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开放视角认识现代农业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开放视角认识现代农业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开放视角认识现代农业思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近年来,围绕现代农业的研究文献迅速增加,但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现代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用开放视角认识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包括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现代农业首先是一个产业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产业,必须能够经受住市场竞争的风雨考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不可能持续的,没有竞争力的农业,也不可能是现代农业。因此,应该从现代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科学地理解现代农业。当今世界的产业竞争,与其说是单个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与此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竞争。比如,我们到超市购买水果,进口水果的价格往往要高出国产水果许多倍。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比价关系不仅取决于各自的营养、口感、色泽和整齐度,还取决于各自的品牌和包装。而对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就不仅是它们由谁生产、如何生产,还有影响它们生产的良种、农资、加工、储运、保鲜、分级、包装、营销等产业链的状况,以及科技服务、营销策划、品牌塑造、物流服务等产业支撑体系的状况。有时,产前、产后环节比产中环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生产过程更重要;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状况,比产业链的状况更重要。目前,在美国的食品产业体系中,从产值构成上看,农业生产只占25%,加工只占33%,销售环节高达42%。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30%用于采(收)之前,70%用于采收之后。目前,美国直接种地的劳动力约占全国的2%,但为农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劳动力约占15%。从农资供应到耕地、播种、施肥、灭虫、除草、收割,乃至产品的分级、包装、运输、加工,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全程技术和信息服务等,都可以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提供服务。这些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成为农业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现象。可见,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必须重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应重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农业中的农业已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生产或第一产业,它实际上横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营销、包装、品牌设计、农资供应等,都属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内容。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中和产前、产后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概念,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有机结合的概念。

现代农业必须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连年增加,国产大豆的价格受到进口大豆严重打压,大豆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引起国人广泛关注。这种问题的形成,从反面显示了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大豆生产环节的问题,还反映了大豆加工和流通环节的问题,反映整个大豆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豆出口国之间,在下列两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一是大豆产业链特别是大豆生产、加工环节的产业组织,在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特别是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实力和对国内外产品市场、期货市场良好的运作能力,不断强化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垄断和对大豆产业链、价值链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控制态势。二是大豆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存在巨大反差。这种支撑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信息、科技、金融和农民专业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方面,还包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最近几年来,我国生猪生产的供求和价格波动,出现了放大现象。从*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一度出现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养猪亏损的局面,甚至首次出现了农户散养和规模养猪同时亏损的问题。生猪存栏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与畜禽疫病的干扰有密切关系。*3年以后两次重大的禽流感疫情,导致家禽产品消费下降,刺激了猪肉消费的迅速扩张和养猪效益的提升,导致生猪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前所未有地连续两年处于较高价位。*5年在四川爆发的猪链球菌疫情,又将生猪价格推向低谷。*6年第三季度以后,生猪价格再度回升;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的上涨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广泛关注。这次生猪价格的上涨,固然有生猪价格周期性规律的作用,有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反映了生猪市场信息服务和预警体系薄弱。但是,*6年6月份以后发生的猪高热病疫情,对生猪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发挥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这种疫情的发生,不仅导致生猪的供应量减少,还通过带动仔猪价格和防疫费用的上涨,提高了生猪的饲养成本,从而推动着生猪价格的提高。生猪供求和价格波动的放大现象,不仅增加了养猪业的市场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也给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和保障城乡低收入者的正常生活增加了困难。由此可以看出,要发展健康养殖业,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必须把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信息服务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既然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瞄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引导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更好地实现协调整合,以强化其整体功能。鉴于当前产前、产后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要把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环节,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要通过引导农学与工学、美学、营养学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知识、理念的结合,农业发展同科技教育、历史文化、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结合,来不断增进农业的多功能性,丰富农业产业链的内涵。要通过支持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和检测中心、促进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等,引导农业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借此,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应该是市场化农业,更应该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

在完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应该是市场化农业。因此,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用工商业思维,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计划经济重生产,市场经济重流通。如果不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那样的农产品非但不能变成商品,反而会变成次品、废品。农业如果都是这样,不可能是市场化农业,现代农业更无从谈起。最近几年,粮食安全和供求平衡问题再度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这一问题,不能不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实现粮食安全和供求平衡,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而不只是生产与需求的协调。光有综合生产能力,没有综合流通能力,主产区大量生产的粮食运不出去,主销区同样难免粮食的供不应求问题。以*3年为例,当时我国出现了连续5年的粮食减产。即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供给总量仍足以满足全国的粮食需求,甚至东北等主产区的粮食库存积压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但是,*3年底和*4年初,我国局部地区的粮食供求失衡问题确实比较严重,部分主销区的粮食供给严重紧张。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粮食的流通体系跟不上,在煤电油运都紧张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库存积压的大量粮食运不到主销区。由此可见,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包括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当然,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仅要重视物流体系建设,目前对期货市场重视不够,对防范市场风险、完善宏观调控的能力重视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更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没有专业就没有事业,同样就没有现代农业。《国家竞争优势》的作者迈克尔·波特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任何国家的经济就会发现,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通常有各不相同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都集中在特定产品或产业环节上面”。荷兰的人均耕地1.8亩,总耕地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2%,但荷兰农业的竞争力、土地生产率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都位居世界前列,堪称土地资源稀缺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荷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实行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包括区域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借此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率、高产出和高收益。从荷兰农业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重要启示:现代农业不是自给自足、小而全、小而散的农业,而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有人说,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商业化运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但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商业化运作,往往是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为前提的。

既然现代农业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引导农业的专业化分工,鼓励农业的社会化协作。如引导不同类型地区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建立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最近几年来,农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加快推进,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是: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部分环节,逐步从生产经营过程中分离出来,面向农业产业链,形成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又会带动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可以断言,今后,随着我国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上述趋势将会不断强化。能否有效地引导好、利用好这些趋势,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性的拓展。有效地引导、利用这些趋势,其实质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农业产业群、培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现代农业可以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更应是以企业化、组织化经营为基础的农业

国内外经验表明,家庭经营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既适应传统农业,又适应现代农业。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家庭经营也是不一样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称家庭承包制),确立了我国农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体制。实行家庭承包制,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家庭承包制的长期运行,导致了我国农业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的格局。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业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的格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迅速凸显。比如,在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体制下,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由于经营规模小,为节约成本和交易成本,农户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很容易实行混种、混收、混储,并由此导致农产品混价,进而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经常有人说,我国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农业都实行家庭经营。但是,不同国家的家庭经营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中、美两国的比较为例,我国的家庭经营很大程度上属于分散的小农经营,属于自给半自给经济,具有小而全、小而散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农户的家庭经营之间,形成如同一堆马铃薯的松散关系(当然,最近几年,农户家庭经营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我国多数农户的家庭经营,奉行的是“余粮商品经济原则”,即生产产品首先是考虑自给的需要,自给有余部分才考虑卖的问题。极端的情况是,农户种粮以“够吃”为行为准绳。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决策者,大多属于小商品生产者,甚至是小农经济的决策者。而在农业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家庭经营首先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具有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在美国,不同的农户家庭经营之间,形成高度分工、密切协作的关系,家庭经营实际上处于功能强大的分工协作网的结点位置。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是通晓现代科技和经营、能够良好地驾驭市场的企业家。美国的现代农业,与其说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企业化经营的基础之上。可见,即使不考虑美国强大的农业服务支撑体系,不考虑跨国公司对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的趋势,单就中、美农户家庭经营的天壤之别,要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仍然可谓是任重道远。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见,现代农业首先是企业化、组织化农业。因此,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产业组织没有竞争力,农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当然,提高农业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家庭经营由分散的小农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化,引导、支持农民经纪人和农业家庭经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积极优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发育环境,为现代农业的成长提供不断优化的组织支持体系。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从反面提醒我们要重视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如据有关资料,山东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也是全国花生出口大省。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仅有几个进出口公司拥有花生出口自营权,在对日出口中,我方基本掌握花生出口的定价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方面,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了花生出口自营权,这些企业之间为扩大出口竞相压价,陷入无序内战,导致我国花生出口的报价日益逼近成本;另一方面,日本的花生进口商成立了覆盖全国的花生协会,通过花生协会详细了解我国花生产地的生产、收购价格,并在进口花生的采购和定价方面进行协调指导,联合对我国出口企业施压。山东在对日本的花生出口中,之所以逐步走向不利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山东花生产业链的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而日本花生产业链的产业组织化程度高。

最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日趋活跃,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正在显著增强。其具体表现是:(1)各类示范户、示范园、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迅速成长,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者和重要带动力量。有些示范户、示范园和专业大户已经成为新型农场的雏形。(2)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迅速成长,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各显其能的格局初步形成。尽管这些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实际作用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已开始显现。如龙头企业主要发挥对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对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外部拉动力;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发挥对农户从事结构调整的组织动员作用,形成对区域主导产业生成发展的内在扩张力。今后,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引导、支持政策。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更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首先是为新农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的过程。但是,现代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因此,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理念也应该进行深刻转变。有人说,建设新农村,到底指什么?讲得太虚了,说得太远了,容易给人“空”的感觉;做得太实了,搞考核、抓指标,又容易出问题,给人“偏”的感觉。那么,我们能否虚实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理解为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理解为用新型工业化、健康城市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村的过程。同样道理,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既然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考虑农业发展的影响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发展的经济影响,对农业的就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又引发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农业的多功能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过程。如最近几年,在美国、巴西等国,农业在维护能源安全中的作用不断拓展,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就与农业的能源供给功能不断增强相关。有人估计,到2010年,美国将有50%的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当然,今后我国农业在增加能源供给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维护粮食安全的压力,需要综合权衡维护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矛盾。对于多数地区来说,至少在近期内,要用能源作物大规模地取代粮食作物,还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加强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应该是拓展农业能源功能的重要方向和现实选择。

现代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畜牧业的发展上表现得比较突出。畜牧业的加快发展及其在农业经济中相对地位的不断提高,将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按照产业链思维,积极推进畜牧业的健康养殖方式。否则,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人畜共患疾病就可能迅速蔓延,并对农村面貌和农民的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是一个农业发展条件、发展手段现代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第一,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分化。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所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作为基础工程。在促进新型农民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农民分化,促进一部分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企业家,另一方面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包括现代农业工人。第二,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注意农业发展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注意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要从尊重农民平等发展权的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增强农业的整体功能。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对此,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从农业发展条件、发展手段的现代化出发,提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是机械化,或水利化、信息化。也有人则将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或经营形式的现代化、发展理念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们认为,这些认识都不够全面、准确。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就像一对夫妻生出的儿子,脸型像父亲,鼻子像母亲;个子像父亲,身材像母亲;你说他到底是像谁——父亲还是母亲?都不是!他是父母亲有机结合的产物。现代农业不只是上述任何一个方面,而是上述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不可截然分开。分开了,就不是现代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