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以来,我县在全面总结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形式,组织开展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全县32个财源薄弱村共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9个,帮扶资金845万元,全年增加村财收入68万元,平均每个村村财由原来的0.52万元提升到2.65万元,全县平均村财收入(不含美岭村)从*年的9.94万元提升到11.08万元。《人民日报》、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简报》和《海峡通讯》分别以“永春县奏‘哆咪嗦’助穷村”、“永春县采取措施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永春县立足穷村壮村财”为题,专题报道我县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的典型经验。
一、工作思路的形成
近几年,我县高度重视村级财源建设,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问题。*年全县平均村财收入(不含美岭村)9.94万元,其中常年性村财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有57个,占24.2%,“空壳村”、“债务村”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薄弱村经过帮扶整顿虽然较好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困难,但仍然存在着村集体收入无门、无钱办事的“老大难”问题。有些村由于村财薄弱、负债严重,导致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严重制约和影响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县委充分认识到加强村级财源建设特别是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是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及时提出“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这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并按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找准加强村级财源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结合点,进而研究提出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思路。根据这一工作思路,我县积极总结和借鉴前几年整顿转化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的成功经验,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和倒查站队,从全县57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中研究确定32个村,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县直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进行重点帮扶整顿,汇集多方力量,积极付诸实施,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努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坚持把薄弱村财源建设作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全面部署。县委成立薄弱村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村级财源建设的工作意见》(永委[*]44号)和《关于实行“六个一”措施整顿转化村财薄弱村的通知》(永委[*]173号),并召开全县动员会动员部署,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实行薄弱村财源建设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回顾总结阶段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落实责任。实施县、镇、村“三级”联系帮扶制度,明确薄弱村财源建设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抓好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乡镇党委认真履行“主抓”职责,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乡镇挂钩领导具体抓;各薄弱村党支部发挥“主体”职能,积极配合驻村任职干部开展工作;县直各挂钩联系单位和结对先进村发挥“帮建”职能,认真落实帮扶制度;下派驻村任职干部作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联系发展项目工作,并督促抓好落实,形成了党员县领导挂村、县直部门联村、乡镇领导包村、先进村结对、下派干部和工作队驻村等六位一体的责任体系,确保财源建设工作有效落实。三是齐抓共管。县领导牵头,组织县直挂钩联系单位到各个薄弱村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确定财源建设项目,明确发展措施,落实启动资金。县直各挂钩联系单位坚持把财源建设工作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压缩日常经费开支,想方设法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从全县典型示范村或经济比较发达的村中确定32个村,加强沟通联系,实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深化“先进帮后进”、“富村帮穷村”活动。
2、建好村级班子,提供组织保证。薄弱村之所以集体经济基础较差,除了有一些历史和客观原因外,关键还在于村级班子。县委坚持多方入手,努力提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为财源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补血”增动力。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才换人”的原则,通过采取办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重点抓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提高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输血”增活力。立足各村实际,按照“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干部派什么干部”的原则,从县直部门或乡镇机关中选派32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管后备干部或党员技术骨干,下派驻村担任主抓财源建设专职副书记,负责联系扶持发展项目工作。全县32名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平均年龄为32.9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2名,占100%。三是“换血”增实力。抓住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利契机,大胆选拔一批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村级班子,有力提高村级班子发展和管理经济水平。据统计,全县32个薄弱村共调整充实37名“经济能手型”村干部。四是“造血”增推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每个村中重点培养和选拔3-5名的后备干部,努力解决薄弱村后继乏人的问题。坚持把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三培养”活动,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进一步优化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结构。*年以来全县32个薄弱村共培养后备干部112名,发展新党员35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9名。
3、落实发展项目,壮大村级财源。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采取短期突破与长期发展、自我造血与适度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扎实推进财源建设。一是路子多选。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村级组织申报、乡镇党委初审、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农办审核、县直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定等“一报三审”的办法,科学选定1-2个中长期重点财源项目。在具体操作中坚持长短兼顾、分类指导原则,既注重以“短”突破,实现快速脱贫;又强调以“长”稳定,帮助各村增强“造血”功能。对有资源优势的村,研究确定建设水电站,适度开发矿产等项目;对地处山区的村,研究确定种植茶叶、果树、速生林和毛麻竹基地;对有农村实用技术优势的村,鼓励兴建茶叶、食用菌加工厂等项目;对地处城郊或有交通便利条件的村,确定建设商用店面、综合楼、学生公寓项目;对个别优势不明显的村,则确定统一在县工业园区入股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出租项目。达埔镇新溪村针对该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投资兴建9座芦柑外贸加工点、蘑菇房进行承包出租,村财年可增收3.2万元。苏坑镇熙里村投资20万元入股一高科技企业,既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每年又可增加村财收入2万元。据统计,全县32个村财薄弱村,共研究确定49个财源建设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初见成效。二是资金多给。坚持把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同市、县级重点帮扶村整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县财政拨出320万元、乡镇配套320万元,确保每村有20万元以上的财源建设启动资金。各村挂钩党员县领导、联系县部门、结对先进村也竭尽全力,帮助薄弱村争取资金、银行低息贷款等,多方筹措资金推动项目落实。石鼓镇桃星社区充分发挥海外侨亲的优势,由镇党委牵头协同村干部加强同侨亲的沟通联系,先后争取侨资40多万元建设标准厂房。三是办法多想。加强薄弱村村办企业、集体财物管理,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合同管理,理顺产权关系,搞好产权界定,对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村集体山林、果园、茶园、水电站等进行回收改造,重新招投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五里街镇将镇办80亩茶园无偿赠予蒋溪村改造管理,村财年可增收4万多元。蓬壶镇都溪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原有村集体旧枇杷园进行改造,新种优质铁观音茶园50亩,创建村集体茶叶加工厂1座,年承包金可为村财增收3.5万元。
4、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取得成效和巩固发展成果的根本保证。一是健全党内规章制度。重点帮助薄弱村建立完善党支部议事决策、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使他们行动有规,处事有据。二是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村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会议、支委会议等,对财源建设项目的确定、工程实施等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班子成员各自职责,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加强项目质量、进展情况监督。仙夹镇山后村成立由村干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监督组和实施组,全程跟踪抓好项目落实和监督工作。三是健全村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建立财务收支预决制、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等制度,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务决策听证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项目决策和管理,增强村务透明度。落实村级零接待,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做到增收节支。
三、主要经验体会
我县通过全面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找准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有力推进了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必须坚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增强主动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组织建设入手,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好“富民书记”,大胆选拔那些农村“致富能手”进班子,不断增强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2、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发动群众,增强自觉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艰苦创业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转变村财薄弱村村干部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要从党支部一班人做起,尤其从村党支部书记做起,以干部思想解放来带动群众思想解放,群策群力,共同为财源建设出谋献策。
3、必须坚持因村制宜,选好路子,增强针对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定位,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坚持长短期项目一起抓,经济社会一起抓,发展与生态一起抓,做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统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4、必须坚持适度扶持,加快发展,增强实效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各级各部门在资金、政策、人员上的倾斜和帮助密不可分。“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在帮助薄弱村扭转贫困局面同时,“扶上马更要送一程”,通过帮助构建村财快速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财源建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