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思考

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7年,全省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社会保障、体育、环保等各领域均得到持续健康和较快发展,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力遏制。社会事业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各级政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事业上水平、出成效。

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6年来,全省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2500万元,扶持改善108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安排省级以上专项补助资金9000万元(其中发改委资金投入3750万元),扶持74个县(市、区)1.28万所农村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同时,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使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到目前,全省已有46个县(市、区)实现了“双高普九”。*7年全省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6.1%,幼儿入园率达88.3%,均比上年略有提高。

(二)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加强

全省安排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资金9600万元,扶持56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2.3亿多元,新增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同时,还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扶持10多所高职院校教学和实训设施建设。到*7年,全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03所,在校生近5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0.5%,比*6年提高6个百分点,比*0年增加一倍,预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全省所有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得到1500元的资助,目前这一措施走在全国前列。

(三)高等教育稳步推进,自主创新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全省省属高校招生人数达15.88万人(其中:本科招生6.94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52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比*6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0年增加1倍多,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实行了“奖、贷、助、补、减”相结合扶持机制。高校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新进展,按照*6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并批准立项建设30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2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第五届“中国*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全省高校共推出项目1500项。

(四)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0.57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62.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分别占55.6%、88.1%和74.0%,分别比上年提高9.4、4.0和5.2个百分点。高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的比例为39.0%,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文化建设保持健康向上态势

(一)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扎实推进

全省着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实事项目,实施“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首批安排的128个项目扎实推进,3750万元扶持资金及时到位。全省村级文化协管员聘任到岗并开展业务培训。海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全省确定8个试点县和50个示范点推进。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开展“千队万场电影进农村”活动,举办了首届全省农民电影节。11个县(市、区)被评为第三批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区)。艺术扶贫工程、新农村百镇行公益性文艺巡演、文化三下乡等活动的举办,使基层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截止*7年底,全省拥有文化馆85个、图书馆85个,博物馆85个。

(三)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成绩斐然

各类艺术作品大量涌现、精品叠出。厦门歌仔戏《邵江海》、福州闽剧《红豆缘》分别荣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邵》剧还荣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和六个单项奖,*6—*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惠安舞蹈《赶送节》、福州评话《网上情缘》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大奖和创作奖,另有4个作品和2项社会文化项目荣获第十四届群星奖。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曾静萍、省芳华越剧团李敏、省实验闽剧院周虹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改造项目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创新奖。全省举办了第六届“武夷奖”中青年演员比赛等专业艺术赛事,加工提高京剧《北风紧》等一批重点剧目。

(四)对港澳台和对外文化交流继续发展

*7年,与港澳台特别是对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文化交流呈现常规化态势,基本做到每月一个文化交流项目。全省还举办“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战时省会永安.国共合作与闽台关系学术报告会”等两岸文化研讨活动。开展俄罗斯中国年*剪纸艺术伏尔加河艺术之旅、*博物院赴美举办“相遇太平洋——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端”特展、闽剧访问南非、芳华越剧团出访匈牙利等活动。接待了来自18个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国文化之旅”等考察团体。

三、广播电视整体实力增强

(一)广播电视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省广播电视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安全播出、依法行政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7年末,全省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98座,广播节目86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1%;电视台10座,电视节目37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3%,均比上年略有增长。全省有线电视用户476.75万户,比上年增加20多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2.5万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7年,省委省政府将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任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积极申请并获得国家对苏区县村村通建设补助资金270万元,投入省级建设资金2634万元、市级1297.6万元,完成3785个村村村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厦门市、漳浦县、长乐市等提前全部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省里及时下拨400万元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和602万元无线覆盖工程运行维护经费,逐步建立对各个高山发射台站运行情况的自动监控系统,着力推动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全省还以转星工作为契机,投入3597.59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961.3万元),完成了3695个已建村村通卫星接收机的“模改数”任务。

(三)数字化和有线网改造稳步推进

*7年2月,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正式启动。各地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快建立信息、节目、传输、服务等平台,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市有线数字电视进展较快,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一些县也在稳步推进。截至*7年底全省数字电视用户达到74.05万。结合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村村通工作,各地加快市、县有线网改造和联网进程,全省有线用户达到476.75万户。福州市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300个行政村和市区双向网改造40万户。漳州市实现芗城区网络与市网整合,新开通150个光节点。泉州市完成市区至各县(市、区)光缆干线环网建设*多公里,完成112个光点的双向网络改造验收。莆田市投资524万元完成全市65个有线网络新建和升级改造。南平市实现延平区网络与市网整合,积极寻求电信网络运营商合作,通过租用光缆、共杆建设、联合建设等方式完成全市78%行政村的光缆联网。厦门、漳州、龙岩等三家电视台实现节目信号相互覆盖,促进地区间联合。

四、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完善与发展

(一)卫生资源总量增加,服务能力提高

全省卫生事业稳步发展。*7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600个,其中医院370个,卫生院937个,预防保健机构124个,门诊部及诊所8000个,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约11万人,比上年增长4.1%,其中医生4.6万人,注册护士3.6万人,分别上年增长18.9%和0.3%。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床位约9.2万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8.4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9万人。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上升到77.7%以上,比上年略有提高。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基本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项目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和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的综合处置能力。二是重大疾病的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防治能力明显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全省性的流行。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等艾滋病防治政策,结核病防治取得新的成效。全省加强了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得到加强和巩固,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进一步落实,健康水平有所提高。*7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27.13/10万下降到约26.0/10万;婴儿死亡率由9.81‰下降到约8.6‰;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1.96‰下降到约11.2‰。

(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全省继续加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一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至*7年两年共安排省级以上专项资金7150万元(含中央国债资金),实施24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总建筑面积达27.1万平方米;安排省级以上资金2430万元,对部分老区、经济欠发达县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改扩建,共建设项目25个,提高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创造条件。二是配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城市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安排专项建设资金400万元,扶持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五、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范围。至*7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4.73万人,比上年增加59.1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16.31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98.42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18.15万人,比上年增加25.08万人。全省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06.12万人,比上年增加36.07万人。年末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80.18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71万人,减少1.06万人。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12.2%、9.5%、5.1%、11.1%、35.5%。以大病统筹为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已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参合农民达2146.05万人,参合率为84.2%。

(二)救护帮扶机制逐步完善

各级普遍加大财政投入,社会福利彩票和接收社会捐赠继续增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6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608.6亿元,为开展社会救助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均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享受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数分别达20.3万人和77.0万人,全省提高了当年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水平,累计分别发放低保金2.07亿元和3.87亿元,有9.25万人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全年累计救助农村困难群众2.74万人次,救助管理站从12个增加到19个。全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支持慈善、社会关注慈善、社会关注慈善、公众参与慈善的局面进一步形成。社会扶助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趋于多样化,渠道和载体趋于多元化,全省已有38个县(市、区)设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

六、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竞技体育工作扎实推进

全省加快实施“0809目标战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省一盘棋的运动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推行“科、教、训”一体化运动训练模式,落实各项保障工作,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目前,我省在国家队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总人数近120人,达到有史以来最多人数。*7年,全省运动健儿在世界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共取得6项7人次世界冠军,4项3人次亚洲冠军;2人3次打破亚洲纪录。

(二)群众性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

全省继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部署群众体育健身点,全年部署“全民健身工程”点1025个。以举办第十届全省全民健身节和第三届全省社区体育运动会为平台,做好*8年泉州农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开展省级、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创建和第五批省级、国家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以品牌建设带动体育事业发展

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体育事业,一年来体育工作亮点纷呈:福州市继续保持竞技体育的领先优势;厦门市连续多年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精心打造城市品牌;漳州、莆田以申办第十届省运会为契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泉州建设海峡体育中心,积极筹办*8年全国农运会;晋江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被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称号。三明群众体育开展活跃,开展“六连六建”、“九进社区”等活动,社区体育成效明显;龙岩成功承办省运会、老运会,极大推动各县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地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环境保护成果显著

(一)政府及社会团体对环保投入不断加大

省级财政环保投入的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环保投入增速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省级财政专门设立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初步统计,全年省级财政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及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的资金近亿元,其中用于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的资金2530万元。各市、县(区)财政也不同程度加大对污染减排的资金投入。政府投入的加大带动了大批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污染减排项目。省委、省政府政务信息、督查专报都把减排工作列为重点通报的内容。各职能部门把污染减排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减排工作,同时及时编发减排工作简报、工作动态,促进省市、部门、企业间的工作交流。利用“6.5”世界环境日向全省企业倡议污染减排,提高企业业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各企业、社会团体组织节能减排论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营造良好的污染减排社会氛围。

(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质量逐步改善。据监测,*7年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分别为96%和94.2%,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和1.7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改善,其中设区城市达标率为98.6%;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2%和91%,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八、安全生产成效明显

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力遏制。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逐年减少,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四项生产安全指标全面下降,较大事故明显减少,各类事故死亡指标降到历史新低。*7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25557起,比上年减少5635起、下降18.1%;死亡4202人,比上年减少414人、下降9.0%;受伤24092人,同比减少1320人、下降5.2%;直接财产损失19970万元,同比减少2764万元、下降12.2%。全省一年来共发生各类较大事故85起,死亡316人,比上年分别减少10起、67人,分别下降10.5%和17.5%。各领域除水上交通的事故死亡人数(事故增加1起、死亡增加12人)上升外,工矿商贸、消防火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当年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6人,比*6年的0.61人下降24.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2.76人,比*6年的3.09人下降10.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63人,比*6年的2.82人下降4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6.42人,比*6年的7.69人下降16.5%。

总体来看,在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多方面共同推动下,*7年全省社会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保等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与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村教育、医疗条件仍需改善、健康文化娱乐亟需引导和规范。为此,各级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投入,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社会繁荣与稳定,为全面推进海西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