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个代表改进党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十六大在谈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坚持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这既是多年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而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防腐拒变的能力,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一)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重点在于要有改革的精神。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人、任何政党都会产生历史的局限性,即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只能达到特定的时代高度。马克思、列宁所处的时代,都是共产党为争取政权而斗争的时代,怎样建设一个革命党的理论是成熟的,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不能说是成熟的理论;思想也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完备的,这些理论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但历史是在发展的。现在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在历史上形成的诸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进一步坚持。但是,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依靠老办法、老经验,必须要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就成为推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自身建设改革搞好了,整个改革才有可靠的保证。
(二)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摒弃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念、体制的内在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解决了当代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即党的建设必须符合“三个代表”,凡不利于实现“三个代表”的观念、做法、都应进行改革。
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思想观念到各项具体制度的不断变革,是党组织健康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在过去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具体原则、制度和办法,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动和人的认识的发展,有一些对当时适合而对今天却不适合的组织形式、工作制度、活动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的观念、习惯等等,也必将或先或后发生变化。这是合乎规律的。
进行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思想阻力不可低估。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有一些并非共产党所固有的、附加的东西,这些东西同党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原则也没有内在的联系,然而却在党内外很多人的心中,有意无意地被当作是与党俱生的东西,诸如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传统、党执政的领导原则和制度等。所以,要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进行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排除习惯势力的影响,打破陈旧的、停滞的、僵化的观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
(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不断改革的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之际,邓小平就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这一全新的思想。他提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是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邓小平所说的改善党的领导是指全面改善党的领导,包含有改善党的组织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工作,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随后,他又提出了改革党的国家领导制度重要思想。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新的历史时期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起了个开端。
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却是个复杂的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用三年时间来整党,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十三大开始认识到“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十四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建设”为题,对如何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提出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五大重申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2000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建设都有了重大进步,党在全面范围进行“三讲”教育,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收效显著。党的十六大汲取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年来的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种种经验和教训,就没有今天的重大发展。
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根据新的历史长条件下提出的重要任务。
(一)执政为民必须以民主的形式来体现
民主的执政方式是在当代中国执政不可缺少的基本方式。首先,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质上是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来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够得到最大多数人拥护的根本原因。这种性质,反映在执政方式上,应当是民主的形式。其次,马列主义所主张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应当是“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人民享有选举权罢免权等。列宁突出强调政权的政治属性,也强调政权的形式,他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再次,民主的执政方式是当代执政理念,在人民民主意识空前觉醒的时代,群众的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民主的形式可以把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容纳在体制内加以引导、规范,有利于政党体系的稳定。因此,改革和完善党领导方式必然体现人民的利益,而体现人民的利益就需要民主的形式。
(二)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求向法治型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转变
法治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精神蕴含着公开、平等、正义等原则。所以,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伴生物,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意。从民主政治的观念来看,法治反映的是法律和权力的结合形态。在真正的法治环境中,任何权力都是从法律中派生出来的,在法律之下并遵守法律。判断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就是有没有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权力。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任何一个国家要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来治理国家,都需要以法律为工具,达到执政者的目的。这是所有统治阶级、所有国家都需要的。所以,对于一个政治体系的稳定,对于实现民主的法治的执政方式来说,法治和科学的政治体制是互为前提、互为保障的两个要素。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方略,这个治国方略的实现,需要体制的保障。
(三)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改进党的执政方式,首先要澄清什么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而实现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的领导的这种方式需要制度的保证。
三、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制风险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明确规定:“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发展民主”、“创新体制”已作为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的基本要点,作为“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对开展腐败斗争的“合力”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多方面的、历史的原因。因此,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必然要求多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1980年,邓小平提出不是说个人思想作风不重要,而是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从此,制度建设开始引入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党的十三大提出“必然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并提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当体现不搞政治运动、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则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切入点,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旁及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表明党的思想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十六大对反腐败、廉政建设的“合力”作出了新的概括,政治体制和党的建设的诸多论述为廉政建设创造了基础,诸如:权力制约、行政管理体制、干部制度改革等方面。
(二)把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寓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
首先,把民主作为反腐败斗争、廉政建设的出路,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她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的反腐败,以绝大多数人的参与为优势和基本特征,并且,这种绝大多数人的参与得到了体制内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其次,反对腐败、实行廉政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意。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选举制度、决策机制、监督体制和机制以体现人民的意志、保护人民权利、实行权力制约为重。可以说,民主政治本身就包含了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行为的体制和制度性制约。这些制度运用得当,就是最大的防止腐败的举措。再次,发展民主必然要求依法治国,这也是反腐败、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民主与法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就会存在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而没有法治,民主就没有保障,就会随意被破坏。失去这二者,廉政建设就会随着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
(三)把创新体制作为推动反腐败、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旗帜鲜明地对反腐败、廉政建设问题提出创新体制的提法。长期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在推行党内监督、反腐败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也使其对监督同级党委常委、单位一把手存在着弊端。近年来,改革一切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已经得到全党的共识。只要沿着“三个代表”所指示的方向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就会逐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成为党的政治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