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7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全省投资在高位持续快速增长,增速创1995年以来新高。在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继续调整,民间投资活跃,增长内在动力增强,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势强劲,投资建设呈现既好又快的特点,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基础。
*7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前两年较高增长的良好势头,投资总量继续快速攀升,投资结构呈现进一步优化,投资建设呈现既好又快的特点,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7年全省投资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1.74亿元,增长38.7%,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创1995年以来新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投资增长相对较快,1-11月我省城镇投资增幅居全国第4位,投资增速比全国高14.5个百分点。预计*7年我省投资率达到47.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最高的年份。由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呈明显上升趋势。*7年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2%,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内在动力增强
1、适应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一、二次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7年我省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投资。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72.11亿元,增长23.7%,增幅比上年提升1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563.25亿元,增长35.6%,增幅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工业投资1344.99亿元,增长40.2%;第三产业投资2686.37亿元,增长41.1%,第三产业是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增速最快的产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显著,分别增长1.1倍、92.7%、1.1倍和51.0%。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6年的1.9:37.0:61.1,调整为1.7:36.2:62.1。
2、民间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内在增长动力增强。
*7年我省继续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投资比重继续提高。*7年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472.31亿元,增长40.5%,占全社会投资的34.1%;非国有经济投资2849.58亿元,增长37.8%,占全社会投资的65.9%,其中民间投资2137.43亿元,增长45.0%,占全社会投资的49.5%。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为54.9%,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贡献率分别比国有投资及外商港澳台投资贡献率高19.7个和45个百分点。项目融资情况表明投资对国家预算内资金依赖小,自筹资金及金融资金居主导地位,投资自主增长已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7年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274.68亿元,增长65.0%;国内贷款1039.67亿元,增长37.5%;利用外资206.92亿元,增长49.3%;自筹资金2034.25亿元,增长48.8%,国内贷款及自筹资金占年度到位资金总量的67.5%,比*6年提高1.2个百分点。
3、投资增长方式转变,内涵效益型投资加强。
*7年,在全省城镇投资中,以外延扩张为主的新建、扩建投资2357.04亿元,增长36.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6年的62.7%降低到61.0%。内涵效益型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09.32亿元,增长68.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5%上升到5.4%。
4、重点行业投资力度加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⑴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7年我省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道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壮大电子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城镇制造业投资1053.85亿元,增长58.9%,创制造业投资增速新高。三大主导产业投资448.37亿元,增长88.7%,增速比上年提高47.8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由上年的35.8%上升到42.5%,其中:机械制造业投资195.07亿元,增长41.7%;石油化学工业投资176.30亿元,增长2.7倍;电子信息业投资76.99亿元,增长48.5%。传统产业继续得以改造,轻工业投资282.18亿元,增长30.3%;纺织业投资145.62亿元,增长47.2%;冶金工业投资63.77亿元,增长3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城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科技含量较高行业投资251.65亿元,增长41.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⑵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进一步开拓海西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7年我省继续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显著改观。全年全省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215.12亿元,增长25.6%。交通运输和电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除电力工业投资220.86亿元,下降9.4%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增长,其中:市政建设投资373.96亿元,增长57.3%;交通运输业投资488.66亿元,增长34.5%;水利管理业投资15.10亿元,增长25.5%;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70.15亿元,增长0.1%。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对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⑶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增长,住宅供应结构性调整取得成效。*7年我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商品房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市场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一是住宅开发投资结构有所改善。*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32.49亿元,增长43.8%,其中住宅开发投资776.64亿元,增长51.8%,增幅比*6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8.6%,比*6年提高3.6个百分点。二是住宅套型结构进一步调整。*7年全省新开工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为883.43万平方米,增长2.2倍,占全部新开工住宅面积的28.4%,比*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三是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7年全省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70.52万平方米,增长97.2%,其中新开工面积157.70万平方米,增长3.8倍,占住宅新开工面积的比重为5.1%,比*6年提高3.5个百分点;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70.38万平方米,增长82.3%,占住宅竣工面积的5.2%,比*6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继续成为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7年我省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四谋发展”,按照“四个提升”要求,实现稳步推进,施工进度普遍快于上年同期,对全省投资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全年289个省级在建重点项目预计投资938亿元,增长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为21.7%。36个在建交通重点项目投资18亿元,铁路在建规模突破1000公里,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5公里;一批10万吨级以及5万吨级以及5万吨级深水泊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呑吐能力3000万吨,10个能源项目投资144亿元,江阴火电厂、尤溪街面水电站、平潭长江澳和漳浦六鳌二期风电等一批机组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16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2亿元。三钢中厚板和5#高炉、南铝铝板带加工、将乐金牛和漳平红狮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铝瑞闽铝板带、戴姆勒轻客、福欣不锈钢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7年我省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动力
对于我省现实发展状况而言,加大投资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结构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无疑是促进经济起飞,加快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我省位于对台前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多,尽管“十五”以来*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规模扩张趋势加快,但同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投资规模仍显不足,仍处于“补课”阶段。
(二)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4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把“海峡西岸”写入其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国家部委强力助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内外积极呼应,着众多海内外创业者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周边地区与我省在产业、交通、旅游、港口等方面加强协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是全省人民的共识,各地把深入贯彻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决策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所在、动力所在,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省上下谋发展的合力逐步形成。
(三)投资需求依然旺盛
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中,企业是主要的市场投资主体。企业效益水平决定着积累能力大小,影响到融资效果,从而影响着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能力。近几年来,我省宏观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投资回报效果显著,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各项指标较好衔接,经济处在总体上升周期。在宏观经济环境日渐改善的情况下,企业景气指数不断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倍增,孕育了企业旺盛的扩张动力,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和投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加大
受建安工程人工费、相关建材价格持续上扬,以及施工工作费、土地取得费等其他费用投资价格上涨的拉动影响,*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持续上涨,涨幅逐季扩大。*7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扩大3.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7.1%,涨幅比上年扩大4.7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成本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境内多山,河流、险滩多,特殊的地形使得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本明显高于平原省份。
三、当前我省投资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仍欠合理,一、二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7年我省农业投资速度虽有加快,但所占比重较低状况仍未改变,第一产业投入明显不足不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虽然明显加快、比重有所上升,但由于基础弱,比起江苏、浙江等周边省份第二产业投资仍有明显差距。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但高度依赖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近50%。
二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石化、电子、机械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分布仍较分散,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的区域吸附能力较弱,形成规模优势和明显聚集效应的产业不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足。由于我省缺乏技术、人才等高新技术产业扎根的沃土,高校、科研机构偏少、规模偏小,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经济增长中科技投入少,比重较低。
三是投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长期以来,我省投资高度集中福、厦、泉三市投资,其他地区由于市场狭小,资本供需相对不足,投资发展相对滞后。*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福、厦、泉投资2624.26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量的60.7%,增长38.9%,福州市全社会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001.45亿元,增长36.7%,是全省投资总量的23.2%。其他六个设区市投资比重均不足8.5%,其中:投资总量最低的宁德市比重仅4.2%,增速仅14.8%。全省统筹区域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和谐
近两年全省投资增长接近40%,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15%左右,出口还只是匹小马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气有限,拉动全省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这匹快马,“三驾马车”步伐不同步,不协调。投资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付出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代价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房价持续上涨依然值得关注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可供开发土地日益紧缺,地价不断创新高,并直接导致房地产土地购置费用迅速膨胀及房价明显上扬。*7年我省商品房销售价格依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区间,而且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房价没有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总队监测,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8.1%、7.3%、7.1%。
四、促进*投资持续健康增长的政策取向
*8年是*推进新一轮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年份,继续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弥补长期以来*投资的不足,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然要求。但投资结构仍将是最终决定经济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既要确保合理的投资规模,又要把投资重点放到优化结构上来,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使投资水平、投资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㈠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保持投资长期健康增长的机制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服务业、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入手,建立起以规划为龙头的项目生成机制。注重项目间的关联配套和产业群、产业链的培育;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注重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生产、流通、服务同时抓,注重发挥现代流通业对现代化大生产的支撑作用;坚持内资、外资齐头并进,注重投资领域的开放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坚持项目投产、续建、开工、储备滚动推进,注重项目的策划、开发、推介、协调,努力建立保持投资长期健康增长的内在机制。
㈡加强对民间投资引导,使民间资本成为优化投资结构的主力军
在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时,必须坚持以政府投资为导向,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原则。政府作为调整投资结构的推动者与调控者,要通过提出思路和规划,制定投资的产业引导政策,优化投资软环境,对需要加强的产业和地区增加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将民间投资行为引导到结构调整的既定规划上来。在投资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社会资源向市场竞争潜力大的产品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引进市场化机制募集资本和吸纳社会资金,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民营企业以兼并、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时着力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国有资产流动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聚集,同时着力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投资结构调整具有前瞻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从项目源头上把好投资方向关。确保*投资持续健康增长,目前应重点加强制造业、农村及现代服务业投资。
1、积极打造海西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得以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进而实现工业现代化目标的根本推动力量。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都表明,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在制造业。加快新一轮发展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一个大突破,其核心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化水平有一个大提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现阶段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振兴和进步。目前世界制造业正步入“中国时代”,对于*来说,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机遇,必然可以大大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要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具有自身优势且又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集聚式的大规模开发,最终实现对传统工业化的超越。要以优势产品为基础,以延伸和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聚为突破口,以三大主导产业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规划引导,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快引进和鼓励产业不断集聚,促进产业布局调整,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
2、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政府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补助对农民及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结构发展的增量调整和存量梳理,彻底转变生产要素集聚在第二、第三产业的现有格局,增加第一产业和农村投资,加大对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引进农业生产高新技术,深化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产品链,提高附加值,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有机融合,依托逐步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以及特色产品和特色行业,建立一批物流枢纽中心。同时推进传统流通业改组改造,做大做强一批大型连锁企业,推动连锁企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地区发展经营网点,加快商贸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进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消费性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