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产业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进步之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精神文明的窗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渠道,事关全局。

为摸清底子,撑握情况,便于认真探讨和研究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问题,*市江南镇近期组织就本镇文化方面的建设情况对部分村干部和群众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该镇文化建设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呈削弱趋势,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发展,不适应群众需求,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三个“不适应”问题,不仅影响了现行政策在农村阵地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

一、昔日辉煌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市江南镇,地处长江沿岸,与湖北省洪湖市隔江相望。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个专业渔场,2.7万人,是*市唯一的纯平原农业大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该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始建于1950年的镇文化站于后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各项组织机构成立,工作有序展开,人员也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3人。80年—90年10年间文化工作进入顶峰时期,各文娱小组相继成立,并定期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1991年该镇龙舟队特邀参加国际龙舟赛并获得冠军,同年还应邀到美国塞纳河比赛,对开展国际文化友好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1991年、1994年相继举办了的两届较大规模的“金秋艺术节”,尽显湖湘文化特色,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文化建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二、现今窘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该镇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进反退、每况愈下,虽然政府财政尽力支持相关文体活动,但站在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文化事业的投入跟不上,致使发展受阻,前景令人担忧。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突出在三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有偏差。调查中,走访的11名村干部,大多数对文化工作的认识不深。有人说,10多年来,只在十七大报告中听到发展文化事业的说法,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会议,看不到一个文件,听到的都是关于经济工作、计划生育、社会稳定之类的词眼;文化系统一年不开展一个活动,上面还有没有这个机构;搞文化工作,是文化部门的事,抓与不抓一个样,不评估、不考核无关大局;每条线从上到下都有专干专人负责,而文化线到基层位置落空,说明该线不重要;有的还认为,目前有线电视覆盖率高、电视节目清晰、档次高,再搞其它的活动没有必要;农民田地多,体力劳动繁重,抓好了经济工作就算对了路,没有精力搞些务虚的事。事实上群众对文化生活是有希望有企盼的,调查中,走访的24个农户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他们想要的不单纯是在家看看电视,更想参加一些集体文化活动,起到交流经验,疑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问题二经费严重不足。该镇财政虽说财力十分紧张,对文化工作还是在尽量投入尽力扶持,但仍然是吃不饱养不大,85年新建图书馆投入2万多元,歌舞厅3万多元,新建影剧院50多万元,农民管乐队2万多元,各单位、各村组织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的投入每年都在4000—8000元左右,实施税改政策后从镇到村经费严重短缺。因经费问题原的文化设施都难以维护,影剧院因年已久,每年的维修费用都在5万元左右,多时达10多万元,终因财力不堪而废;万册图书室建造投入5万多元,每年还要购进新书4000多元,当时读者、书客是源源不断,后因投入跟不上,书籍得不到补充更新,再无人问津,昔日门庭若市的场所,今朝却难觅踪影;文化站现有干部职工2人,一个全额编制,一个自筹编制,全额编除该镇财政补助和收取门面费外,另一名自筹编人员只好外出打工自谋生路;电影放映队每月在各村放映电影二场,放映员工报酬实行统筹,纳入财政预算(每户每年一元钱),后因政策原因取消,放映员因报酬无着落而告“电”还乡。

问题三文化队伍不稳。因经费短缺,形成文化部门的运转不灵,人才难留的局面。从78年算起近30年时间,文化站先后经历了几任站长,每人任期平均不到3年时间,大多都是不甘清贫守苦,刚熟悉情况就朝思暮迁,想法变动工作,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大都不愿进文化站岗位,怕得进不得出,得不到重用和提拔,被组织安排进去的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不大胆,满足一块牌子,一枚章子,工作无法推进。文化队伍是安身不安心,人员走向得不到定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三、未来对策

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文化意识,把文化事业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把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精心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按照湘办发[*1]29号文件精神,将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则,对整个文化建设的问题做到既要有远景规划,又要有近期打算,定期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真正把文化阵地办成农民求知的课堂,求艺的窗口,求富的乐园,积极打造湖乡特色文化、创建地方文化品牌。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转变观念,把文化工作提高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上来,把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固定设施投入,建设好农民学习看报、健身运动、听歌看戏文化场所,恢复电影放映队、秧歌队、篮球队、皮影队、龙舟队,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加大人员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大专毕业生和社会优秀人才到农村文化机构工作,解决文化队伍后劲不足的问题,抓住现阶段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争取国家的大投入,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基层乡村文化中心阵地建设、办好乡镇图书室、创建业余剧团,增加有线电视覆盖率,形成一个以镇文化中心为龙头,校园企业文化中心为纽带,村级文化中心为依托,个体文化为补充的农村文化格局。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务实的工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更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既要常说在口,又要常抓不懈,基层党委要把文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巩固现有文化阵地,拓展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文化项目、文化场所;加大对文化设施的保护力度,搞好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注重人文关怀,心里疏导,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积极作用;搞好民间艺人的收集发现,加强引导管理,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培植民间特色文化细胞,搞好清理整顿,发扬先进文化、提倡有益文化、允许无害文化,抵制低级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努力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大做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