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翻番升位”的目标,未来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镇大宗产品如棉花、草畜、粮食、瓜果等,是有产品无产业,农村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人人包地,户户种田,农林牧副各业兼营。这种小而全、低而散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农业高度组织化发展的形式,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持续有效增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就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在具体落实上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科技应用,挖掘增收潜力
围绕棉花、特色、草畜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在优品种、创品牌、增效益上下功夫。就种植而言,我镇种植产业亩效益仅为450元,低于西半县500元左右,在同一县就有很大区别,这说明加强种植业每一个环节的精细管理有很大的增收空间。近几年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益为目标,通过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提高地力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化生产,不断增强产品特色,加强现代技术指导和经常性培训,确保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棉花产业上,落实“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措施,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和“早、密、矮”种植模式,普及推广洋葱、瓜类、孜然、加工型番茄等特色作物新品种。就养殖而言,养殖水平低,生长周期长,经营成本高,“1881”设施养殖模式正在起步。因此,必须加快牛羊品种改良,落实“五良”配套措施,大力普及肉羊人工温精改良、饲草料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同时,通过加强指导,多方扶持,培育一批种养典型、科技大户、切实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
二、加快集镇建设,拓展二、三产业发展平台
三道沟镇是*县的东大门,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是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集散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可以拓展我镇二、三产业的增长空间,直接拉动农民增收。在近三年的小城镇建设中,修建商业门点70套,铺垫黑色路面4.5公里,硬化人行道街面3500平方米,实施了排水工程,极大的改变了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吸收245人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增收2600元。因此,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特色明显”的要求,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支持、引资建设”的办法,以项目为依托,重点在道路、绿化、供排水、通讯、管网建设等社会公共建设方面下功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彻底改变集镇脏、乱、差的现象,整体提升集镇吸附聚集能力,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以此带动城乡产业的一体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增收平台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多年来,由于投资渠道单一,融资较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道路交通不畅。因此,要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由于政府财力的不足、村社集体经费的缺乏,在投资方式上,应切实改变过去由镇政府和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政府等各类主体投资建设。一是通过“一事一议”,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自主投入,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招商,积极争取外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目前农民承受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全部让农民进行自我修建很不现实,镇财政只能勉强维持机构运转,加上村里又无积累,为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项目扶持。
四、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使现有的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资源一重组,不用增加投资,就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要利用我县农资商品的经营优势、农副产品的经销优势、农贸市场的辐射带动优势,引导村集体、农产品经纪人、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类专业协会,并动员农户积极参加。协会的发展要靠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利益驱动,政府应出台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协会的快速发育。并允许协会按照经销额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协会的运转经费。通过大办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专业经济协会,不断完善利益分配关系,努力形成产业发展、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协会运作、行政监管的格局。
五、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劳务输转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产业化发展的一项主要产业。要坚持就地转移与向外输转相结合,按照以“培训促输转、以技能促就业、以品牌打市场”的思路,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劳务机构操作、镇村输转能人带动”,着力落实宣传引导、畅通信息、集中培训、政策扶持、维权保障等5个环节的措施手段,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小康住宅向镇区集中,鼓励农户兴建前店后院,上宅下店的商住一体门点,发展非农产业。
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地的规模经营效益
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和土地流转紧密相关,没有农民的输转便没有土地的有序流转,而快速的土地流转不仅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农民增收。目前,从我镇的情况看,流转10亩以上的都很少,流转对象主要是人多地少户和近几年自发流入的移民。因此县上要出台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引导农户个人承包地、集体预留机动地、集体农林场耕地、荒地等,在坚持土地权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流转。集体租赁地使用权可以竞价招标拍卖,土地流转后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由农户双方自愿协商,流转的收益归农户所有;鼓励土地使用权入股经营,允许土地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进行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经营,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业主以吸纳方式集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