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强区构筑人才高地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人才。从上世纪年代开始,世界已进入“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时期”。目前,尤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全国许多地方都把开发和争夺人才资源作为战略重点,纷纷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区战略,构筑自己的人才高地,以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海于上个世纪末提出建设人才资源高地,并“十五”计划中以“人才分布的高密度、人才素质的高水准、人才结构的高对应、人才流动的高活力、人才产出的高效率”为目标。宁波市在上个世纪末根据自身定位,要形成与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相对应的人才资源优势,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我区*年下半年区委区府作出关于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双高工程”决定,将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确定为:充分利用和发挥两个优势,即地处港口城市——宁波近郊、宁波卫星城——鄞县中心区开发的优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机制灵活的优势,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前提,人才的市场化配置为基础,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提高鄞县对人才的吸纳力和集聚力,全力膨胀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构筑与鄞县新世纪发展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才优势,逐步把鄞县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集聚之地。五年来,我区着眼于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开发人才资源放在关键环节,把营造人才优势作为重中之重,抢占人才制高点,以确保我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普及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并在生产领域中加以应用,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传统产业升级。*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年2月我区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为适应我区“新*工程”建设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经济强区新优势的需要,决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二、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对实施人才强区构筑人才高地提出了新任务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人才高地的目的,就是要为我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我区经济的腾飞作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撑。我区新*工程全方位启动。与此同时,我区在环杭州湾5个县市区之间,原有的先发的体制优势正在消失,灵活的机制优势已被扯平。目前,我区经济发展面临4个重大转变,一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年我区二产贡献率达国内生产总值的68.9%,目前我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二,城市格局的初步形成,*年10月我区党政综合大楼功能启动,*年10月,各副楼单位入驻,我区中心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区功能逐步齐全,人居环境逐步提升;第三,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我区在城市建设的同时,重视城市管理;第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市居民的增加,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层次的提高,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这些都意味着我区的人才结构将进行新的调整,人才资源将进行新的整合。
三、我区实施人才强区构筑人才高地面临的问题分析
新*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从而对我区的人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区人才队伍现状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供给相对不足,人才档次仍需提升。
对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急需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都比较少,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资源普查显示,截止*年6月30日,我区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735人,高级职称人才(含高级、副高、高级技师)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43%,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0.58%。从绝对数量来看,全区人才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年至今,全区人才总量平均每年以11.5%的速度递增,共引进各类人才18879名;培养各类人才9293名,其中高级245名;培训各类人才8000多人次。中高级人才供需缺口较大,目前,全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大约为2000名以上,与400名的供给水平相比,供求缺口率为80%,而这能够供给的400名的人才,大多也是在区外乃至宁波市外培养的。企业经理人的专业化程度不高,51.6%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无学历、无职称、无技能等级证书,全区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中,有些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公务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较少,而且专业性不够强,通过成人教育、党校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文史哲类等专业,相对比较单一。
2、人才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这几年我区在引进人才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从行业分布结构看,截止*年6月30日,我区从事一、二、三产人才数比例为1:35.7:22.9。*年我区一、二、三产增加值比重为6.1:68.9:25.0,也就是1:11.3:4.1;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对GDP贡献率高达72.9%,我区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电子电气仪表,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分别占22%、20%和19%。同时,二产从业人才也是最多,占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60.7%。三产从业人才为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的30.9%,从全区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来看,还是不足;同时,三产中人才分布也不尽合理,高级职称人才相对集中在教文卫系统。从年龄结构看,全区分布于二产的高素质人才中45周岁以上比较多,在原单位离退休后又被返聘的人才比重比较大。从人才供求情况看,出现了人才过剩与短缺共存的现象,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大专学历人才相对供过于求。
3、高层次人才尚未成为核心资源。与前几年相比,我区高素质人才数量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比例上看,高素质人才占人才比重仍然偏低,仅占2.9%,远远低于同类县市区水平。在高素质人才队伍中,我区学科带头人或者高级经营光里人才更为缺乏,截止*年6月,我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省级特殊津贴专家只有7个人,还不能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上述存在不足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地区产业层次不高造成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我区工业经济虽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从产业机构看,高新技术企业相对缺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小;从企业结构看,人才密集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少,对高素质人才的容纳力比较小;从园区的现状看,还存在产业规模偏小和技术设施比较薄弱等情况,新园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力相对较小。大部分企业无研发机构,所以以产业、企业积聚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根据*年9月的一次问卷调查,我区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或*籍人士推荐,这部分占了70%以上,通过高校、高洽会等途径有10%左右。虽然我区对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尚未成为人才向往的地方。
二是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公务员管理方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内部机制不或,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由此导致了事业单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企业方面,由于我区中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众多,人才管理较为混乱,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工资利益由老板说了算的情况比较普遍,没有合理地拉开优秀科技人才与一般科技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很好地体现收入分配向知识、向人才倾斜。人才所具有的晋升、提拔、培训、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的机会还不够多,向更高学术领域攀登,更高职位、更高层次迈进的空间还不够大。据调查,有仅19%的人才表示企业已经或承诺给予到外地学习的机会;近15%的人才表示企业已经或承诺提供国内培训;仅8%的人才表示企业已经或承诺提供学位学历教育。这些调查表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花的精力还不够。
三是人才使用机制还存在欠缺。有些企业在使用人才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计划的现象,在人才培训、职称评审等方面还不够重视,或者高才低用,学非所用,至使许多引进的人才留不住、用不好。
四是人才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年实施“双高工程”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营造人才环境、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等方面已经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因为我区长期处于有县(区)无城的现状,区内文化气息不够浓厚,比如图书市场尚欠发达,文化设施建设比经济建设滞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不够等,使一些外来引进人才感到再学习再教育的氛围不够。而本地人才在外地学成后,也往往到上海等大城市,少有回我区工作的。此外普通话尚未真正普及,也使外地人才感到很难融入到本地的主流文化中来。
四、我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对策与措施
(一)今后我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段时间,我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区委区府制定的“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目标,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前提,开发、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源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扩大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我区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推进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促进更大区域内的人才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大力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人才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强县市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环境一流、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的人才强区。到201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以上,每万人口中人才数达到12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二)今后我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主要对策措施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高效的人才工作保障体系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全区上下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全面兼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牢固树立“大人才”概念,突破党政干部与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两条腿走路”的习惯思维定势,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进行通盘考虑,合理使用。
认真制定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今年6月份开始,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认真调查摸底我区的人才资源状况,并计划于11月份形成分析和预测报告,为十一五人才规划作准备。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
充分利用我区撤县改区后的各种有利条件,以及实施“新*工程”建设后所带来的就业、创业机会越来越多的有利优势,通过加大对外宣传,积极赴外招才,建立和完善区内人才载体、尽力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等举措,使我区真正成为人才向往的热土,进一步促进我区的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层次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3、创新培育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着眼于党政干部人才“五方面能力”建设,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理念和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我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4、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取向,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能否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进一步增强我区人才的积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党委、政府必须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载体,改善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