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设系统廉政建设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设系统廉政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系统廉政建设思考

*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中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建设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建设系统因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自身工作特点而成为廉政建设的重点部门之一,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近年来,蚌埠市建委系统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立足教育,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抓教育,筑牢廉政意识的思想基础

廉政教育是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保证,作为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认真抓实做细,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1、开展理想道德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章,把学习党章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党员和干部职工思想情况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道德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三政”(勤政、廉政、优政)、“六观”(学习观、权力观、质量观、服务观、廉政观、执行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2、开展廉政法规教育。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省建设厅《关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和“两个条例”、“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为重点,开展党纪、政纪和法纪教育。利用政治学习、工作例会、干部培训等强化廉政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前廉政专题教育,打好预防针;对新任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组织中层干部述职述廉,进行民主评廉,接受群众监督;收看和播放有关辅导报告及录相,帮助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意识。

3、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学习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领导干部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重点,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去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建委系统工作实际,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作风教育月”活动。对照胡总书记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查摆和整改,重点对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会,在全系统形成了共同查、互相帮、领导点、群众提的良好氛围。对作风建设动真的、抓实的、求实效。

4、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开展“学先进、比勤廉”活动,邀请先进人物作先进事迹报告和廉政建设专题报告,组织学习任长霞、湖、徐巍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系统内外的廉政典型,用先进人物来引导人、教育人。同时,集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图片展览和李真、王怀忠等影像警示教育片。扎实开展“强化党的意识,正确行使权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深入组织开展以案说法,以案说纪和“权该怎么用,法该怎么执,人该怎么做”大讨论。将《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重点章节及廉洁从政“八条禁令”、“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发到每个人手里,开展廉政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建委系统全体人员到蚌埠监狱参观,安排服刑犯人现身说法,引导建设人员算清政治、经济、名誉、人身、家庭、自由、健康“七笔帐”。通过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使学有榜样、防有案例,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5、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用积极向上的建设廉政文化来陶冶和洗礼广大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开展以“读廉政书、唱廉政歌、做廉政人”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参加全市反腐倡廉大型主题歌会活动,开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歌》、《反腐倡廉之歌》等廉政歌曲学唱和比赛活动;自编自演反映建委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小品《热线你我他》;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建委系统有关部门到社区进行建设法规和为民服务的宣传咨询和办实事活动,进一步激发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推进“五型机关”的创建,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提高尽职履责的同时,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二、抓制度,规范各项权力的运行。

制度是廉政建设的有效保证,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要围绕人权、事权、财权、物权的运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真空。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建立起权力运行的源头防线。

1、健全廉政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坚持制度先行,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的各项制度,凡涉及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一律经集体研究决定。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评廉、民主评议党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为此,我们先后制定了“建委系统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办法”,“建委系统党政一把手执行组织人事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若干规定”和“建委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具有系统性的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和制定,并编印成册,发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对照学习,严格执行。

2、健全制约机制,加强建设系统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近年来,特别是开展效能建设以来,全市建设系统始终把“两权”监督制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健全了“两权”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法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二是在全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管权、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等关键环节,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对建设系统执法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和制约;三是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简化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提高审批效能,更加方便服务对象,从去年开始市建委所有的33项行政审批都全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建委窗口,并实行首席代表全权负责制。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严格实施行政处罚“两告知一签字”制度和涉企处罚下限制,加大对委属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完善对中介机构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试行对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定期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建委系统廉政建设的有效制度体系。

3、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廉政建设的合力。开展反腐倡廉建设,预防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把预防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我们除了进行一系列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外,还加强与市检察院的工作联系和协调,依据《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结合蚌埠建设系统工作实际,与市检察院共同协商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建设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制度的意见》,明确全市建设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原则、联系内容、联系方式、预防责任以及监督保障等有关事项。通过不定期的邀请检察机关同志来委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工作,提高了对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查处。

三、抓监督,确保廉政建设措施落实

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监督的重点应该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及一些关键岗位,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又要积极拓宽党外监督渠道。

1、党内监督。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在委机关和委属各企事业单位配备专、兼职纪检监察员,健全内部监督网络,每月召开一次纪检监察员、每季度召开一次纪委书记(党的负责人)会议,以会代训,学习业务,分析建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通报有关反腐倡廉的情况,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明确监督工作重点,确保监督到位,不留死角和控档。

2、党外监督。主要是加强全社会对建设系统的监督,用人们的监督和要求,树立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建委新形象。近年来,我们通过建委热线网络、市长热线、“政风行风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政民连线”、蚌埠日报“晨刊热线”、市人大政协提案议案等平台和渠道,并通过公布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使建设系统的廉政建设工作得到全天候的监督。

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强化内外部日常监督的同时,从社会各界、各行业及委系统退休的的老干部中聘请了30多名特邀监察(监督)员,并制定了《蚌埠市建委系统特邀监督(监察)员工作暂行办法》。做到每半年召开一次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口联系建委工作的派、政风行风监督员、效能建设监督员、新闻媒体、社会有关人士和服务对象等座谈会,征求对建委干部和工作人员廉政建设、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和评议。同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组织委系统纪检干部,邀请部分特邀监督(监察)员和新闻记者进行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不护短,不遮掩,不搞下不为例。通过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形成了内外联动的有效监督机制,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使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始终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形成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