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挥优势建设新农村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川汇区立足区情,发挥优势,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科技进步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一、做法和体会
社会主义前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付出艰辛努力。近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做强产业支撑文章,拓宽增收渠道,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根本,农民增收是核心。我们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增收。实践证明,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服务促效益,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我们围绕服务中心城市,着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按照近郊蔬菜远郊瓜果的布局,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优质、精品、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和养殖业,这样既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加快了农民的致富步伐。坚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增收。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展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56户,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开发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坚持发展劳务经济保增收。通过建立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力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引导、管理、服务,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级劳务输出网络,向大中城市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是提高农民素质,营造文明乡风,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教育;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乡风。我们从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着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向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努力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每年组织培训农民8000人(次),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促使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深入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根除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崇尚科学;认真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化活动,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和睦相处的农村新风尚。
三是创建文明村镇,优化人居环境,构建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平台。文明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实依托和载体。我们坚持把文明村镇建设与农村住宅改造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生态优化”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内涵和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选择产业发展快、群众收入高、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建设为重点,从文化建设、环境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升文明程度,加大田园绿化、美化力度,坚持特色产业、社会事业、服务组织同步发展,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文明新村。同时,以实施沼气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做好村庄整治工作,净化、绿化和美化村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形成节约与清洁同步、生态与效益并存的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风貌。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民主管理,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组织是保障,干部是决定因素。通过狠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领,积极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走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共同谋富裕的农村发展新路子,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能人+协会”、“公司+农户”的方式,实现“村村有协会、业业有中介”,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回顾近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我区新农村建设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必须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产业相对集中,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中,农村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的要求,将农村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结合在一起,围绕资源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三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试点示范、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搞固定模式,不定统一标准,不盲目攀比,防止形式主义。
四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指导、协调指挥、督促检查、扶持服务等作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二、矛盾和问题
尽管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目前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干部有较强的畏难情绪;由于体制原因,我区职能不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较弱;与各县比较,国家许多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我们享受不到;我区农业结构亮点不突出,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不配套,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城乡之间、乡办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乡村债务问题突出;乡村规划建设滞后,小城镇建设规模小、档次低,“城中村”现象比较突出,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个别地方社会治安不好,矛盾问题积压较多,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干部思想境界不高、观念滞后、作风不实,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建议和对策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坚持用现展观念指导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和创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大力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资源开发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抓大扶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膨胀民营企业规模,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新型乡村。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五通六进村”工程。“一池”即沼气池;“四改”即改院、改厕、改圈、改厨;“五通”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六进村”即党的政策进村、科技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和卫生习惯进村。通过3—5年努力,达到基础设施健全,文体设施配套,给排水设施完善,自来水用户率达80%以上,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场等。并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农村干群参与公共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农村各类公共设施的管护水平。
三是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不断增加投入,使公共财物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繁荣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一要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加大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网络、科技队伍建设,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二要建立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完善服务机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村办中小企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体系、管理体系、咨询体系和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超市、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便民超市、商场。三要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生活求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扶贫济困活动。
四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阳光工程”及“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活动等,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文明教育、诚信教育和科普教育,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开展“三理”(生理、心理、伦理)教育、“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吸引农民广泛参与。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订完善《村规民约》,教育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科学文明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群众中宣传明礼、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评定信用村、信用户活动,达到评选一个人,教育一大片。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化“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小村镇、文明村户、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五是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施平安工程,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秩序。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配齐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真正选出自己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带头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加强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实现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等,维护农村社会长期稳定,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严打整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农户”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村法律意识,创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