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五重五轻现象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推进已有一年多了,总体形势很好,给广大农村带来了众多可喜变化,但综合各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就会发现,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五重五轻”的失衡现象,应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重“点”的包装,轻“面”的延展。在一些地方领导看来,抓好“试点”就是工作“亮点”,且在选择试点上走“捷径”,专门把那些自然禀赋较好、经济基础较优、交通较为便利的村庄作为“试点”,人力、物力和财力更是向“试点”倾斜。“点”的装饰可谓焕然一新,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绝大多数“一般化”或“条件差”的村庄,基本上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工作只做到了“点”上,而发展不到“面”上,其结果是“点”更亮了,“面”变暗了,局部更突出了,整体差距更明显了。这种人为导致的发展失衡,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试点”建设“有声有色”,面上处于“冷冷清清”的不协调、不平衡局面。
二是重“说”的功夫,轻“做”的招术。笔者调研时了解到,“一无想法、二无规划、三无措施”的村子为数甚多,不少地方宣传发动的功夫做得很足,却大都停留在“口号”上,基本没有实打实的“招术”,还是处于“过去咋干还咋干,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状况。有的村干部甚至认为,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民吃穿不愁了,农业税又全免了,农民负担减轻了,维持下去就满好了。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观点很“明确”,这就是:建设口号跟着喊,看着别人怎么干,没钱没物不想干,顺其自然少流汗。另有一些地方,虽然有细致的规划、科学的部署,但落实到行动上时,却是雷声大雨点稀,政策停留在文件上,规划执行在会议上,行动止步于口头上。
三是重“看”的美丽,轻“用”的实效。某些基层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究竟怎么搞,从哪里着眼入手,胸中无底数,工作没措施,思想没上位,但又想把这个热点工作当作捞取政治资本、职位升迁的跳板,于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一些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好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如把主要精力、财力和人力一味放在村容村貌的“改观”和“环境卫生”上,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表象化、简单化、单一化、片面化、局部化”的倾向。或者生搬硬套外地模式,盲目跟风,使新农村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和局部特征,千篇一律。这种只看重外在形象,不注重内容实效的现象,说明少数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模糊不清,忽视了其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的实用性。
四是重“旧”的模式,轻“新”的理念。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少数干部中却存在“坐等观望、满足现状、维持局面、不思进取”等种种守旧思想和消极观念。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粗放型生产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分散式加工和作坊式生产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靠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表面的“新农村”,制约了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型农业转化,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缓慢。
五是重短期热潮,轻长期坚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民心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时间一长,一些基层干部难免滋生消极情绪,工作被动观望,推一步走一步,上级部门抓得紧时就投入精力,紧锣密鼓搞建设;稍一放松时就思想懈怠,偃旗息鼓无声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持久性,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持之以恒,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