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放思想理论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解放思想理论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解放思想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是解放思想观点形成和初步阐发时期。

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并阐述了解放思想问题,力图使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方式从本本主义转向实践和实事求是。具体地说,主要提出了以下思想观点:

1、适应大革命失败后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需要,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红军党内存在的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和方法,特别是对主观主义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通过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上的调查研究来克服主观主义的途径。

2、提出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从迷信“上级”、迷信“本本”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他说,“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是落后的农民意识;认为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必然正确,这是迷信上级的形式主义态度;以为党的决议完美无缺,不需作任何改进和发展,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保守路线。坚信,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二)从遵义会议到《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是解放思想观点的深化和理论化时期。

在全面总结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从理论上更加深刻地阐述了解放思想问题,提出了以下值得注意的思想观点:

1、把解放思想作为哲学理论的主题。在《矛盾论》中,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由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被提到哲学理论的首位。

2、从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揭露了当时党内广泛存在的经验主义,特别是披着马列主义外衣的教条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实质,指出它们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3、从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必然性和无限性,认为实践——认识——实践的矛盾运动和永恒发展,决定了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使主观认识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

4、强调实践是衡量人们思想是否解放、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本标准。

这一时期关于解放思想的论述的显著特点是:从前一时期具体的实践层面上升到哲学理论层面,着重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哲学根据,标志着解放思想理论的形成。

(三)时期,是解放思想理论的系统化阶段。

1、把解放思想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的理论任务和紧迫的实践任务。认为,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深刻思想根源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形式的主观主义。只有彻底批判和克服主观主义,才能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作风。为此,他号召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

2、把整顿党的作风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轰轰烈烈的运动,使解放思想具有了可操作的具体形式。

3、提出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勇于思考。在《学习和时局》中,指出,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4、把衡量思想是否解放、认识是否正确的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

(四)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了解放思想理论。

1、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转变,阐述了解放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转变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由革命转变为建设。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任务要求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新规律。

2、通过对全党思想状况的分析,说明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许多党员干部“心中无数”,仍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这一切都表明了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强调调查研究和宣传、普及辩证法是解放思想的根本途径。认为,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之所以犯错误,根本原因是脱离实际和不懂科学的思想方法。据此,他一方面号召全党深入群众和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学习、宣传、掌握辩证法的重要性,要求全党“照辩证法办事”,并创造条件使辩证法从哲学家的书斋里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去。

这一时期解放思想理论的特点是:解放思想的主要矛头指向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并把解放思想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起来。因此,解放思想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来源:六安广播电视大学吴家华

论解放思想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⑻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红军中显然有一部分同志是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提倡所谓“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错误思想,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我们要大声疾呼,唤醒这些同志:

速速改变保守思想!

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

到斗争中去!

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论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实践论》(1937年7月)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矛盾论》(1937年8月)

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如果一个人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哲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烂熟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样是不是就算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这还是不能算理论家的。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许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条,这样就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我们的同志必须明白,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这是一种幼稚者的蒙昧,我们对这些人应该作启蒙运动。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老实地对他说,你的教条一点什么用处也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我们反对主观地片面地看问题,必须攻破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

事物总是有始有终的,只有两个无限,时间和空间无限。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各种东西都是逐步发展、逐步变动的。

讲这些,是为了解放思想,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教育干部,中央、省、地、县四级干部很重要,包括各个系统,有几十万人。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

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这样就可以解决框框问题,即教条主义问题了,就可以不信迷信了。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年—1965年)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