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推广发展现代农业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要加速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是要强化技术推广。*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7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一、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
1、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以现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资装备为支撑,以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为抓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
从本质上讲,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主要功能有3个方面:一是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通过广泛应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现代生产工具装备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全面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通过广泛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三是应用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农业。通过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科学,更新经营理念,革新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并大力普及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农业科技、产业、市场等信息的快速传递,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
2、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4~*6年连续3年分别出台了有关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央1号文件。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但是,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仍然是我县“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土地产出、资源利用、灾害防控、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等五种能力。只有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上述5种能力。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举措。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目前,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经营性收入。但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依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来实现,亦即通过增加产量增收,提高质量增收,节约成本增收,降低能耗增收,延长产业链增收,以及增加附加值增收。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才能够实现。
二、加强技术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
我县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7%提高到了目前的61%。
1、建立了农技推广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成了县有中心、乡(镇)有站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6年底,全县全部的农业乡镇都建起了农技推广站,有农业科技人员54人。
2、着力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以棉花种植技术推广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推广了地膜覆盖、优质品种、化促化控、平衡施肥等先进技术,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使我县的棉花生产水平发生一次飞跃。棉花生产成长为我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科技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棉花也一直仅在西半县种植,但现在已扩大到部分冷凉灌区,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支撑,这种耕作制度上的突破是不可能实现的。
3、开展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产与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直接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迄今,全县已有3000多农民接受了“绿色证书”培训,并有*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
三、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农技推广工作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发展,存在和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影响和制约着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对发展现代农业产生不利影响。一是体系建设有所弱化,特别是乡村两级。在乡一级,根据机构改革的需要,整合各种技术力量,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但因为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难以集中力量开展专门工作,影响了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不强。县农技中心在职职工25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5人,只占60%;在乡镇中,有的农技站只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虽然职工几人,但真正专业毕业的只有1-2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占全部专业人员总数的3.3%,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年轻的高级职称专家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以粮食、棉花型为主,不能满足现在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如设施栽培、花卉园艺、牧草种植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很少。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业务经费短缺。农技推广单位承担的都是公益性任务,在县财政只能保证工资的情况下,没有其它经费来源,业务工作只能是量入而出,量力而行。在乡镇一级,有5个农技站人员工资由乡镇财政全额供给,有4个乡镇实行差额补贴,在工资收入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业务经费更是难以保证。
四、加强农技推广的对策措施
第一,创新推广观念。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从以“技术为本”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农业推广。从以政府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发展的农技推广。从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服务的农技推广。从以技术为主线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农技推广。从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提供生产技术、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等系列服务的农技推广。
第二,创新推广体制。要根据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要按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设置机构,可因地制宜采取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向乡镇派驻农技人员,也可因地制宜建立农技推广综合站或行业站,使其成为技术集成的基地、技术展示窗口、技术培训的平台。
第三,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对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科学考评制度,改变年底“算总账”的传统方法,试行绩效挂钩、重奖实绩突出单位(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方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变对上负责为主为对下负责为主,以对下负责的实绩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第四,创新方式方法。除积极组织示范指导与咨询培训相结合的常规推广外,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参与式(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培训式(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带动式(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示范式(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