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色经济促农民增收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经济促农民增收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特色经济促农民增收调研

当前,全国上下在你追我赶,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个重大举措,纵观我镇实际,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仍然是农民的增收问题。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解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时代的赋予,组织的重托,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理应为新农村建设尽绵薄之力。现就锁阳城镇农民增收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锁阳城镇农民增收的现状

近几年全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全县保持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从我镇而言,农民收入始终处于低速增长,*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485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320元,并远远低于西三乡。传统产业棉花播种面积占到了全镇总播种面积的75%以上,收入受市场、价格、投入增长的制约,优势淡化,效益下滑,已不足维持农民增收、甚至会出现产多不增收的现象,畜牧业设施养殖虽说有了较大的突破,全镇近年来累计建设高标准暖棚畜圈达到了765户(包括今年新建的95户),由于受保守的思想、陈旧的观念所束缚,羊只品种改良步伐缓慢,舍饲圈养效益不明显,畜牧养殖没有完全发挥经济效益。特色产业如西甜瓜、孜然、甘草受投入、技术、销售、引导服务及水情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培育成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未能转化为农民的增收支柱。

二、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分析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很多,但总的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创新发展的意识差。在当前的农业领域中,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滞后的劳动力,生产经营思路窄、点子不多,没有创新增收的意识,处于“户自为战”的状态。对发展草畜产业认识不清,还抱着滩养放羊的思想,使草畜产业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与城郊乡镇和发达地区农民相比,观念上的差距已成为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

2、农业效益比较低,土地利用率差。全镇总播种面积为36900亩,传统棉花产业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75%以上,是近年来的主要产业,但受市场、价格、投入增加的影响,收入明显下滑,投入高收入低,规模与效益不能实现同增,一些新型高效特色产业由于受投入、技术、销售、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种植无规模,小打小闹,增收效益不明显,未能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支柱。

3、由于南片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集镇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既有古镇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集聚效应的小城镇,辖区内旅游景点较多,但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制约了农民增收。

4、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环境和就业技术差。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主要是靠体力而不是靠智力,这样的就业难以持久,严重阻碍了我镇农民外出创业增收。

5、市场信息服务不健全,制约了高效产业的发展。在缺乏信息,更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苦于产品销路的问题,削弱了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的积极性,导致瓜类、甘草、孜然等高效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实现规模生产效益最大化。

三、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

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特色产业是我镇农业增收的根本途径。

1、培育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收。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培养具有各村特色的高效主导产业,就我镇8个村而言,一是要以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为契机,以镇肉联厂为龙头,以高标准圈舍为基地,全面推进“1881”设施养殖产业进程。通过科学改良、农牧互补快速育肥等关键措施的实施,提高畜牧业收入的比重,让农民群众切身体验到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优点,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同时,在羊只品种改良上,采取整村推进和引进老板投资建设种羊繁育厂,加快羊的品种改良步伐,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彻底改变我镇畜牧业传统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和效益不突出的现状,达到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创建生态文明新村的目的。二是结合桥子片、东巴兔片发展特色农业潜力比较大的实际,扩大西甜瓜、甘草、孜然、洋葱等特色产业规模种植面积,要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宣传引导、典型引路、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一系列不可缺少的保证措施来助推,做大做强特色高效“三千元田”产业,提高亩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对踏实片棉花产业要逐步淘汰绒短、纤维强度小的棉花品种,推广1-3个质优价优的新品种。研究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最大结合,使种植与养殖业发挥最大效益,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全面提倡粮棉套种方式,探讨多种套种技术,这是一项成功而且增收比较明显的措施,通过近几年的种植实践证明,亩均仅套种增收300元以上。

2、加快集镇建设,开发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增收。我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景点丰富,且双石公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要依托知名度高的锁阳城、榆林窟旅游景点和塔尔寺、浪柴沟度假旅游景区的优势,积极支持商家投资,发展我镇旅游产业。要突出集镇汉唐风格的建设,加快改造步伐,提升古镇品位和集聚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旅游服务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空间,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农户发展庭院旅游活动,让更多的游客游完景点后来农家园吃饭,通过庭院活动,不断留住更多的客人,增加消费,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挖掘劳力资源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践证明,在劳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越高。一是围绕特色高效产业的发展,加大农民对农技知识的培训力度,多组织一些科技下乡,现场指导培训,田间示范推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围绕劳务经济,加大对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培训”和指导就业服务等形式,提高农民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改善农民就业环境。使劳务输转由劳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盲目分散输出向有组织规模化输出转变,由单纯的务工挣钱向增收与创业并举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

4、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和土地流转紧密相关,没有劳务输转便没有土地的有偿流转。只有把土地输转工作做好了,土地才有可能向种田能手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因此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彻底的解放出来,积极参与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寻求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增收渠道。同时要本着“依法、自愿、规范、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股份合作和反租倒包等形式,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并逐步探索和发展业主集约化经营,建立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从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增收。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一是要走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发展的路子。用政策鼓励的办法来完善镇肉联厂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肉联厂拉动全镇已初具规模的“1881”设施精养育肥产业的进程,把我镇畜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走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就是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发展瓜类、甘草、孜然、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农民经纪人,切实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合作组织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组织,努力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