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才强市两个率先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强市两个率先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才强市两个率先思考

在*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新要求,并明确党管人才主要就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近年来,围绕中央的新要求,结合*的实际,我们积极寻求人才工作服务“两个率先”的着力点和切入口,不断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机制和新举措,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力度,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党管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之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的人才总量从1984年的57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6.2万人,人才总量和每万人人才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两度获得“全国珍惜人才奖”,去年还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抓宏观,科学规划,确立人才发展战略

党管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组织部门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把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制定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长远规划,体现人才工作宏观管理的前瞻性、全局性和导向性。

为此,我们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新要求和新思路为契机,在全市上下特别是党委、政府部门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和理论研讨活动,进一步巩固和统一了“人才立市”、“人才强市”的指导思想,树立了“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后劲”和“人才资本投入产出”的新理念,把党管人才工作作为支撑新时期“*之路”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来经营,用抓外向型经济的热情和力度来运作,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有机结合,确立了党管人才工作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比较短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仍显滞后。*经济社会要在较高平台上谋求新发展,就必须始终重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才铺就“*之路”。早在*3年,*市委就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1138”人才工程,确保每年引进和培养10名博士、100名硕士、3000名本科生和8000名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之后,又把建设全省“人才特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推进人才国际化列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去年以来,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要求以服务*“两个率先”为目标,以推进“人才特区”试点为契机,以“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为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年均增长率达到15%,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8万人,人才占总人口比达到17%,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密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对“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结构和布局作出了合理部署,对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予以明确,为新阶段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抓协调,整合力量,发挥牵头抓总职能

人才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央把对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赋予了组织部门,这既是对组织部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为组织部门服务发展、服务全局、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人才工作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各部门资源、力量的协调整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门专职负责日常事务。

二是建立健全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为调动各个部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要问题会商制度和人才工作月通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人才规划、人才政策、重大活动、资金保障等统筹决策。出台了《*市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对乡镇“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进行专项考核。加强职能部门与企事业人才资源部门的沟通联系,帮助建立人才学会、人力资源协会、博士联谊会等,积极整合各类社团的资源,建立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人才开发的合作机制,在加强与国内的重点区域、重点高校、重点市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境外合作,依托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合作建立“中华海外人才集散港”,搭建了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三是细化分解人才工作目标并抓好落实。每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人才工作的重点和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措施。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市人才工作和各部门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中,我们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的部署,把由我市承担的12个课题在20多个部门之间进行细化分解,对各课题的试点内容、目标要求、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等作了明确,并定期督查,确保了整个试点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三、抓服务,配套政策,营造聚集人才环境

在人才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实党管人才必须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既是组织部门“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重要的工作职能,也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氛围的积极表率。

一是探索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根据*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着力加大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昆创业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昆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逐步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教育培养和激励保障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以来,为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我们及时制定实施《*市领导干部出国培训资助办法》,安排专门资金,鼓励领导干部出国培训;同时,借助*与海外友好城市的关系,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出国进行中长期挂职培训,仅上半年就通过组织选派,资助了三名干部到澳大利亚和日本挂职培训。

二是舍得投资,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为积极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环境,我市加大了对人才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专门安排1.5亿元资金,建设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市场贯通一体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市镇两级投入巨资,做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口加工区、国际商务区、软件园、中科院传感器产业园等人才载体环境建设;综合采取政府投入和用人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投入资金800万元,大规模开展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设立人才开发资金,每年政府投入3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

三是表彰激励,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除了选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上级组织的考评和项目资助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优秀拔尖人才、专业人才评选和表彰工作,设立杰出人才奖,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利用媒体舆论平台,积极发掘和宣传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的先进事迹,大力表彰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了良好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四、抓重点,创新实践,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为切实把党管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人才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推进党管人才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在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使用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加速人才流动。发挥*区位、产业和环境优势,不断加强人才交流服务体系和市场网络建设,使*人才市场逐步成为华东地区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市场。在市场建设中,我们积极引入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先后引进台湾大华人力、上海外服等一批“猎头”公司,鼓励发展民营中介机构,目前全市非公性质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达11家。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招聘难、缺口大等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借鉴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专门组建了“*市经营管理者人才服务中心”,为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高层次经营管理者人才中介、人才派遣、人才咨询和培训等规范服务。

二是大胆创新人才“走出去”的培育模式,培训提升人才。利用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快、开放度高的优势,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培训教育模式。从*9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组织开展境外培训,大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前瞻思维和丰富对外经贸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至今已选送14批483名领导干部和优秀后备干部赴新加坡、香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培训。积极利用上海、南京等周边大城市教育资源,深化院校合作培训,从*8年开始,先后选送237名招商人员到上海外贸学院和182名城建干部到上海同济大学脱产培训。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累计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409人。与此同时,选送年纪轻、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外资企业进行跟班锻炼,学习外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

三是积极探索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切实用好人才。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确立新的人才效益观,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高度重视将人才培养与干部选任有机结合,畅通“三支人才”交流渠道,通过公开招考发掘人才。去年推出了11个局级领导干部和10个局长(镇长)助理岗位,实行公开招考,吸引了全国各地547名人才参与竞争。在平时的干部选任中,我们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的限制,把选才育才的视野拓展到非公经济组织,拓展到外来人才和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近三年全市新提拔的镇(科)级干部,非*籍的占到25%左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凯宫机械公司聘请了2名院士担任技术顾问,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