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历史前进首先和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前进,体现为生产力的先进性,党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党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蕴涵着强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党的先进性必须在科学把握先进生产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给予正确理解和有效保持。

一、先进生产力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唯物史观看来,这种创造主要是以先进生产力为中介,同时从科学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先进生产力蕴涵着强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先进生产力具有科学精神。先进生产力内涵着理性精神,强调要从经验事实而不是从精神和信仰出发来发展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体现着探索精神,讲求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无穷探索和执着追寻;先进生产力包含着批判精神,总是冲破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发展出新的科学技术。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人民群众总是在理性、探索、批判精神激发导引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新出无愧于自己时代的科学技术,进而转化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含量由低到高,作用由弱到强的过程中,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精神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约500年的世界近现代史,先后发生了蒸汽技术革命、产业电气化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层次上,复合地推动着历史前进,生产力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内在统一,以及科学性对先进性的决定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先进生产力具有人文精神。先进生产力以人为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充溢着人文精神,渗透着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对人的自由的渴望,对人的平等的向往,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生产力。马克思高度重视先进生产力的人文精神,从最初的人的主体的解放、人性解放,到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解放,到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他科学地论证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的各种异化的历史性,强调必须批判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让这些关系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合理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因此,先进生产力必须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的,一味地见物不见人,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生产力,即便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不是我们应该最终追求的先进生产力,只能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完善的过渡性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合规律性,崇尚理性,敢于批判,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精神。它表明,凡是科学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经营方式都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讲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目的性,自觉克服人的各种异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它表明,凡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安定、社会经济秩序合理规范的生产经营方式都是先进生产力。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对立统一,发展与稳定的对立统一,都要求我们判断一种生产力先进与否,不仅要看它的科学精神,还要看它的人文精神,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技标准与社会和谐标准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当然,我们在强调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影响制约的同时,不能忽视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的基础性作用。科学精神作用于人文精神,并在二者互动中共同促进现实生产力水平向更高层次的不断跃升,表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也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表明,即便是目前发展态势较好的传统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也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也要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也要立足于投入要素由“物”到“人”的转化,确保生产经营中智力因素及其物化形态有条件地相对增强。

二、在科学把握先进生产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中理解和保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理解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先进生产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决定着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速度与质量、代表困难群众利益与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等诸多社会经济范畴的对立统一,这就恰好为我们正确理解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一个矛盾的实践平台和坚实基点。

(一)必须用党的先进性统揽阶级性、群众性和纯洁性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决定着生产力的先进性,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规定了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在党所特有的诸多属性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因此,必须用党的先进性统揽阶级性、群众性和纯洁性。

先进性是阶级性的灵魂,阶级性是先进性的载体。党的阶级性指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天然地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阶级,社会化大生产规定了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社会化大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相对于石器生产、青铜器生产和铁器生产而言,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科学人文精神,具有历史先进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工人阶级才成其为先进阶级。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决定着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本身是与时俱进的,就目前展现出的具体形态看,它是一个从工业革命到产业电气化革命再到自动化产业革命的过程。因此,工人阶级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品质。从革命战争、改造建设、改革开放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构成党的阶级基础,正是源于她固有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党之所以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领导力量,正是她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离开先进性,党就不成其为先锋队,离开先进性,阶级性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先进性是阶级性的灵魂。另外,离开阶级基础,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阶级性是先进性的载体。党产生于中国工人阶级并深深扎根于中国工人阶级之中,党的先进性主要通过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来;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表明,党的阶级基础在规模上正在日益壮大,力量上正在日益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先进性不仅主导和支配着其阶级性,还主导支配着党的群众性和纯洁性。党的先进性发挥得好,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能增强党在众多社会阶层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群众基础又反作用于党的先进性,失去群众基础,党就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失去影响力和号召力,直接影响制约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作用的发挥。同时,党的先进性规定着纯洁性的价值取向,构成党纯洁与否的最高判断标准,只要党是先进的,党在本质上就是纯洁的。纯洁性也时刻影响着党的先进性。经验表明,这种影响是致命的,往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当然,相对于先进性,党的纯洁性毕竟是第二位的,只要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附丽在党的肌体上的各种病毒终究会得到克制和根除。

(二)必须把代表强势群体利益和代表弱势群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先进生产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立统一要求党必须与时俱进,执政为民,时刻自觉地把代表强势群体利益与代表弱势群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在改革向纵深推进、开放更加彻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四个多样化”日益突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大体可概括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两个部分。强势群体是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党必须代表他们的切身利益。弱势群体,比如大多数下岗工人,他们也曾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是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逐渐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党理所当然要代表他们的利益。弱势群体利益代表得好,就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代表得不好,就可能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差距就是矛盾,社会总是在差距中因而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只要历史在前进,社会自身就会不断制造出自己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综观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先进、成熟的党在代表强势群体利益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自觉代表好弱势群体利益,千方百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当然,在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国民教育,着力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素质,切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代表弱势群体利益的同时,弱势群体自身也要自尊、自强、自立、自主,争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生力军。

(三)必须切实增强反腐败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际共运的教训和我党自身的经验表明,党的建设过硬,就能发扬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党的先进性就有坚实基础;党的建设不过硬,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就会妨碍先进生产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弘扬,最终失去具有先进性的社会物质基础和阶级群众基础。因此,发扬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抓紧抓好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务之急是根治腐败。必须在“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把握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反腐败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腐败的真正根源在于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因此,“以德治国”方略切中时弊,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教育有着真正“加强‘源头’治理”的现实意义。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自尊、自重、自警、自律,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问题。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讲,在整个社会理想信念和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前,道德教化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反腐倡廉营造高度认同的社会舆论氛围,“他律”则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他律的关键点在哪里呢?马克思关于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息息相关的著名论断和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基本假设,都表明人的动机和行为受制于基本经济利益取向。一般地说,人们考虑其经济利益时遵循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原则。有好处可捞他才腐败,没有好处可捞腐败风险、成本大于腐败预期和收益,他就不会腐败。因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反腐败斗争固然有很多收效于一时的措施办法,但釜底抽薪式的治本之策只能是有效降低其腐败预期和收益。信息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交织叠加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委托关系。在“四个多样化”日益增强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种种隐蔽行动和隐蔽信息,并已经和正在导致腐败的过程监督成本不仅十分高昂,而且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结果监督则相对比较简便易行。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做到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并举,在继续加强过程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和优化完善结果控制体系。结果控制的关键是抓住腐败与否的“充分信息”,而领导干部个人和垄断部门行业经济状况正好提供了这种“充分信息”,在采取各种措施公开经济状况的条件下,“充分信息”就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腐败与否、腐败多少一看便知,怎样腐败、影响如何顺藤摸瓜一查便知。抓住了“经济状况”这个“充分信息”,就抓住了腐败的牛鼻子。要下决心查处各类腐败分子,特别是对那些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震慑作用强、反面教育效果好的大案要案,一旦发现,务必彻底查处,严惩不贷。果真如此,就能增大腐败风险和成本,降低腐败预期和收益,从而彻底根治腐败,有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