接近党组织或加入党组织的愿望较低。有的外来员工以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办法为目的,短期雇佣思想比较严重,认为入党“累赘”太多,以后“跳槽”手续繁琐,对加入党组织兴趣不大。许多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工作一般在一至二年之间,而按照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对外来员工一般要在企业工作满一年才能接受其入党申请,然后再经过一年的培养考察才能列为发展对象,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发展党员的时间周期。部分外来党员对组织关系“来而不转,转而不落”,不愿亮出党员身份。非公有制企业员工靠近党组织热情不高,党员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组建党组织工作“基础不牢”。

4、选拔渠道的狭隘性,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用人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务干部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得到企业主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党员和职工中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从山区情况看,多渠道选派干部难度较大,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大都局限在企业内部的党员,视野不宽,措施较少,造成队伍素质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此外,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大都是兼职的,在评优评先、福利待遇上得到的倾斜很少,对党务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开展党务工作萎缩不前,无形中也增加了选配企业党组织书记人选及组建党组织的难度。

5、工作基础的薄弱性,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保障难”。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沿海规模企业相对较弱,生存竞争压力大,生产任务重,组建党组织与生产经营某种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以联合、挂靠等形式组建党组织的党员在山区非公有制企业中为数较多,由于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党员集中在一起参加组织生活较难。有的企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软硬件建设难落实,甚至对党建经费“一毛不拔”,使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撑”。此外,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晚,现成的经验和做法积累不多,组建党组织工作借鉴较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

二、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思路和对策

结合山区实际,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按照“抓住重点、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组建思路,积极探索和研究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途径和措施,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新路子。

1、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一步”,积极引导组建。要在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加强宣传发动,形成良好氛围是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所在。一是宣传舆论倡导。要采取有线电视、宣传栏、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在企业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使企业主和普通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接受党的领导;认识到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是一致的,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形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思想共识。二是领导走访疏导。针对山区企业主不理解、不支持、不积极的情况,要组织他们到沿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认识。立足山区非公有制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际,要发挥企业县乡两级挂钩联系的党员领导干部较多的组织优势,实行企业业主思想困惑、生活遇挫、生产困难和发生其他重大事项时“四必访四必谈”的跟踪关怀机制,经常进行走访慰问和交流谈心,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启发和解释工作,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三是典型示范引导。要从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业主比较支持且党建基础较扎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确定一批典型示范点,加强跟踪指导进行典型培育。要通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宣传月”、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大力总结宣传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的典型经验,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典型带动,使一大批企业主增强信心,积极主动地支持党建工作;使广大企业员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2、健全工作机制“配套一些”,多方督促组建。针对山区党建工作基础较差、组建党组织任务难落实的情况,要不断健全完善机制,督促组建党组织步伐迈上“快车道”。一是建立跟踪调查制。可以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拉网式调查摸底,要求乡镇党委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摸底,逐家了解企业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相关情况,全面掌握山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组建党组织工作进展情况,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档案库管理,及时跟踪掌握企业党建工作动态,改善山区非公有制企业零散分布,企业和党组织组建情况难以掌握的现状。二是建立组建责任制。根据各个乡镇员工50名以上企业数,相应制定“50100”实施计划,具体落实发展党员和组建党组织任务,把工作绩效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岗位调整的一项重要考评标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在抓企业建设的同时也要抓企业党组织建设,项目责任人同时也是企业组建党组织的责任人,做到企业与企业党组织同时规划,同步组建。对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中小型企业,要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跟踪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不建,党建指导员不撤。三是落实组建督查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进展“月通报”制度,以基层党委为单位,每月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及县委组织部报送组建党组织进展情况报表,及时加强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对组建党组织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适时给予通报批评,督促抓好落实。四是落实奖励扶持制。对及时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上,要采取县管留成党费统拨一点,基层党委补助一点,企业自筹一点“三个一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场所“两难”问题。对于组建党组织工作较为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将其工作实绩作为单位党建评先和个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此调动和保护抓好组建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

3、壮大党员队伍“巩固一批”,充分酝酿组建。没有党员,就谈不上建立党组织。要把发展壮大企业党的力量,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切实抓好。一是在农村中发展。针对山区企业员工多为青年农民工的实际,有意识地加大发展农村年青党员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新党员队伍结构,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的外部储备,为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夯实基础。二是在企业内培养。坚持个案分析,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实际,逐一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每个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数量和工作措施。发挥群团组织的“推优”作用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协调指导作用,注重发现和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骨干。要改变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不便的现状,建立入党申请人信息库,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接转制度,采取结对、委托、联系、跟踪等培养方式,逐人落实培养措施,不断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三是在潜藏中挖掘。要开展流动党员普查工作,推行外来党员身份确认和“两证一卡”(党员证、党费证、流动党员活动卡)制度。要采取思想动员、组织联系、发电发函、派人协助、报销路费等措施,动员、支持和帮助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亮出身份,及时接转组织关系。要依托乡镇企业党委设立的流动党员服务站,开展流动党员登记、协助接转组织关系和指导就业等服务工作。根据条件和可能,通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安排外来党员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录用党员员工、安排住房、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等办法,把外来党员凝聚到党组织中来。四是从外部上荐派。要充分发挥山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把农村支部中有经济头脑的青年党员、回乡的待业大中专生、复退军人、转岗下岗干部职工中的优秀党员优先推荐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意识地派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党员骨干,拓宽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4、设置党组织“灵活一点”,多样实现组建。加强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当务之急是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覆盖面。根据山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要坚持分类指导,不拘一格地组建党组织,适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一是条件具备“独立建”。对已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应立即独立组建党组织;对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组织形态固定、职工人数较多、党员人数3名以上但有个别党员未亮明身分或未转入组织关系的企业,应采取措施帮助党员亮明身分并及时转入组织关系,以便单独建立党组织。二是理顺关系“升格建”。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一般由企业所在乡镇党委或由乡镇企业党委直接管辖。对经济发达、企业数和党员数较多的行政村,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村级组织升格工作,以行业或企业单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理顺村级组织与下属党支部的关系。对联合组建党支部或条件成熟的工业区支部,要坚持动态管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升格组建党总支或党委会,统辖区内的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同时应在经济发达、党员较多、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企业党委。三是村企就近“联合建”。山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为当地农民工,其组织关系往往挂在就近村党支部。对这类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非公有制企业,与就近村(一般是企业地点所辖村)的党员共同联合建立联合党支部。四是立足工业区“共同建”。对企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的工业区,工业区辖区内部分企业存在个别党员,以工业区为单位共同组建党组织,统一管辖工业区内的所有企业党员。五是借助依托“上挂建”。对仅有个别党员的小私营分散性企业和个体企业聚集地,以商会、工商组织、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把党员组织关系挂在相应组建的商会党支部、工商个体党支部和乡镇企业服务中心支部。六是充实力量“派员建”。对一些党建基础较差,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可从企业所在镇村党组织或其他途径选派富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到企业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帮助成立党组织。对一时无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而无法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所在乡镇党委或乡镇企业党委可委派或推荐合适人选担任或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建立党的组织。七是创造条件“加快建”。对具有3名以上党员企业,而个别党员一时无法转入组织关系的,可创造条件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待其组织关系转入后,再独立组建党支部。对一些没有党员的企业,由所在乡镇党委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的推优作用,抓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建条件加快组建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