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二元视角审视三农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现代经济部门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传统经济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分析二元结构产生、强化的过程以及消除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那么,二元结构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我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的封闭经济体系可以不依赖于外部而达到稳定均衡状态,但它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迅速走向瓦解。“洋纱”、“洋布”进来后,农村妇女不再纺纱、织布,二元结构从此产生。现代部门不断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替代传统部门的相应功能,从而使传统部门逐渐丧失原有的经济地位,二元结构不断强化。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替代畜力,矿物能源替代柴薪,汽车制造厂替代马车匠人,面粉厂替代石磨……这些替代,使农业和农村在新的社会分工体系中丧失了一部分功能和职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村自给自足的分工体系被打破,传统部门不仅为现代部门让出了市场份额,而且还需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来交换现代部门的工业产品;不仅消费品,而且生产资料也越来越依赖于现代部门。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和优良种子等的使用,使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又使传统部门更加依赖现代部门,农业部门必须更多地购买工业品。而在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贸易中,传统部门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即农业产品价格总和与全体农民购买的非农产品价格总和之比不断下降。贸易条件恶化,使农民的收入相对下降。即使农业产量增加,也不能为传统部门带来更多的收入。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随着农业产量的增加,农产品价格将长期存在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小,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食物的支出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而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必然下降。但工业部门则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一种产品过时了又有新产品推出,从而使工业品的价格总是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优秀人才涌向城市,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本的缺失。在传统农业社会,士、农、工、商是基本的社会阶层,“耕读”是读书人成为士之前的主要生活方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并不特别突出。但随着二元结构的不断强化,农村与城市的人力资本差距越来越大。
从表面上看,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等等。但实质上,二元结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新的分工体系下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功能替代,以及传统部门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和人力资本缺失等所导致的农村相对落后、农业发展缓慢和农民致富困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农民收入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这是由农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恩格尔定律决定了从长期看纯农业收入大体上是一个常数,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收入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小,集约经营或引进新技术也难以使农业总的收入显著增加。减免税收和增加补贴,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减缓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不可能使数以亿计的农民富裕起来,也不可能消除二元结构。因此,在现代部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缩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唯一的途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只有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