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个代表执政党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意义之一,就是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党领导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搞清楚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回答好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执政党意识的新觉醒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同样,既要执政,就要有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执政党。但是,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对这个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要作出真正科学的回答,并不容易。事实上,从一开始执政,这个重大问题就困扰着共产党。
这个问题,首先被领导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布尔什维克党遇到了。作为执政党领袖的列宁,曾经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运用于俄国实际,对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党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给予了全面系统的回答,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掌握政权后,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摆在列宁党的面前,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特殊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列宁没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探讨这个问题,成熟、系统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没有形成。列宁去世以后,苏共虽然有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机会,可惜的是,苏共领导人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
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思想、特别是列宁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确立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圆满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小农经济大海包围之中、工人阶级占人口少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领导革命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谱写了新的篇章。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一起,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不过,掌权以后,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虽对执政党建设问题作了大量探索,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总的说来,由于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也未能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给予系统、科学的解答。
真正把执政党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的是邓小平。早在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并在后来十几年里,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从方方面面对这一世纪性的难题作出了初步的回答。而且,邓小平高瞻远瞩,专门把“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交代,寄厚望于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来解决。这为后来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执政党建设问题,不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苏联、东欧等国,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共产党不但失去了执政地位,而且自己也垮掉了。它表明,回答不好这个问题,不但不能执好政,已经在手的政权也仍然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对我们党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由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决定,我们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使命。执政党建设搞得好不好,不但关系党自身的执政地位,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执政党建设问题如此尖锐地提到我们的面前,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从这个角度,才能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今天党的建设的巨大意义,才会体会到“三个代表”既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执政党意识的新觉醒。说得通俗些,不是过去我们不“代表”(当然也有代表得不好的时候),而是在当今世界大变革的情况下,在执政的条件下,想当好这个代表显得愈发不容易,需要有新的境界,新的思维,新的探索,新的设计,新的水平。正因为此,我们才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今时代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
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把党的执政活动,提到规律的高度来认识。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政党执政的规律,就是政党在控制和行使政治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要研究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方式方法。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执政规律的问题,我们过去是轻视了的。在不少人看来,既然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根本规律的理论,那么,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自然也就掌握了执政规律。实际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对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不能代替对具体领域规律的科学认识。就如同掌握了唯物主义,不等于就掌握了物理、化学的原理一样。满足于一知半解,陶醉于过去的经验,缺乏对规律复杂性的自觉意识,没有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渴求,就很难避免在执政活动中出现失误。
对执政规律认识不够,还和我们对政党性质认识的绝对化有关。执政规律研究的是执政党共性的东西。我们往往从政党的强烈阶级性出发,突出强调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不同。看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无疑是对的。但是,这并不说明,不同性质政党的活动,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共同性。恰恰相反,政党各自的特点,正是建立在政党是人们自愿联合的政治组织、政党以取得政权为基本目标、政党充当特定社会地位的人们参与政治的工具、政党有内部组织和纪律这样一些共同点之上的。至于各执政党之间,共性还要更多些:都要为巩固执政地位而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都要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显示自己的能力,都要通过对政治权力的有效控制实现对社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都要举反腐败旗帜以争取民心,等等。因为特性而忽略了共性,或是用特性否定共性,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忽视共性,忽视规律性,以至不愿受规律的约束,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来。在执政中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已经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教训。
怎样认识政党执政的规律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怎样学会尊重这些规律?“三个代表”给我们作了最好的回答。“三个代表”从执政为民的本质出发思考问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这个似乎无须深究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撇开过去长期形成的各种“左”的、僵化的和教条化的观念,使我们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原点。“三个代表”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政党取得了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手中的权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个所有政党都必须遵循的道理,共产党不但不能例外,而且由其性质所决定,在这一点上应该做得比其他政党更好。共产党是人民用来实现当家作主愿望的工具。党之所以能够执政,归根结底,就在于它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因此才拥护党,信任党,才把权力交给党。离开了人民的拥护,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始终不离开这个根本。这是一条不可改变的规律,是大大小小的执政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对共产党来说,绝不存在什么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要求,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重要的方向,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利益。回顾我们的历史经验,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越是清醒,党的事业的发展就越是顺利;越是让似是而非的观点搞乱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就离尊重规律越远,产生的失误就越严重。可见,“三个代表”这个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包含了极其厚重的底蕴,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
“三个代表”不但反映了我们党在执政规律问题上认识的深化,而且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政党执政规律提供了方向、标准和方法论。“三个代表”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基本问题,不是从脱离实际的观念出发,不是固守现成的理论,而是根据发展着的实际,来审视党的所作所为。这就向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要求,贯穿于今天我们对执政党建设问题思考的始终。
例如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由于政党都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通常由它所代表的那些人中能够率先认识到本阶级利益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所以,政党都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先进性。当然,正因为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政治代表,有着深深的烙印,相互之间客观上就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其他政党无法相比的。但是,过去我们对先进性的理解,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即往往停留在性质层面上,停留在静态的、定性的分析上。这导致我们静止地看问题,似乎判断党是不是先进,只要看它的性质、成分、指导思想就行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先进是对后进而言。一个党是不是先进,最终要看它的实际活动,要看它是不是真的走在了时代前头。因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种动态的观点,是十六大赋予党的先进性的新的内涵。
又如对党的执政基础的认识。政党要扩大社会影响力,巩固执政地位,总要千方百计地壮大自己的执政基础,赢得尽可能广大的公众的支持。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来进行,而不是相反。过去党的领导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我们对此有高度自觉的认识。我们强调党的阶级性,是因为党只有立在工人阶级这个人数众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基础上,才能把为人民大众的事业变成人民大众的事业;我们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因为只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才能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强调坚持共产主义目标,是因为这个目标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理想。离开了这些去谈什么阶级性、先进性,什么“主义”,没有任何意义。在时代和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仍然保守旧的思维和过时的观念,甚至甘愿因此而疏远广大民众,绝不应是共产党的作为。
再如对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作为执政党,想执好政的主观愿望都是一样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各政党执政的实际效果大不相同。这里面,执政方式是否科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执政方式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性质不先进的党,有时也会掌握比较科学的执政方式,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而性质先进的党,有时却会因为不科学的执政方式而难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权集于执政党一身,执政党包揽国家和社会的一切事务,并不一定使执政更加有效;市民社会发展起来,大众民主意识迅速觉醒,也不一定必然削弱政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政党要因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政治运作规律的要求来执政。这是党的十六大给我们提出的带全局性的重大课题之一。
还如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一个有着巩固的执政地位的党,应该在整个国家和社会中享有崇高的权威,有能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凝聚人心。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归根结底要靠党自身的活力。有活力才有生命力,才有吸引力,才有前途。而这种活力,只有当绝大多数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充分焕发出来的时候,才能够获得。所以,“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党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当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一回事,真正实现它又是另一回事。客观地说,在掌权以前,我们党由于身处险恶环境而难有完整的党内民主,在掌权以后又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而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窠臼,党内民主也没有发展起来。认清这一点,不是要否定我们党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党内民主成果,而是要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更加清醒地看到发展党内民主任务的艰巨性,从而更有一份执政党的自觉。
所有这些都说明,在执政党建设领域,和在其他领域一样,要本着改革的精神,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来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通过学习,让全党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再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切实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