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意入政绩考评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套崭新的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即将完成草案。经济指标权重降低,这意味着当前“惟GDP”的量化考核指标有望在广东被摒弃。草案负责人之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称,“民意肯定会成为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
从GDP到绿色GDP的跃进,本身就是民意起作用的结果。绿色GDP虽然修正了GDP的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但并不能完全凸显民意对这一政绩指标的认同程度。无论是GDP还是绿色GDP,评价的权重更多地还在于“上头”。因此,将“下头”——群众的评议、百姓的感受纳入官员的绩效的考评体系中,不仅是一种补充,还应该是一种回归:政绩如果不是由百姓说了算、政绩不能为百姓带来实惠和好处,那显然是一种虚假的、不合时宜的“妆扮”。“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如果政绩只是上级领导看好的样子货,老百姓不认可、不赞成、不接受,那这,到底是“谁”的政绩呢?谁又更需要这样的政绩呢?
其实,“民意入政绩”,应该是早就过了欢呼的阶段了。中组部从四川绵阳市等地的试点开始,到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陆续引进,再到广东的新的绩效评估草案的完成,“民意入政绩”的脚步越来越近。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向,更是一种目标。“民意入政绩”不是值得欢呼的新生事物,而是必须冷眼审视、切实做好的大课题。如果说将民意纳入政绩考核的理念是正确的、值得充分肯定的,那么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倾听民意、民意在考评官员绩效中的权重、如何界定和科学调查真正的民意。甚至,还要比对一下,民意的评价和上级的评价之间有多大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如此冷静审视,才有助于官员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更有说服力、更具操作性。
显然,民意入政绩是一个崭新的、宏大的时代课题。但民意又是一个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子”,如何将群众的评价通过科学、完善、系统的方式予以收集、归纳和分析,不仅仅要讲政治,同时也要“讲技术”,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需要一个有效、科学的机制。不能伪托民意、矫饰民意,更不能操纵民意。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如果民意能够对一个官员的升降去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上级部门在任用一个官员的时候,不是凭一时的感觉、一堆炫目的数字,而是充分考虑群众的评议、看民意的脸色,那么,显而易见的结果便是:官员做事就会少了政绩冲动,而是“惟民是从”。同样,组织部门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也会看到自己的感觉与群众的感觉之间的契合程度,这,便是民意入政绩的另一层考评了:民意入政绩,其实具有双重的考评价值!
当上级组织的感觉和群众的评议也即民意评价几乎一致的时候,这肯定是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才有的结果,也肯定是科学发展观真正入脑、入心、入实践的理想境界。